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保護,是指國家和生產經營單位為保障勞動者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在法律上、技術上、教育上、管理上和組織制度上所采取的一整套綜合性的保護措施。做好工會勞動保護工作,關系勞動者家庭的幸福和穩定,是工會履行維權職責的主要任務,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環節。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專門對工會工作提出了新使命和新要求,強調工會要在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中,發揮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積極作用。
當前,各級工會組織建立并強化了工會勞動保護長效監督機制,全過程參與勞動保護管理和監督,提高職工安全素質,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廣泛開展群眾監督活動,使安全生產形勢相對平穩。但是,有的企業勞動保護意識淡化、教育弱化、監督檢查失位,導致隱患排除困難、問題頻繁發生。職業病、安全生產事故使不少職工喪失了勞動能力和寶貴的生命,也給職工家庭帶來困難和痛苦。因而,作為職工“娘家人”,工會組織依據法律賦予的職權,運用“加”“減”“乘”“除”四則算法,扎實推進勞動保護工作高質量發展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創新開展工會勞動保護工作,高度依賴于知識的更新,這就要求“工會人”在“愛工會”“建工會”的歷程中奮發有為,勤用“加法”。
要在學習上加壓。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在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中經濟成份、就業方式越來越多樣化,與勞動保護相關的知識在時代的發展中正以指數級遞增,知識高地不斷上升,攀登難度越來越大。因而,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尤為重要,要天天學、月月議、年年想,勞動保護知識才能深入意識,融入內心。
要在責任上加碼。勞動保護工作直接與職工密切聯系,具有很強的群眾性。工會要以職工群眾需求為導向,不斷創新,拓展聯系服務職工新渠道。一些工會組織把各個業務部門聯系電話向社會公布,工友呼、我立應,等您打call,受到了職工歡迎。工會工作者要帶著感情,憑著熱情,懷著真情,開展好“走進企業當工人”活動,傾聽他們的所思、所想、所需,在不懈努力的工作中讓職工感受到給自身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利益和實惠,工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才會增強。
要在行動上加勁。2018年“五一”國際勞動節,習近平總書記給勞動者送來了暖心話語——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干出來的。做好工會勞動保護工作的方法很多,能落在行動上的才是好方法。要進一步加強調查研究。《工會法》第33條明確規定,國家機關在組織起草或者修改直接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規、規章時,應當聽取工會意見。發現問題,反映呼聲,主動參與涉及職工勞動安全和健康的規章制度的制定,提高源頭參與力度。工會組織要充分發揮傳統服務品牌優勢,開展好“送清涼”“送溫暖”活動。要協助并監督企業按照行業標準為職工發放個人防護用具,保證高溫津貼按時發放。利用新興媒體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直達職工的特點,開展《安全生產法》競答等活動,增強宣傳效果。要進一步抓好基礎性工作,最主要的是充分發揮平等協商、集體合同和職工代表大會監督制約機制的作用,通過職代會對企業的勞動安全衛生這一關系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進行審議和監督實施。要進一步加大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力量建設,下大力氣解決機構不全、專業不專、崗位不定的問題,按照中華全國總工會頒布的《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工作條例》 《基層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工作條例》 《工會小組勞動保護檢查員工作條例》要求,健全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機構,落實勞動保護監督責任人,完善安全檢查、安全培訓、工傷事故調處制度,打造一支堅強有力的隊伍。
工會干部應減除畏難情緒,以敢于擔當的精神攻堅克難。要靜心想做事。為了工會組織和職工的利益,不說 “不能辦”,要多想 “怎么辦”,做到職工有所呼,工會有回應。要用心會做事。
