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紅

教學目標:
1.理解預測是有根據地猜想,學會運用預測的幾個方法。
2.能夠有根據地進行推測并說出理由,可以續編故事。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預測是有根據地猜想,學會運用預測的幾個方法。
難點:能夠有根據地進行推測并說出理由,可以續編故事。
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結合題目感知預測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預測故事的方法,你還記得能根據哪些方面對故事進行預測嗎?
出示:根據題目預測
根據插圖預測
根據文章內容預測
根據生活常識預測
2.今天,我們就運用學到的預測策略開啟一段新的閱讀旅程。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出示圖片)胡蘿卜先生,“蘿卜”是要認識的生字,“卜”讀輕聲,讀好它!? 跟他打個招呼吧!這位胡蘿卜先生有些特別,他的下巴上長了一根——長胡子(出示胡子、完整課題)。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
3.跟老師一起寫課題。當你第一次讀到這個題目時,你的預測是什么呢?(指名)這是根據題目進行的預測。
二、隨文閱讀,學會使用預測方法
1.初步預測
(1)師講述:胡蘿卜先生常常為胡子發愁(出示半句,板貼),他愁什么呀?(生答)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你有沒有為什么事情發愁過呢?(生答)因為沒有辦法心里煩悶就會發愁,怪不得“愁”是心字底呢!
2.根據生活經驗和常識預測(第2自然段)
(1)和我們預測的是否一樣呢?趕緊讀讀第2自然段吧!(出示第二自然段)
(2)作者是怎么寫的,請同學來讀一讀。
(3)讀這一段時,你產生了哪些預測呢?你能用這樣的句式說一說嗎?
出示:當讀到_____時,我預測到________。你是根據什么預測的呢?
(4)是的,我們可以根據生活經驗和生活常識進行預測。
3.邊讀邊預測(讀3-8節)
(1)胡蘿卜先生的這根胡子究竟會有怎樣的變化?又會有什么作用呢?默讀課文3-8自然段,像這樣,邊讀邊預測,在預測的地方做上小標記。(出示例子)
(2)學生自讀,自主預測,交流分享。(多人交流)
4.驗證預測,修正預測
同學們的預測是否準確呢?我們去驗證一下。
(1)胡蘿卜先生的胡子長了多長呢?誰來讀讀?(出示3節)
(2)胡蘿卜先生還在繼續走(出示4),長胡子被風——吹到了身體后面,他——完全不知道。
(3)咱們去街口看看發生了什么事,誰來讀?小男孩遇到了什么困難?(線太短了)
他的風箏只能——飛過屋頂。
出示:胡蘿卜先生的胡子剛好在風里飄動著。
他說——(出示,指名說)“這繩子夠長了,就是不知道夠不夠牢固。”
說完小男孩就——扯了扯胡子,他確定夠牢固,就剪了一段用來放風箏。
(4)這剛好驗證了我們的預測。這根長胡子無意間幫助了小男孩放飛了風箏(板貼:小男孩 放風箏)
5.根據文章內容預測(出示7、8)
(1)胡蘿卜先生繼續往前走,又遇到了——鳥太太。鳥太太遇到了什么困難?(找繩子晾小鳥的尿布)
(2)認識“晾”,晾曬,晾衣服晾衣架,晾干,有太陽才方便晾曬,所以它是日字旁。
(3)你能接著預測:鳥太太會怎么說,又會怎么做?你是根據什么預測的?(文章內容,故事的反復手法等)(板貼:鳥太太 晾尿布)
(4)哪些同學預測的跟故事原文差不多?有沒有預測的與故事中不一樣的呢?當預測不一致時也沒關系,只要我們的預測是有依據的就行。
三、運用預測方法,續編故事
1.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無意間成了小男孩的風箏線,成了鳥太太的晾衣繩,請你大膽預測,接下來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還會遇到誰?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拿出學習單,把你的預測填到表格里(出示表預測學習單)
遇到了誰 有什么困難 會怎么說 怎么做
2.老師看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下面四人小組分享你們的故事,每組推舉其中最有趣的故事貼到黑板上。
3.這么多故事,你們最想聽哪一個?(學生分享故事)
四、對比故事,學會修正預測
1.經過你們的預測,我們聽到了這么多有趣的故事,書中的故事也非常有意思。想聽聽嗎?(出示故事音頻)
2.長胡子還派上了哪些用處呢?(青蛙用來晾衣服,鱷魚的跳繩,兔子媽媽用來捆莊稼,小兔子用來扎籬笆)
3.故事的最后,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幫助了誰?長胡子發揮了什么用處?
3.對比我們的預測和王一梅阿姨最后的故事,有什么不同?(長胡子會幫助別人,還可以幫助自己。)
4.王一梅阿姨沒有順著一個方向寫故事,而是讓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不僅能幫助其他人,還能幫助自己,同學們在預測故事時,當發現預測與原文不同時,也可以合理修正思路,再繼續猜測后面的故事,這樣能幫助我們更加準確地預測故事。
5.曾經,胡蘿卜先生常常因為濃密的胡子發愁,但今天,他的胡子無意間竟然幫助了許許多多的朋友,還幫助了自己,當他知道自己的胡子有這么多用處,他還會發愁嗎?如果你是胡蘿卜先生,你的心情怎么樣?
6.是啊,生活中很多問題都像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一樣,可能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困擾,但我們換個角度去想它,說不定就會柳暗花明,將發愁的事情變成快樂的事情。
(板書:發愁——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