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小學階段是學生快速發展的階段,小學生對知識的接收能力大大增強,學習能力也大幅度提升,這種提升不僅表現在課堂學習上,也表現在課后學習與發展上,在小學中年期時期,這種學習能力的提升速度快速提升,并且逐漸與初中能力發展接軌。在語文教育發展課程中,課堂教育是一個方面,學生從課堂獲得相關知識去,并且學會相關的應用能力,除此之外,課外閱讀作為課堂的延伸與補充十分重要,這就要求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不斷促進自身能力的提升,學會課外閱讀能力的提升。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到,在學情把握的基礎上,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幫助學生達到擴展視野、完善人格的效果。基于此,筆者將在學生發展的規律基礎上出發,對小學中年級課外閱讀指導方法建設提出相關建設意見。
一、課外閱讀能力提升的要點
課外閱讀是小學生接觸知識的又一領域,通過課外閱讀,學生們獲得對知識的感悟,對語言的深刻的理解,課外教育對課堂教材的種類與內容進行了補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知識面的拓展,所以,教師學會對小學生課外閱讀進行相關指導,促進學生知識擴展,在閱讀氛圍的熏陶下,體會語言的魅力。
1、注重閱讀興趣的培養
小學生的學習有著不穩定、耐力不足的特點。所以,基于此,教師應該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不斷促進自我閱讀習慣的培養。教師在此過程中,應該充分把握學生的發展規律,對學生的想象思維進行培養,與學生進行學情的溝通,以親切的形象出現在學生當中,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思維角度進行思考,開展適合學生發展的閱讀活動,及時根據學情調整教學活動,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謹記以學生為本,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不要因為學生學習能力存在差距,而放棄學生的閱讀指導,這種態度不僅危害學生的發展,更加不利于學生人生的發展,應該及時去除。
2、注重課堂氛圍的打造
課外閱讀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課內教育的發展,教師在課內閱讀的教育中,不斷促進閱讀知識與技巧的建立,方法的傳授是十分重要的,同時,如何將知識傳授,以及在何種氛圍中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是至關重要的,輕松的環境往往更能吸引學生的目光,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從學生的思維出發,打造輕松活潑的課堂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
3、注重課堂拓展
好的結尾與好的開頭同樣重要,在課堂開頭的導入很重要,但是結尾同樣不能忽視,要將課堂收束的精彩,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講述中,注重課堂的規劃,促進課堂的發展,促進長遠的發展,在課堂結束進行思維的擴展,進行知識的擴展,這不僅有利于課堂的建立,還有利于教學的長期發展,不僅有利于學生當前的發展,更有利于學生長遠的發展,在知識的積累上,促進自身的發展。在課外閱讀閱讀的指導過程中,通過課堂知識的積累,促使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4、注重課堂主體性的打造
學習的主體的學生,不是老師,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應該起到指導、促進的作用,更多的是擔任指導者、觀察者的角色。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無法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帶有一定的權威性,這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所以,在課堂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本,站在學生的角度,不斷通過對學生的觀察與交流來確定學生對課堂學習的把控程度,從而調整課堂模式,促進發展。
二、課外閱讀能力提升的策略
教師應該在教室這個范圍內營造一個適合學生發展的氛圍,在活動開展中促進閱讀氛圍的營造,促進學生的發展。
1、站在學生角度上進行思考
由于教師與學生的年齡差,導致教師無法真正體會到學生的需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促進教學的調整,努力站在學生的思維上思考學生的需求,在這個過程中應該做到對學生進行細致觀察,與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促進學生的發展,在學情把握的同時開展相關教育活動。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級教材教學中,在學習《精衛填海》的過程中,學生容易對課文場景不理解,這就需要教師對課文場景進行及時講解,對場景進行描述,讓學生在一個容易理解的環境下進行思考,這更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促進學習能力的提升。
2、與學生共同解決困惑
學生可能因為自身性格問題,變得不善言談,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在細致觀察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教育及引導,促進學生問題的解決,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的發展,更有利于教師觀察水平、教育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題西林壁》這首古詩的時候,學生通常對環境的描繪難以理解,多數人的學習水平并沒有達到一次就理解的地步,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在講術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仔細觀察,促進對學生的答疑解惑,促進學生的當前發展與長遠發展,在對課內知識的講解中促進學生興趣提升,帶動課外閱讀的發展。
總而言之,對小學中年級學生的教育,應該在興趣為導向的基礎上促進知識的發展,以課內的知識講述促進課外閱讀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在聽、說、讀、寫全方面發展。教師應該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做到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有教無類。以上是筆者的拙見,希望對各位教育者帶來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