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偉濤 曹萌 武延生 王僧虎 李佳龍 張 博
(1邢臺學院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 河北 邢臺 054001;2河北省邢棗仁利用技術創新中心 河北 邢臺 054001)
酸棗是我國的本土樹種,分布較為廣泛,河北省西部太行山區是我國野生酸棗的集中分布區,其中邢臺西部丘陵地區野生酸棗資源豐富,產量大,是我國酸棗仁的道地產區[1]。酸棗的營養成分豐富,尤其鮮果肉中維生素C(Vc)含量通常在1 000 μg/100 g以上,堪稱水果中的Vc之王,其作為鮮食型水果的市場潛力大[2]。但是現有的酸棗品種往往果品小,果肉占比低,口感不佳。我團隊自2010年在河北省邢臺縣東川口酸棗新品種基地進行鮮食型酸棗品種初選,通過多年的跟蹤調查,選出10個較優品系,對不同時期采集的不同品系酸棗的Vc和還原糖含量、體積、果型、鮮重、可食率、感官評價進行了綜合比較分析,以Vc含量、單果鮮重、可食率和感官評價這4個指標對鮮食酸棗進行了遴選。
1.1 試驗材料
1.1.1 試驗對象。以初選的 x-2、x-3、x-4、x-5、x-6、x-8、x-9、x-10、x-12、x-13品系作為復選對象,于2019年9月2日(A)、9月9日(B)、9月15日(C)、9月22日(D)分別采樣,用于不同試驗研究。
1.1.2 試驗儀器。主要儀器設備有723型分光光度計、組織搗碎機、高速離心機、恒溫水浴鍋、電子天平、游標卡尺、電熱干燥箱等,均為國產精密儀器。
1.1.3 試驗試劑。試劑有標準抗壞血酸、濃硫酸、草酸、2,4-二硝基苯肼、硫脲、鹽酸等,均為國產分析純。
1.2 分析方法
1.2.1 Vc含量的測定。利用分光光度法測定酸棗鮮果果肉中Vc的含量。稱取2 g果肉和2 ml草酸溶液(20 g/L)加入組織搗碎機中打成勻漿,紗布過濾,將濾液用10 g/L草酸溶液定容至100 ml,混勻備用。將Vc樣品提取液25 ml加入經稀鹽酸處理的活性炭2 g,震搖1 min,過濾,取10 ml提取液,加入10 ml硫脲溶液(20 g/L),混勻。分別取4 ml上述溶液,加入1 ml的2,4-二硝基苯肼(20 g/L),放入37℃水浴中,保溫3 h后取出,緩慢滴加入5 ml硫酸(85%),室溫放置30 min,于500 nm處測吸光度值。根據公式“X=ρ×FV/m×100/1000”,計算樣品中Vc的含量。
1.2.2 還原糖含量的測定。利用分光光度計法測定酸棗鮮果果肉中還原糖的含量。稱取3 g果肉,加20 ml蒸餾水,在組織搗碎機中打成勻漿,50℃水浴中保溫30 min,紗布過濾后,4 000 r/min離心5 min,上清液用蒸餾水定容至100 ml,混勻,作為還原糖待測液。取1 ml待測液,加入1 ml蒸餾水和1.5 ml DNS試劑,混勻,沸水浴5 min,用冷水冷卻到室溫,加蒸餾水21.5 ml,混勻。在540 nm波長處測量吸光度。根據公式“還原糖含量=還原糖質量(mg)×樣品稀釋倍數×提取液總體積/測定時取用體積/樣品質量×100%”,計算樣品中還原糖的含量。
1.2.3 鮮果鮮重和可食率測定。利用游標卡尺分別精確測量鮮酸棗(n=30)的橫徑和縱徑,計算平均值和標準差。稱量鮮酸棗(n=30)總質量(Wz),然后棄去果肉,用水洗凈果殼,晾干,精確稱量棗核質量,記為Wd,果肉重量Wf=Wz-Wd,根據公式“可食率=(Wz-Wd)/Wz×100%”計算可食率,計算平均值和標準差。
1.2.4 感官評價。隨機抽取20名大學生志愿者進行測試,隨機對10個鮮酸棗進行果型、果色、酸度、甜度、口感評分,各項滿分為10分,由測評人員進行評分后統一匯總形成評價表。

