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陽
我和玉海相識十多年,一直想寫他??墒且驗槊@忙那而多次失去機會。寒假回揚,得了幾日閑暇,終于可以靜下心來寫了。
為行文方便,我把文章分為了兩部分:玉海其人,玉海其畫。
一、 玉海其人
大約是十一二年前某個冬日,書法家葉楓在廣陵路梅花書院西側一處舊宅內設賞梅之局,我應約前往。時值黃昏,我從熱鬧的廣陵路進入古宅,穿過了長長的火巷,見院子里一株繁盛的臘梅之下,站著一位身著深青色中裝,滿頭長發之人正仰頭觀梅。我走近了,他也不回頭,用手指著姿態各異的枝干,說出枝、繁和簡、穿插和前后的關系,又指著高枝上和低枝上的梅花說朝陽和背陰對梅花顏色的影響。說了半天,我并沒有應和,他轉過身來,見旁邊站著的是陌生人,臉上露出了靦腆之色。我很少見到身材魁梧的人有這樣的神情,這讓我看到了他的坦率和真性情。后來我想,如果當時我們已經相識,我一定會和他說說繁枝、梅花之上的高遠的天空。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玉海,印象非常深。后來,交往多了以后,愈發覺他真誠,樂于幫助人。
這幾年,毎至春節,我都會約請揚州書畫家為甘肅定西市隴西縣黃土高原深處的羅家山村寫對聯。玉海是有請必到,有兩次他還特地畫了畫寄贈給那里的村民。2018年8月,我騎行黃河時,經蘭州專程去康縣、隴西看望資助的孩子和鄉親們。走進羅家山村看見許多人家的對聯還貼在門上,在滿目蒼黃的映襯下,那一抺抺紅顯得格外的醒目、溫馨。玉海的畫掛在一戶人家的中堂位置上。是晚,我就住在了這家。我像是回到家里一樣,心情很放松,喝黃芪泡的酒,吃罐罐茶,學著用當地方言和鄉親們聊天。夜深了,躺在炕頭上。借著從窗戶外透進來的微微的光,我看著玉海的那幅《春光圖》,覺得特別親切,特別美,似乎家鄉和春天永遠都在身邊。
或許是在老城區生活的緣故,我感到玉海身上具有一種獨特的氣息,散淡不散漫,隨性卻又敏感,堅持而又不固執。
有一次,我和玉海還有其他幾位朋友去唱歌。玉海唱了一首《父親》。他的歌聲深情,低沉而激越,猶如從絲帛上發出來的。唱著唱著,突然從折射的燈光中看到了他眼中閃動的淚光,我被感動了。每位搞藝術的人,內心都應該是柔軟的,正如在大地上耕作一樣,只有松軟的土里才能長出莊稼。我相信在那個瞬間,盈而未落的淚水已經匯聚成了一條河,在玉海的心中奔流著。流過了少年時代,流過了酸甜苦辣的歲月。
二、 玉海其畫
01雅與俗
每次見到玉海的畫,我總是興奮又沮喪。興奮是因為我感覺到了他在畫中想要表達的某種東西,沮喪是因為不能夠給出一個確切的含義。他的繪畫中彌漫著一股煙火氣。所謂煙火氣實際上是指生活的況味。這種況味有一個看似模糊實則清晰的界線,界線偏下是俗氣,市井氣。趨上是清氣,雅之氣。在這之中,最難得的是于俗中求雅。我覺得玉海清醒地認識到了這一點。他的許多畫煙火氣很濃,畫面是熱鬧的,色彩紛紜。很多人認為這就是他的本來面目。而我則認為這僅僅是他的表面。因為他的設色畫中,若隱若現的,都有水墨的影子存在??陀^地講,正是這占比很少的,隱在色彩之中的水墨使我見識了一個真實的、孤獨的、從未放棄心中夢想的玉海。當然,這種孤獨是藝術家的孤獨。如果說他的重彩畫是生活,水墨畫則是理想,水墨更能顯示出他對生命的感知。我在這里所說的生活是雙重意義的,是現實和畫并存的生活??少F的是,玉海并沒有就生活而生活,他一直努力地追求煙火氣中的雅。這幾年,他畫了一批顯現個人心性的作品。其中兩幅特別有意思。一幅是他贈送給我支教學校的《杮柿如意圖》,畫面上一棵柿子樹從幾間老屋之間獨自生長,枝干伸向天空,枝頭上幾只柿子懸于空中。老屋的白墻黑瓦映襯著柿子的橙紅。另一幅是《自由》,畫面上是一只雞,腿上系著半根繩子。靜止的畫面因為半根斷繩子而牽動人心。這兩幅畫都用真實意義的圖式,傳遞出一種隱藏在潛意識之中,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意味??鬃淤澝肋^顏回:“在陋巷,不改其樂?!薄皹贰弊?,書上注釋是學習之意,而我認為雅意更準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玉海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02守與破
