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璐 馬光琳 杜夢嬌
摘 要:基于當前旅游市場的主流態勢及其演變趨向,對于鄉村傳統人文資源的開發、利用,應當立足于兼顧自然環境保護、經濟效益獲取以及社會效能釋放等多維訴求,注重因地制宜地建構具備文化在地性、差異性、創新性的休閑人文景觀,配套以突出區域傳統文化氣韻、科技性以及人性化的產品與服務,由此實現鄉土社會文化傳續與鄉村旅游產業革新的協同共進。
關鍵詞:休閑旅游;鄉村傳統;人文資源創新
一、休閑旅游指向下鄉村傳統人文資源的價值定位
從現代旅游活動的概念界定來看,鄉村休閑旅游是一種依托于鄉土文明、農村自然與社會環境而建構的集群活動,兼顧自然、人文景觀對于觀賞體驗生成的先驗性與經驗性。而當鄉村休閑旅游被放置在經濟學的場域之中,其則涉及農村各類生產質素的商業化開發、市場化運作,進而衍生出具備主體指向性的消費文化生態:即將鄉村特有的自然環境、農業生產生活樣式、民俗遺存等統一聚合,打造成具有觀賞性、參與性、娛樂性、實用性等現實功能的經濟文化群落。
二、休閑旅游視域下鄉村傳統人文資源重構的主要困境
1.消費主義占據話語主導權,鄉村傳統人文要素難以得到充分顯現。與城鎮化同時到來的,是消費主義生活理念及其工業化生產在鄉村的迅速蔓延,消解文化的中心性、優先追求官能快感以及確保逐利最大化的資本邏輯,都令質樸、純粹的鄉土文化,被商業機器有意形塑為所謂的落后、蒙昧的亟待改造的前現代文明形態。而基于這一描述情境,鄉村傳統人文要素也被商業行為進行了有意遮蔽,突出表征即是大量“時下流行元素”在鄉村景觀之中的強制性導入,片面強調一些標榜科技性、智能化的玩樂工具的堆砌,力求在視覺美學層面去營造一種奇觀化的泛娛樂化文化意象群。
2.鄉村傳統人文資源的商業化、市場化以及產業化運營程度偏低。進入21世紀以來,鄉村休閑旅游業加快了自身進行現代化轉型的速度,集中通過不斷擴大景區面積、增加觀光項目數量,試圖提升旅游資源與經濟效益的轉化效率。尤其是隨著鄉村傳統人文資源被賦予了市場、文化、社會等多重意義,鄉村休閑旅游業的產業運作范式也快速實現了網絡化、智能化的改造與升級。
3.文化主體性定位相對模糊,泛娛樂化削弱了鄉村傳統人文的精神特質。文化主體的中空化,是導致鄉土文化長期被現代主義邊緣化、異質化的內源性因素之一。在文化消費主義大行其道的后工業語境之下,鄉村傳統人文資源的商業挖掘、市場突圍,必須要明確標識自我主體身份,強化自身的文化屬性與質感,由此才能顯現出差異性、區隔性以及獨特性。
三、基于休閑旅游運作導向的鄉村傳統人文資源開發的創新策略
1.根植鄉村傳統文化母體,凸顯休閑旅游業的人文地理意涵。立足鄉村社會所在的文化地理空間,彰顯鄉土文明的在地性表征與內在蘊涵,是傳續、激活鄉村傳統人文資源的動中肯綮。因此,鄉村休閑旅游產業的破局應當明確復歸鄉土文化主題、鼎新鄉村人文根脈的發展導向,在景區規劃、玩樂項目設置、產品以及服務供給之中,完整、集中地呈現鄉村傳統人文資源的原初性與獨特性,注重將其與城市文化進行合理的區分與對照,并在確保互補、融合的基礎之上,去展現當下鄉村社會文化生態的發展新樣貌,逐步將傳統底蘊、現代氣質進行有機對接,嘗試將農耕、民俗、鄉村飲食與曲藝等質素進行巧妙聚合,同構為可以引發消費受眾精神家園返鄉心緒、激發其眷戀故土情感共鳴的傳統人文景觀。
2.推動鄉村傳統人文資源利用的現代化統籌、多元化轉型。應當將古村鎮宅院、廟宇、祠堂等極具視覺辨識度與文化指向性的鄉村傳統人文資源符號,進行規范、科學地保護與維護,圍繞其構建全新的旅游觀光線路,對應供給配套性的產品與服務,大力培育鄉村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存續、革新承載鄉土文化的民間技藝與器物。通過政府牽頭、企業參與、民間響應的聯動發展樣式,逐步打造推動鄉村傳統人文資源現代化與多元化重構的平臺,并由此將主題性的鄉村文化演藝活動、鄉村文化節等進行制度化運作,充分、靈活地利用市場手段去釋放鄉村傳統人文資源的經濟潛力與社會功能,以可觀、穩定、持續的收益去吸引更為廣泛的鄉村民眾參與到休閑旅游業的經營浪潮之中。
3.建構沉浸式、體驗式的鄉村休閑旅游人文活動新情境。具體而言,一方面,可以將本地各類農耕生產生活習俗、禮儀文化展演以及具備民間娛樂趣味的表演進行戲劇化呈現,使之被細分為頗具觀賞性與代入感的情景劇,利用鄉村既有的農舍、田園、古街等空間進行流動式巡演,給予游客以新穎、充實的觀覽享受;另一方面,依據時下城市消費群體渴望參與、實地體驗農耕農家生活的心理預期與需求,可以在經過合理的現代化改造的農田、院落、田野之中進行簡易且有趣味性的農事活動安排,強化這些體驗式觀光活動的娛樂性效果,令游客在獲取沉浸式感受的同時,也能從農事實踐之中接受文化熏陶與精神蕩滌。
結束語
綜上所述,傳統人文資源根植于鄉土社會廣博的農業文明基體之中,可以視作是鄉村文化歷史積淀的根脈所在。在鄉村休閑旅游產業化運作速度持續加快、文化消費話語漸次占據主流市場中心位置的背景之下,鄉村傳統人文資源自身所攜帶的鄉土底蘊、區隔于城市中產階級消費趣味的亞文化表征,則在市場多元化開拓的語境之下,顯現出自身特有的商業價值與文化意義。
參考文獻:
[1]肖靜.休閑旅游產業視域下桂林旅游夜經濟發展研究[J].旅游縱覽,2021(03):146-149+153.
[2]胡澤中,邵林海,張陽光,謝偉.體育旅游視域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發展路徑研究——以江西婺源珍珠山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為例[J].體育風尚,2020(11):293-294.
[3]袁軍.地域文化視域下的休閑農業園景觀設計淺析[J].工業建筑,2020,50(07):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