孟昭員

摘 要:宋代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不僅是中國繪畫史上的惶惶巨作,同時也是我國乃至世界藝術史上的傳世經典。它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宋代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一個人的生活狀態能夠體現出個體生活的內心狀態,而諸多個體民眾的內心狀態又可以聚集成群體的社會心態,反映出一定歷史時期內的民眾的社會風氣、思想、價值判斷。本文以《清明上河圖》中男子赤裸上身行為這一現象作為視角,運用心態史學對該現象的存在進行分析,以小見大的探析宋代都城汴京的整體社會心態。
關鍵詞:清明上河圖;男子赤裸上身;心態史學;社會心態
一、男子赤裸上身行為背后的心態史學
《清明上河圖》還原了宋代經濟繁榮時期各階層百姓的社會生活和城市面貌的風俗場景。筆者在這副五米多長的傳世畫作之中,發現了諸多有趣且可以深究的細節,以下圖為例: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絡繹不絕的街市上有兩名赤裸著上身的男子似乎在打架,斗毆過程中還在互相拉扯對方的頭發。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名男子腳下周圍都沒有脫落的上衣,這說明大概率是兩名赤裸著上身出門的男子,偶遇后發生矛盾,繼而兩者出現互毆事件。
不同于清末北京城內饑餓、貧窮、戰亂、瘟疫導致的民眾赤裸行為,這副《清明上河圖》中展示的赤裸互毆行為則是存在于經濟高速持續發展、民眾溫飽大體解決且人流量空前巨大的北宋都城東京。
法國心態史學家勒高夫認為,“心態史學研究日常的自動行為,心態史學的研究對象是歷史的個人沒有意識到的東西,是他們思想中非個人的內容。”心理決定行為,而行為又可以反映出心理。這兩名男子赤裸著上身便上街游走,可以說是下意識的行為。下意識行為背后則體現出一個人的個體心理。這兩名赤裸上身的男子反映出,在宋代日趨頻繁的經濟活動中,人們的心理狀態較為灑脫隨性,不拘小節,追求自我放松。同時,周圍群眾并沒有對于這兩名赤裸上身的男子投去異樣的目光,我們可以看到來往的驢車和手推車,還有急忙前去勸架的人群。這些人物也側面反映出,男子赤裸著上身出門并不是一件稀奇之事。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宋代都城汴京,人們的個體心理屬實放松自然,除開宋明理學在思想上的禁錮,人們的心理狀態簡單至極,開放且包容。
二、宋代時期的個體心理狀態到整體社會心態
社會心態是指人們對自身及現實社會所持有的較普遍的社會態度、情緒情感體驗及意向等心理狀態。男子赤裸著上身的行為反映出民眾心態的開放與包容,而民眾心態的包容與接納又必須與寬放的社會風氣相匹配。開放的時代下,才會有開放的民眾。
中外史學家都認為,宋代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空前發展的一個時期:商業交易中“坊市”制度的打破,城市經濟職能的增強,小市鎮的發展與大城市的繁華,這些商品經濟扎根茁壯生長出來的新生枝椏,令自古以來的農耕土壤受到一股強有力的沖擊。傳統自然經濟固有的封閉保守的社會心態也悄然發生嬗變。
透過心態史學的視角,除卻男子赤裸上身這一行為,我們還可以從其他史料中一窺宋代時期社會心態的開放。首先,宋代青樓行業興盛,大小青樓并存。青樓行業的蓬勃不僅存在于汴京之類的繁華城市,地處農村的市鎮亦是如此。例如地處湖州、嘉興府的烏青鎮,市內北瓦子巷,系“妓館、戲劇上緊之處”;波斯港南瓦子,“有八仙店,技藝優于他處”,“樓八間,周遭欄楯,夜點紅紗梔子燈,鼓樂歌笑至三更乃罷”。再者,當時的瓦舍勾欄,士庶咸集,熱鬧異常,它“融賞、飲、賭、嫖、玩等感官享樂為一體,集視、聽、味、嗅、觸生理快感于一身,獲得全方位的娛樂與滿足”。此外,受整個青樓行業的帶動,帶有濃厚的青樓色彩的文學作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劉斧編撰的《青瑣高議》多以描寫男女情愛、婚姻事件的作品為主,其中收錄有秦醇的《驪山記》、《趙飛燕別傳》和《溫泉記》這三篇富有情色內容的歷史小說,文筆濃艷,語句直白,字里行間充斥著奢靡與淫欲。另外,當時的小說家為迎合這種開放縱容的社會心態,通常對前代的小說加以二次創作,使之披上濃艷的色欲外衣。皇都風月主人主編的傳奇小說集《綠窗新話》從此前的70多種小說及其他類型的作品中摘錄改編出150多個以女性和艷情為主題的故事,極大的滿足了受此種社會心態影響下廣大民眾的閱讀愛好。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清明上河圖》中男子赤裸著上身這一行為的出現及路人對該現象的見怪不怪,輔以宋代時期青樓行業的發展及帶有青樓色彩的傳奇小說的流行,我們可以看到宋代這一歷史時期內個體民眾心理的解放與放縱,而同時這種個體內心的人性自由,又映射出整體社會心態的開放與縱欲。傳統觀念里,裸露是最為私密的行為,且關系到最基本的社會的關系,是最應該予以限定的。宋代時期的這一社會心態并未嚴格遵循這一傳統觀念,必然與其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的刺激與活躍息息相關。由此看出,時代決定心態,心態映照時代。社會心態產生于社會個體心理,又以整體的形態存在,進而影響著每個社會成員的社會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然而,在市場經濟愈加繁華的今天,如何引導好社會心態向著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使之成為新時代新思想下正確的社會思潮,這也是值得我們關注并且深思的重要問題。
注釋:
[1] 勒高夫,諾拉主編:《研究歷史:歷史學方法論文集》,p169,劍橋大學出版社,1974
[2]《烏青鎮志》,卷4
[3] 吳晟:《瓦舍文化與宋元戲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