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言道:倘若北國春常在,何勞大雁朝南飛?作為企業應該多從 “人心思走”中反思自己,而不是采取諸如遲發 “年終獎”之類的 “硬性措施”。如此,只能加劇人們的 “離心力”,而不是 “向心力”。別讓年終獎寒了職工的心。
春節臨近,年終獎發放往往成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發生爭議的焦點之一。1月4日,浙江高院官方微信通報幾起與年終獎相關的勞動糾紛案件。法院建議,為避免因年終獎產生糾紛,勞動者在入職時,應該將工資 (包括年終獎)標準、發放情況等事宜寫入書面的勞動合同,同時注意保存相關證據,例如勞動合同、公司的規章制度、涉及薪酬問題的錄音錄像等,出現問題時,可以第一時間與用人單位進行溝通。 (1月5日 《北京青年報》)
一年一度的春節即將來臨,對于上班族來講,辛辛苦苦地忙碌了一年,十分渴望能夠領到一份年終獎。然而,有些企業不是用感情留人,用事業留人,而是在年終獎上動起了歪心思——遲發年終獎。 試圖用年終獎來留人,防止員工跳槽,筆者以為此舉十分荒唐,于情于理于法都有點說不過去。
首先,這種做法有悖法理。年終獎雖然不屬于基本工資,但也是大家勞動所得一部分。既然是勞動所得,就應該 “如數發放”,而不是任意 “遲發”。有的企業在合同中明確規定,年終獎與獎金一樣,屬于工資的一部分,并根據工作業績進行發放。當下社會語境下,惡意欠薪涉嫌犯罪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不客氣地講,遲發扣發年終獎與惡意欠薪沒有本質的區別。
其次,這種做法有違情理。 “年終獎”,顧名思義,就是大家辛辛苦苦地干了一年而應該得到的獎勵。為了所謂的 “留人”,竟然無視員工權益,以“遲發”相要挾,企業如此 “薄情寡義”,只能讓員工更加寒心。就一個企業而言,員工為何頻繁跳槽,甚至裸辭,這是企業需要認真反思的。有些企業,尤其一些私營企業,平時不嚴格按照國家法律規定辦事,用工不規范,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不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更是拖著不辦,員工的報酬甚至連當地的最低工資線都達不到,企業如此的“用工環境”,能留住人嗎?
別讓年終獎寒了員工的心,企業要在人文情愫的培植上多作為文章,增強企業的向心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少些歪點子,餿主意。近年來用工荒頻現,尤其是春節過后,往往出現頻繁的 “跳槽潮”,致使一些企業出現了 “用工荒”。人們常常能從 “用工荒”上窺探到很多企業的發展軌跡。一些信譽好、講誠信,具有相當實力的企業,無疑成了人們的首選,受到人們的青睞;而那些實力一般,平時又不注重員工權益保障的企業則遜人一籌。在這樣一種情勢下,企業更應該注重保障職工權益,以應有的人文善意和溫情來留住人才,而不是通過遲發 “年終獎”來 “留人”。要知道,一個企業缺失了基本的人文情愫,離心離德就在所難免。當一個員工 “去意已定”的時候,僅僅靠遲發 “年終獎”是留不住人的。
良禽擇木而棲。一個企業如果各方面都做得很好,有很強的感召力和向心力,員工是不會輕易地跳槽的。有言道:倘若北國春常在,何勞大雁朝南飛?作為企業應該多從 “人心思走”中反思自己,而不是采取諸如遲發 “年終獎”之類的 “硬性措施”。如此,只能加劇人們的 “離心力”,而不是 “向心力”。別讓年終獎寒了職工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