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摘? ?要:生態文明建設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發展的主題,生態文明建設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高中生物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必然也要順應時代潮流,逐步融入生態文明教育。文章就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文明教育的意義作為切入點,以教學實例探索了高中生物教學中生態文明教育滲透的現狀和優化策略。
關鍵字:高中生物;教育教學;生態文明;滲透教學
生態文明觀念重點倡導了人類社會和大自然的和諧共處,也強調了自然資源應當科學合理進行利用。高中生物不單單是一門基礎性的生物學研究學科,更和自然生態環境密不可分。生態文明觀念引入高中生物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會讓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發生變化,且這些變化將會在一定意義上提升生物學科的核心價值,也能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生態環保意識和生物科學應用意識,促進高中生物學科的與時俱進發展。
一、高中生物教學滲透生態文明教育的意義
新課改提出,高中生物學科的教育教學工作應當與生活聯系起來,凸顯高中生物的實際應用意義。同時,將教學過程中學生擺在了主體地位,要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習又被動變主動。所以,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文明教育不僅符合新課改的要求,也是提升高中生物教學質量的核心。教師在實際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滲透的過程,實際上是將生物知識和生態文明融入在了一起,既培養學生生態文明意識,又提升了學生高中生物學習的興趣。學生在生物學習過程中,通過生態文明意識的培養,學生也逐步了解了環境解決的方式方法,加強生物知識的掌握和運用,促進了學生生物學科探究能力的提升。
此外,高中生物教學通過生態文明教育的滲透,讓學生在興趣和教學的驅動之下認識到了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在樹立生態意識的同時,培養和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高中生物素養。
二、高中生物教學滲透生態文明教育的現狀
盡管生態文明建設已經推行多年,高中生物教學中生態文明教育也已開始了逐步滲透。但是,現階段大部分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文明教育的方式還是流于表面,主要采取課堂教學進行,較為傳統和陳舊。例如,現階段生態文明教育滲透主要采取的多為“植樹節的意義”“爭做環保積極分子,樹立生態意識”等概念教化為主的課堂,落到實處較少。
另一方面,生態文明教育教育不單單是環境保護或者環保意識教育。但是由于部分高中生物教師的認知差異和理念制約,錯誤的將環保意識培養當做生態文明教育。
三、高中生物教學滲透生態文明教育的優化策略
(一)強化教師生態意識
強化生態意識教學是實現高中生物教學滲透生態文明教育的基礎和根本,也是應對當下“環保意識培養”和“生態文明教育”混淆的教學策略。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師首先要對生態文明有一個透徹認識和了解,從宏觀角度上了解生態文明系統概念,從微觀角度上需要了解一些諸如遺傳變異影響、病毒傳播規律等。其次,高中生物教師應當經常性和長期性參加生態文明教育的培訓會議,并積極與生活展開環境聯系,通過培訓和實踐聯系提升生態文明意識,為生態文明教育融入高中生物教學奠定基礎。另一方面,教師應當在生態意識強化的基礎上思考如何結合高中生物讓高中生了解并掌握生態文明內涵。
(二)積極開發校本資源
實際生活中存在的生態問題多種多樣,諸如淡水污染、酸雨問題、溫室效應、城市熱島效應、噪音問題等,對于生態環境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壞。而這些生態問題不單單是社會焦點,也是高中生物教學與生態文明教育融合的契合點。所以,高中生物教師應當結合實際生態環境問題,積極開發校本資源用于教學。
例如,高中生物“生態系統”相關的內容上,教師可以以課本內容中的知識與當地生態環境結合,開發出“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等校本教學資源,讓學生可以直觀進行感受,提升生態文明意識,學習高中生物知識。
(三)加強生物知識融合
由于新課改的要求,現階段高中生物教材中關于生態環境和生態文明的內容都有體現。所以,要想更好的實現高中生物教學中生態文明教育的滲透,還需要教師以生物課程教學為基準點,加強生物知識點和生態文明教育的融合。
例如,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相關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空氣”“氧氣”“臭氧”等相關材料。然后以高中生物知識點為切入,為學生講解臭氧危害、溫室效應等。這樣,在生物知識點教學過程中,學生也能提升環境保護意識和生態文明意識。
(四)開展生態文明活動
要想徹底實現高中生物教學和生態文明教育的相互融合和滲透,除了課堂教學之外,生態文明活動的開展也是重要策略。高中生物教師應當重視起各種生態文明實踐活動,利用生態文明實踐活動的豐富多樣內容調動起學生高中生物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他們高中生物學習的成效提升。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于生態文明建設有一個全面認識,也能加強學生對于生態文明意識的認同和理解。
例如,高中生物教師可以依托生態文明教育主題設置生態文明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生態文明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同時,讓學生分組將這些生態文明資料制作成生態文明知識、生態文明宣傳畫、生態文明黑板板等。需要強調的是,在搜集、整理和制作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高中生物知識和生態文明結合起來。
結束語:
人口劇增、生態惡化、生物群落發生變化、環境污染等,都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影響,所以,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文明教育是大勢所趨。而且,高中生物的研究方向和應用方向也和生態文明有著相互相成的關系。所以,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文明教育,不僅能夠讓學生在生物學科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的生態文明意識,還能更深層次進行高中生物的學科知識理解。所以,廣大高中生物教師需要將高中生物教學和生態文明教育進行有效融合,從而提升高中生物教學質量,為生態文明建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崔靜.生態文明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滲透研究——以“走向人地協調—可持續發展”為例[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1):98.
[2]覃國樂,楊雪妹,李曉東,史沉魚.新時代生態保護背景下高中生物課學生生態素養教育[J].教育現代化,2019,6(65):211-214.
[3]羅軍輝,張小艷.在試題命制中融入生態文明觀的思考——以生物科為例[J].中國考試,2018(06):72-74.
[4]陳紅燕.高中學生滲透生態倫理觀教育的若干思考——高中生物必修課三的教學反思[J].廣州環境科學,2016,31(0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