對于一位畫家來說,程式化的重復,解構式的顛覆或許都不可取,有選擇的堅守,有覺醒的掙脫可能更加有益。
近些年,玉海的繪畫中,有時會出現某種看似非理性的情緒。這種情緒主要表現在構圖和色彩的運用上。他曾為我畫了一幅《春意圖》,畫面上彩色花葉,墨色枝干相互纏繞,紛繁無序,無法準確把握,亦無法用語言來闡述。我當時看了不知所云,也就把它束之高閣。有一天,我正在讀法國畫家馬蒂斯的畫冊。窗外飄起了大雪。我捧著茶杯走到陽臺上。站立在窗前,看雪花在空中迎風飛舞,眼花繚亂??删褪且粫簳r間,屋頂白了,地上枯黃的草白了,停著的紅色轎車白了。一切都已經慢慢地被雪覆蓋。潔白如童話般的世界明亮、干凈,令我感慨不已。我看見原本紛繁的萬物,沉沒到一種簡單之中。怱然覺得原來山河歲月,世間草木,人生悲歡看似紛紜復雜,當你沉靜下來了,想明白了,你就釋然了。就是這幅畫讓我找到了玉海畫中的密碼。這是一種發乎于初端,充滿了情感、生命、活的、流動著的東西。就像他畫魚大多數不見河,不見水。以黑、灰、白為基調。利用墨色變化來表現水流與明喑關系的變化。畫面上看似無河,實際上處處是河,處處涌動著波瀾。魚和我們生活在同一條河流之中。
后來再看玉海的畫,我總是習慣性地把宣紙當作了雪地,把留白當作了一種獨立的顏色。
和這幅畫一樣,玉海在其他的一些畫中也進行了探索。他吸納了西畫的理論和創作手法,嘗試著用透視,用色彩與水墨相揉合。他可能并沒有看過馬蒂斯的畫,大概是殊途同歸吧,我確實從他的畫中讀到了馬蒂斯的味道。馬蒂斯出色的空間處理,絕佳的色彩感覺以及細微的色彩差異,在玉海的許多畫中都可以看到。只不過相比于馬蒂斯,玉海更多的是用水墨來表現。
守與破實際上是個兩難題。我認為它取決于一個人的意識。畫是有情感,有審美的。這聽上去玄之又玄。但一定是存在的。玉海有意無意的在多方面進行了探索。這種探索有技術上的,還包含著他對色彩、水墨,對畫外之意的再認識,因此,他的畫越來越純凈也越來越豐富。
03動與靜
好多畫家喜歡運用各種元素,比如風、小鳥、流水、瀑布等表現畫面的動靜關系。此法自古習之。我非常贊同。但我更期望畫面是寂靜、沉默的。而這種沉默卻蘊含著語言,蘊含著畫家情感與思緒的流動。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揚州市群藝館落成之初,舉辦了黃秋園先生遺作展。那時候我在工廠里,展覽期間毎天下午三點半下早班后,我就騎自行車飛快地趕到群藝館。我喜歡黃先生的畫,尤其是一幅《雪霽圖》,整幅畫面是白雪皚皚的大山,山腳下有一間小房子,房子里沒有人,只有一燈如豆散發出微弱的光。這多像黃先生的命運呀。他身在深山卻向往著大山外的世界??缮钐y了,他無法走出去。他過得太壓抑了,以至于大篇幅的畫面上沒有天空,沒有樹木,只有冰冷。他只能用一盞燈來陪伴,來寄托,來溫暖自已??粗姨焯烊ィS先生的兒子很意外,很感動。撤展的那天和我說了很多黃先生的往事。
黃先生的《雪霽圖》是靜止的。但你在靜中可以看到一個人的生活狀態,看到一個人的情感,一個人的渴望。我覺得玉海的那幅《自由》有異曲同工之處。半根斷繩暗示了曾經的掙扎,絕望以及掙脫后的何去何從。這或許正是畫家本人在某段時間真實的生活寫照。即使在一些設色畫中,玉海也用不色彩的碰撞揉合來表現畫面的動感以及心緒的流動,這種狀況說明了玉海已經有意識地開始了由形向意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