圖1 V c的標準曲線

圖2 還原糖測定的標準曲線
2.1 不同品系鮮果Vc與還原糖的含量。利用Vc標品制作標準曲線如圖1所示,得到線性方程y=0.0026x+0.004,R=0.9988,用來計算樣品中Vc的含量。利用葡萄糖標品制作標準曲線(圖2),得到線性方程y=0.6198x+0.0344, R=0.9963,用來計算樣品中還原糖的含量。以分光光度法分別對A、B和C批采集的10個品系的鮮酸棗樣品的Vc含量進行測定,結果顯示,不同品系間的Vc含量差異較大,同一品系不同批次的Vc含量差異也很大(表1),這可能與果實成熟進程有關。選取不同品系鮮酸棗Vc含量的最大值進行比較發現,有4個品系鮮酸棗的Vc含量達到35 mg/g以上,其中最高的為x-12,Vc最高為49.23 mg/g,Vc含量低于20 mg/g的有x-6、x-13兩個品系。對C和D批次采集的樣品進行還原糖的測定,結果顯示D批次中10個品系的還原糖含量均高于C批次樣品,其中,x-6、x-9兩個品系的還原糖含量最高,分別達16.72%、15.73%,這說明果實在成熟后期還原糖的含量增加。

表1 不同品系鮮酸棗Vc和還原糖含量
2.2 不同酸棗品系的果型、鮮重、可食率。隨機選取C批次采集的不同品系的鮮酸棗30顆進行直徑、果長的測量及鮮重的稱量,結果顯示,鮮果單重最大為x-9、x-13兩個品系,分別為3.78 g、3.50 g;鮮食率最高的為x-9,可達90.4%;直徑最大的是x-13、x-9兩個品系(表2)。

表2 不同品系鮮酸棗果型及鮮重
2.3 不同品系鮮酸棗的感官評價。對C批次采集的10個品系進行感官評價,結果顯示,果形得分最高的是x-9,果色得分最高的是x-2,甜度最高的是x-2和x-9,酸度最高的是x-4,口感最好的是x-3,綜合感官評價最高的是x-9,其次是x-2和x-13(表3)。

表3 不同品系鮮酸棗的感官評價
綜合比較來看,C批采集的酸棗果實體積趨于穩定,鮮重和可食率達到最高,故而,在本研究中,以C批采集的酸棗果實作為遴選對象。以Vc含量、單果鮮重、可食率、感官評價4個指標作為鮮食酸棗的評價指標,擬定4個指標各占權重0.25。將各種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標準化方法:以各數據為分子,以各組數據的最大值為分母,所得值乘以100,將各組數據分別賦予0.25的權重,計算。統計結果顯示,得分最高的前3個品系分別是x-9、x-3和x-13,這3個品系符合鮮食型酸棗的要求,可作為鮮食型酸棗新品種的候選品系。

表4 不同品系鮮酸棗品質綜合評價
酸棗的果實通常個體小,可食率低,這是限制其作為鮮食型水果的一大障礙。野生酸棗的鮮果個體普遍較小,本研究復選的10個酸棗品系,有6個品系單果重量在2 g以下。文獻報道“邢棗8號”單果質量為3.1 g[3],x-9品系鮮酸棗的平均重量達3.78 g/顆,果實重量大,果肉占比高,可食率達90.4%,作為鮮食品系優勢突出。酸棗的果肉中含有豐富的Vc,具有很高的保健價值,x-9品系鮮酸棗的Vc含量最高可達35.42mg/100g,遠超過其它水果的Vc含量。在實驗過程中發現,不同的采摘時期對鮮酸棗果肉Vc含量的影響差異較大,在所采的10個品系中,有5個品系Vc含量最高出現在9月2日的采樣中,5個品系含量最高出現在9月9日的采樣中,沒有一個出現在9月15日所采樣品中,這表明鮮酸棗果肉Vc的含量在9月15日以前已達到高峰,之后呈下降趨勢。這些實驗數據為今后鮮食型酸棗新品種的選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項目資助:河北省科技計劃項目:優質、豐產鮮食型酸棗新品系的選育(17226339);河北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酸棗種質資源收集、評價和創新(19226348D);邢臺市科技計劃項目:矮化、豐產酸棗新品系的選育(2018ZC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