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詩文
摘 要:本文從師范生學習態度、模擬教學自身局限性以及實踐教學開展過程角度對高校科學課程模擬課堂進行剖析,從而提出建設性建議以期為同行教師開展相關課程提供思路。
關鍵詞:學前科學課程;課堂模擬教學;反思
高校學前教法類課程如何通過課程模式的實踐與運用對學生的綜合教學能力進行培訓和提升是學前課程領域的重要議題。筆者欲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以學前科學課程為例,探討課程實踐模式——課堂模擬教學的幾點問題。
一、學前科學課程課堂模擬教學中的問題
1.課程理論與實施之間存在偏差
通過研究觀察,在說課環節,師范生基本能夠做到根據所學理論科學合理地講述本節活動課的設計背景,教師所運用的教法以及幼兒所運用的學法,活動過程中的大致流程等。然而在真實執教過程中卻存在諸多與理論不符的現象。突出表現為活動目標編制不合理,活動實施過程不科學。
(1)活動目標編制不合理
師范生在實際設計科學活動教案時并不能夠依據理論出發,往往出現與理論要求不符的活動目標。突出表現為目標過于泛化、空洞,實際操作性不強以及目標達成情況不理想,盡管師范生在制定目標時能夠表述清楚,但是執教結束之后,卻經常能夠發現某一目標形同虛設根本沒有達成或收效甚微,此問題也可以理解為活動目標與活動內容之間的不兼容性。
(2)活動實施過程不科學
活動實施過程包括導入、實施、高潮與結束部分。活動導入與活動主題之間聯系不緊密,基本屬于無效導入。師范生在導入環節經常不能抓住主題關鍵,活動導入的成效大大降低。執教過程中教師不敢放手,更多的是以成人的視角走在幼兒前面,手把手交給幼兒知識與技能,從而忽視了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真正要義。活動內容承載量過多,往往沒有抓住核心經驗,一節集體教學活動通常指向一個問題的解決,一種經驗的獲得。課堂提問多為封閉性問題,無實際意義,較少呈現開放式問題。
2.師范生學習態度參差不齊,模擬課堂效果良莠不齊
師范生是課堂模擬教學的主體,其學習態度決定著實踐教學成效的高低。然而并非所有學生對于模擬教學均持有積極認真的態度,其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案設計缺乏推敲
大部分學生直接網上復制現成教案,這樣導致的結果是教案缺乏整體構思,不科學、不合理之處沒有經過推敲和修改直接進行教學,造成實踐教學效果不理想,這和學生的學習態度有直接關聯。
(2)實驗準備馬虎了事
科學活動與幼兒園其他領域活動的區別在于需要準備大量的實驗操作材料供幼兒進行探究,從而發現科學小秘密。而部分師范生在實驗準備中將材料準備視為可有可無的一環。由于執教老師的學習態度存在偏差導致實際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3)學生評議流于表面
最后的討論環節學生往往難以抓住重點問題而流于表面,很難從整節活動的設計思路、框架結構、細節落實、環節流程等主要核心問題去尋找不足。部分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模擬教學訓練后逐漸能夠把握核心問題,但仍有少部分學生止步不前,這與其學習態度有直接關系。
3.課堂模擬教學形式自身存在局限性
“課堂模擬教學因其經濟性、簡捷性、靈活性、目的性、趣味性等特點對課程教學效果的發揮具有重要意義與價值,其本身所具有的優勢不容忽視”。然而任何教學形式并非完美,課堂模擬教學也同樣如此。其自身所具有的局限性導致科學課程模擬教學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同幼兒園真實教學活動存在差異
課堂模擬教學相較于幼兒園實際教學活動,其預設性更強,要求師范生能夠提前完整演練課堂內容,目的是為了保證課堂模擬中各個環節的有效進行,甚至與幼兒之間的互動也會提前安排,缺乏真實性。在現實教學活動中師幼互動的質量是評判課堂質量的關鍵指標,預設性高容易造成以教師為中心,同時不利于執教老師教學機智的培養。
(2)時間短,機會少,頻率低
以我校為例,幼兒園科學課程主要在大三開展,學時一般為32課時,實踐教學僅有8課時,這意味著僅有8節科學集體教學活動可供師范生模擬觀摩評議,如果僅依靠這8個課時的實踐教學活動顯然不能達到師范生培養規格與要求。
二、完善學前科學課程課堂模擬教學的建議
總體來看,高校科學課程課堂模擬教學在發揮其獨特優勢的同時由于各種現實制約因素也面臨諸多困境,如何尋求出路,進一步優化與完善高校學前科學課程課堂模擬教學,筆者針對所呈現的現實問題及成因提出如下建議和策略:
1.拓寬課堂模擬教學途徑,增加模擬機會
成立學習小組,每個成員均承擔執教任務,與課堂模擬教學流程類似,并通過推優方式選擇一位執教老師進行課堂模擬教學,這樣可以保證每位學生均有機會參與到模擬教學之中,而不再是僅僅依靠課堂面對小部分團體。
2.改變課堂模擬教學環境,縮小與真實課堂差異
教師可以通過產學研合作基地幼兒園通力合作,利用周末時間請部分幼兒進入課堂,面對鮮活的幼兒,能夠真實再現幼兒園教學實景,師范生能夠感受到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并調動其已有知識學會處理課堂突發狀況,提高針對性與實效性。
3.改革課堂模擬教學評價方式,提高師范生學習積極性
教師可以通過改革以往以卷面考試分數為主的考核方式,將課堂模擬教學及課下模擬教學的綜合表現作為期末評價依據之一。這樣能夠從結果導向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
4.記錄課堂模擬教學實況,促進師范生長效反思
借鑒微格教學中刻錄光盤保存教學視頻的方式,從而記錄師范生在執教過程中的表現,這樣能夠直觀呈現執教老師的整體風貌,促進師范生對自身表現的長效反思。
參考文獻:
[1]龔正華.教師教育課堂模擬實踐:價值、問題及改進策略[J].教師教育學報,2019,5(01):41-46.
[2]何海波.PCK視域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教法類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8,20(06):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