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元
摘? ?要: 人才培養是每個學科都會進行的一項工作,無論從教育模式,管理,計劃以及培養的方式和過程都需要與時俱進,對建筑類人才進行多層次的研究培養,通過不斷實踐,總結教學經驗,可以為人才培養提供質量保障。
關鍵字:建筑類;實踐教學;人才培養
建筑類人才培養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需要在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指導下進行人才培養。人才培養不僅僅是對培養目標,教學創新管理,更甚是教學過程的創新的組合,它更是有針對性制定教學方案的基本依托。因此需要結合現在建筑類教學模式,從教學管理,計劃,培養手段等各個方面進行相關研究。同時實踐也是教學中一個重要環節,但是在現在的人才培養中,實踐教學往往不被重視,只被當成教學中的一項任務,這樣造成學生動手能力不足,缺乏創新意識。因此本文研究了現在建筑類人才培養的現存情況,分析了影響人才培養實踐教學的因素,針對性提出了策略,促進建筑類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改革和教學管理。
一、教學過程多層次探究
(1)產學結合
隨著教育的不斷進步,對于建筑類的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更多要進行實踐,因此在培養人才的路上要將產學結合作為指導思想,加強學校與產業之間的聯系,建立全新的人才培養機制,更有效地進行人才培養,這樣的培養機制下,既提高了學校學生的就業,也促進了學生更加適應這個社會的需求。
(2)靈活學分
每個學生都有學校相對應的學分制度,在學校強制實行的學分制度下,這樣對學生的實際發展十分有限制。因此在制定指導性教學計劃的同時,可以采用靈活的學分制度,可以讓學生采用不同的正當途徑獲得學分,例如靈活選課,彈性課程等政策,這樣可以讓學生能夠根據自身情況進行發展,使得學生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進行發展。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創新型人才,更有利于學校老師對課程的創新。在競爭機制下,不僅學生有壓力,教師也有壓力,這樣激發了老師的教學活力,促進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有針對性教學
為了制定有效合理的人才培養計劃,學校在教學方面可以成立專業的小組團隊,在針對建筑類的學生上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教學和相關資源的對接,讓學生循序漸進掌握相關知識和逐步掌握職業技能。通過有針對性的培養,促進學生更加適配企業的需求,充分發揮了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作用。
(4)聯合培養
培養人才的目的是為國家進行建設,因此可以和相關部門進行聯合培養,為學生的專業建設技術提供學校無法營造的工程環境,聯合培養將會為建筑類學生的發展提供生機和活力。使得學生在真實的項目中得到進步,在實際操作人員的指導下使得技術得到升華,既解決了問題的同時,能夠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和互惠互利。
(5)模塊化教學
由于現在的教學大部分都停留在應試教學上,沒有注重學生的能力水平和專業素質的創新,在模塊化教學中,可以融合相關課程,讓學生更多地進行社會實踐。輔以現代化教學設備,給學生提供一個全新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對建筑學的熱愛,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實踐教學對策
加強對學生的管理,提高學生對建筑學的認知,逐步從理論到實踐教學的觀念的轉變,提高實踐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深化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讓學生在教學實踐中得到適配性的教學。同時教學課題組需要改善教學方法和手段,堅持以生為本,從原先的掌握基本知識就足夠的觀念轉變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改革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確定以學生為學習主體,老師進行輔助教學的教學理念,在日常教學生活中,教師要不斷教育學生理解實踐,讓學生明白建筑學習不僅僅需要理論知識,更要有良好的技術,這樣在日后的學習生活中才能有所作為。同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主動營造學習氛圍,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的求知欲進行引導,充分鼓勵學生進行實踐。在引導過程中,也要結合硬性政策對學生的能力進行考核,在考核的過程中既要注重考核知識的掌握情況,也要考核學生自身的學習創新能力。通過嚴格實踐教學管理方法,依此來培養人才,這樣可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讓更多的學生更好更有效地認識建筑學,這樣也為建筑學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老師在日常教學生活中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實踐過程,學生也可以將自己在學習生活遇到的困難及時反饋給老師,這樣師生互動可以更好地學習建筑。
三、結語
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是教學與實踐的結合,它不僅僅需要與時俱進進行相關改革,還需要探索創新,進行深化改革,創造一條人才培養模式之路。在這些年的教學中,人才培養實踐教學一直是人才培養中有待提高的環節,不僅僅需要加強管理,更需要從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進行改進創新,才能有效提高人才培養,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混凝土結構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劉紅宇,洪彩霞.? 中國建設教育. 2009(04)
[2]高職教育實習實訓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李衛平,許奇,鐘雷.中國建設教育. 2009(04)
[3]土木工程專業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呂建根.中國建設教育. 2009(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