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風
顧曉平是南昌市機械廠的員工,日常省吃儉用。2017年12月上旬,他在同學聚會的飯局上與兒時的好友周林久別重逢。看見如今的周林穿著體面,還開了一輛20多萬元的好車,顧曉平問:“兄弟,在哪兒發財?”周林表示自己在做比特幣、以太幣之類的虛擬投資產品,行情好的時候,賺的錢抵得上幾年的打工薪水。
顧曉平雖然耳聞過做虛擬貨幣投資能發財的傳言,但從沒有接觸過,便隨口說道:“有機會也帶兄弟混混。”兩人當即加了微信。沒幾天,周林就拉顧曉平進了一個“幣圈”微信群,成員滿500人。周林說:“你先體驗這個圈子的氛圍。”于是,顧曉平連續10多天潛水,看群里的動靜。群友們的發言很踴躍,但說的都是行話,顧曉平一點也不懂。
2017年12月25日,周林通過微信向顧曉平發送虛擬數字貨幣積分項目,說這是以美元購買境外公司的虛擬數字貨幣積分,該積分是一種信用資產,由參與者一起發行,每個參與者都可以投入資金獲得積分,攢滿積分可以兌換美元。顧曉平問:“積分怎么換算成美元呢?”周林回答自己并不做這個,信息是區域代理商陳華發給他的。不過,區塊鏈技術能夠確保這個投資的安全性,只要互聯網存在,這個產品就會存在,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并且利潤很高。周林還告知顧曉平,該虛擬數字貨幣初始積分是1萬美元,兌換成人民幣是7.5萬元。
代幣交易行為在我國已被明令禁止
顧曉平提出自己不會操作,周林說:“我手把手教你,分分鐘搞定,但你要先把錢打給陳華,才能擁有自己的賬戶。”于是,2017年12月30日,顧曉平通過銀行轉賬的方式,向周林一次性支付了22.5萬元人民幣。顧曉平要求開設3個賬戶,每個賬戶1萬美元即人民幣7.5萬元。之后,周林當面用顧曉平的身份證信息、郵箱等信息為其實名注冊了3個賬戶,并將登錄賬戶的網址和密碼告訴了顧曉平,由顧曉平改了密碼后自行操作保管賬戶。
但此后,顧曉平在平臺上始終沒有看到過其投資的項目實際經營、收支情況,也沒有收到任何利潤分成或利息。
多年的積蓄不見了蹤影,顧曉平頻頻追問周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周林卻說他暫時聯系不上陳華,平臺肯定沒有問題。2019年3月,顧曉平向周林發送微信:“既然你相信平臺無事,你把我賬戶收了吧,你能賺錢,我能安心,豈不兩全其美?”周林秒懟道:“這是你自愿投資的項目,關我什么事?”顧曉平遂認為周林故意做局坑自己,向當地警方報案。
2020年4月9日,顧曉平將周林告到南昌市青山湖區人民法院。
法庭上,周林自認他的銀行卡有過顧曉平22.5萬元投資款進賬。但周林辯稱,雙方不存在委托關系,自己也從未向顧曉平承諾投資回報,其僅僅作為朋友義務幫忙,為顧曉平注冊了投資賬戶。收到顧曉平的轉賬后,他隨即將22.5萬元轉給了第三方陳華,通過陳華的賬戶為顧曉平購買積分。然而,他在幫顧曉平開設投資賬戶后,就不再參與顧曉平的投資行為,而由顧曉平自行操作投資賬戶。周林表示,投資虛擬貨幣本身就有很大的風險,風險與利潤成正比,顧曉平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做投資決策前,理應自行進行項目考察和風險評估。現顧曉平投資出現虧損,卻要求被告返還投資款項無事實和法律依據。
周林為證明其主張,向法庭提交了向案外人陳華轉賬的電子截屏,從截屏可以看出,周林收到顧曉平轉賬22.5萬元的當晚,即向陳華轉賬50.4萬元。另外,周林還當庭提交了他與顧曉平的23張聊天記錄截圖。
顧曉平對周林提交的銀行轉賬電子截屏的真實性、合法性沒有異議,但認為該份轉賬記錄系向案外人陳華轉賬50.4萬元,與他的投資款22.5萬元相差甚遠。顧曉平當庭發問:“陳華到底是何人,你至今都沒有說清楚。”周林回答說,陳華是“幣圈”的投資代理人。顧曉平就此提出質疑,從現有的證據看,不能證明被告將原告的涉案款全部用于投資,并且委托合同關系具有人身附屬性,被告應當親自完成,除非經過原告的同意。他當庭表示,不認可周林與案外人陳華轉款憑證。
庭審現場,周林打開電腦,登錄了顧曉平的3個賬戶,系統顯示,3個賬戶已并攏成1個賬戶,余額不足1000元人民幣,且只能看到該平臺,無法看到開戶時的原始資料及交易明細。
經過公開審理,法庭查明顧曉平與周林之間的經濟往來及其轉賬用途的事實,以周林提交的電子證據即23份聊天記錄為依據,認定顧曉平將22.5萬元轉給周林,系委托完成投資項目事宜,雙方委托合同關系成立。
但是,經法庭查明,代幣交易行為在我國已被明令禁止。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七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公告載明:代幣發行融資是指融資主體通過代幣的違規發售、流通,向投資者籌集比特幣、以太幣等所謂虛擬貨幣,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從事代幣發行融資活動,任何所謂的代幣融資交易平臺不得從事法定貨幣與代幣、虛擬貨幣相互之間的競換業務,不得買賣或作為中間對手方買賣代幣或虛擬貨幣,不得為代幣或虛擬貨幣提供定價、信息中介等服務;各金融機構和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代幣發行融資相關的業務等。
法院經審理認為,顧曉平將22.5萬元款項交付周林,由周林為其在網絡上注冊賬戶,以便購買虛擬數字貨幣,雙方之間存在事實上的委托關系。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發布的通知、公告,虛擬貨幣不是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和強制性等貨幣屬性,故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任何所謂的代幣融資交易平臺不得從事法定貨幣與代幣、虛擬貨幣相互之間的兌換業務。因此,顧曉平委托周林注冊投資虛擬貨幣賬戶并操作的行為,在現行背景下不能受到法律保護,雙方之間的委托合同關系因違反法律規定應屬無效行為。
法院還認為,合同無效,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本案中,顧曉平對受托方周林過于信任,將款項一次性支付給周林,但顧曉平主觀上明知投資為虛擬數字貨幣,自身對投資的風險評估不足,故在無效的委托合同中,顧曉平存在主要過錯。周林沒有對投資的公司及平臺考察評估,亦沒有對顧曉平就投資風險盡到告知義務,亦存在一定的過錯。根據雙方的過錯程度,綜合考量投資賬戶在開設后由顧曉平自行更換密碼、保管并操控等情形,法院認定周林應對顧曉平的損失承擔30%的賠償責任,顧曉平自行承擔70%的責任。經審核,顧曉平的損失為22.5萬元,周林應承擔其中的6.75萬元。
2020年8月13日,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人民法院作出上述一審判決。宣判后,雙方均未上訴。
自從比特幣進入大眾視野以來,各類虛擬貨幣交易悄然興起,但是不難看出,虛擬貨幣交易并不能產生任何實際價值,這注定是一場有輸有贏的零和游戲。
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除要求立即停止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外,對此后延伸的買賣行為也明令禁止,以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防止系統性的金融風險。因此,顧曉平與周林的委托合同是無效合同。根據《合同法》第五十八條規定,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本文除被告人外,其余人名均為化名)
編輯:夏春暉 3867532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