當前,在勞動保護工作中客觀上的確存在不少困難和壓力,甚至是考驗和挑戰。主要表現在:經濟體制改革調整大、勞動保護的新運行機制需要跟進調整;技術和設備更新快、安全衛生和勞動保護不配套;有的企業安全文化積淀不夠、勞動保護工作基礎弱;有的企業尚未建立工會組織、難組建勞動保護監督檢查隊伍;有的企業經濟效益差、安全衛生防護經費難保障。為了克服以上種種困難,工會干部應減除畏難情緒,以敢于擔當的精神攻堅克難。要靜心想做事。為了工會組織和職工的利益,不說“不能辦”,要多想“怎么辦”,做到職工有所呼,工會有回應。要用心會做事。精通本職工作,具備善于謀劃、破解難題的智慧和躬身實踐、解決問題的本領,在每一項維權實踐中,都鍛煉“有思路、有措施、有保障、能落實”的解決問題思路。如:為解決環衛工人暑期露天工作時間長、易誘發各種疾病難題,有的工會組織為職工配備便攜式小藥箱,把防暑降溫藥品送到身邊,降低患病風險。要真心做成事。講究技巧和方法,未雨綢繆,超前謀劃,作決策、干事情要透過表象看本質。
要破除門戶壁壘,加大橫向聯動力度,營造良性互動發展的工作格局。在集體合同備案工作上,實行工會和人保部門“兩審制”,聯手加強對勞動保護標準等“四必談”內容的審核,企業未把細化條款納入集體合同的,不予備案。工會在與應急管理部門每年聯合開展的“安康杯”競賽活動中,可配合開展“安全隱患隨手拍”攝影作品征集、安全宣講團、微視頻拍攝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不斷提升職工法律意識,營造“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的良好氛圍。
要減少繁冗環節。在工作中采取“能減盡減”原則,在涉及勞動保護方面的勞動爭議調解、工資集體協商文本審核等方面,在辦理時限、申報程序上,減材料、優流程、壓時限,減輕辦事負擔,簡化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能減的會議則減,能合的會議則合,能不發的文件則不發,能一起查就不單項查。
做好新時期勞動保護工作,創造舒適的勞動環境,充分調動和發揮人的積極性,激發勞動熱情,進而提高勞動生產率,具有重要意義。在我國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改革期、攻堅期、機遇期,工會干部既要正視眼前困難,更要樹立必勝信念,乘勢而為,以高昂的朝氣、銳氣和敢于擔當的勇氣,變“危”為“機”,化“壓”為“力”。
要順應當前經濟發展的新特點,借鑒現代安全管理模式,按照PDCA進行“閉環”運行提升工會勞動保護工作水平,使之逐步成為一個科學、系統、規范的工作體系;要充分利用勞動安全衛生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利用升級的設備、先進的標準、規范的操作增強監督檢查手段、方法的科學性和說服力;要充分發揮職代會在改善職工勞動條件、提高職工勞動保護待遇中的作用,開展職工代表專項巡視、職工代表提案征集、安全分析會等活動,對崗位職業危害及風險情況進行了解、分析、整理、報告、督促整改、聽取反饋情況,不斷滿足職工日益增長的安全健康意識;要充分發揮“安康杯”競賽載體的作用,使“安康杯”競賽活動成為更具時代特征、內容更加豐富、影響力更大的知名品牌。解決好少數企業只關注生產經營、對創先評優熱情不高的問題,實施典型分類培育、資金配比獎勵等舉措,提高競賽整體水平;緊盯重點行業不放松,關注快遞、網約車等新興拉動經濟增長的行業從業群體,將主要是由臨時工、勞務派遣工等構成的靈活就業人員盡可能納入工會組織,探索開展行業性協商,制定行業性勞動保護條款;要高度重視女職工勞動保護和特殊保護工作,如大力擴展“母嬰關愛室”覆蓋面,為職場備孕期、懷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溫馨服務。
把抓好工會勞動保護工作作為“突出維護職能”的重要舉措,不斷增強工會組織影響力、凝聚力,幫助勞動者樹立勞動保護的意識,發動他們監督企業、地方落實勞動保護措施,實現企業效益與職工安康雙贏。
當前,在服務職工、更好維護職工安全健康權益上,客觀存在少部分工會組織在“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的良好氛圍營造上重視不夠,有的企業開展“安康杯”競賽活動形式大于內容。一些單位的領導干部仍然缺乏公仆意識和為民情懷,思維方式保守,服務手段單一,在提高職工“體面勞動、舒心工作”的幸福指數上,缺乏創新的意識和能力,“庸、懶、散、浮、拖”的問題久拖不絕,職工反響強烈。要去除作風之弊,行為之垢,必須敢于突破陳規陋習的“瓶頸”,用創新的思維去解決問題,提出新假設、新觀點、新方法。
2019年7月,中華全國總工會建立了勞動關系發展態勢監測和分析系統,勞動安全保護與職業健康是監測內容之一。各級工會應建好勞動關系監測點并以之為依托,分析掌握本地區勞動保護工作態勢,提高動態分析精準度。
北京市12351職工服務平臺依托工會三級服務體系,建立了“上下聯動”的輿情研判處置機制,涉及勞動保護內容作為重點關注輿情之一,實時反饋給下屬區級工會,為快速反應、第一時間處置贏得時間。
工會干部應充分領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內涵,做好工會組織和職工的橋梁和紐帶,帶動更多職工參與到勞動保護中來,享受到勞動保護給予的保障。通過“工會人”的努力,讓“安全生產”的每一項舉措像縷縷春風一樣沁人心脾,實現勞動者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直至“我會安全”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