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摘要? 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以議論文《標簽》為例,針對中學生作文存在的問題,站在學生的角度,對作文講評教學做一些探索與嘗試,力求提高教師對講評課的認識,力圖為今后的作文講評課指引一條新路,從而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和實用性。
關鍵詞? 初中作文 講評課起點 終點
初中學生議論文寫作的難點在于不會用論據來證明論點,即沒有在論點和論據之間搭建一座橋梁。我梳理學生作文中的問題,經過深度反思,結合作文講評的三原則,總結經驗和教訓,對學生議論文寫作進行新的方法策略的探索。
一、作文講評課的意義
【案例】學生論點:撕下標簽,需要有打破世俗的勇氣。學生列舉事例:“秋瑾受父母之命嫁給了丈夫王庭鈞。秋瑾不但學識遠遠高于她的丈夫,更是一心想保家衛圍。她為此痛苦,精神上備受折磨。八年后,她最終選擇與丈夫決裂,離家出走,東渡日本,撕下了女子必須‘三從四德、相夫教子的標簽,打破了世俗的目光,投身到革命浪潮中,成為那個時代新女性的標桿。”
不難看出,這名同學提出的論點很明確,列舉的事例很典型,但二者之間缺少分析,說理顯得簡單,議論不夠深入、透徹。上述案例是典型的論點加論據的寫作模式,也是傳統議論文中較為固定的模板。這種模式容易讓學生形成思維定式,認為議論文很好寫,即只是提出論點、舉些論據。
面對學生作文的問題,教師要加強對作文講評課的重視,總結問題,深入剖析,注重方法引導和總結。在作文教學改革方案的指導下,教師應轉變理念,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他們普遍存在的思維誤區,有針對地進行講解和肩發,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議論文分析說理的意義,掌握分析說理的方法。
教師利用講評課對學生作文進行分析、總結,看似是一節作文課的終點,但是優質的講評課達到的效果應該是開啟學生優秀作文的起點。教師帶領學生學習優秀范文,分析寫作的層次和技巧,啟發學生思考,拓展思維,將所學應用到以后的作文中。因此,教師應該重視講評課,及時總結問題,更新教案,有的放矢,從而讓作文講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作文講評課的三條原則
1.注重及時性。
及時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及時評改學生作文,讓講評課有所側重,提高講評課的效率;二是教師充分利用寫作的時效性,及時講評學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對自己的習作進行診斷。針對不足之處,教師應鼓勵學生及時請教,并做出修改,從而加深學生的記憶。
2.講究針對性。
講評課力求中心突出、條理清楚。針對學生作文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教師要剖析深層原因,做好總結和歸納,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讓學生形成清晰的知識網絡,不僅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優缺點,而且能對作文中的問題找到修改思路。
3.堅持鼓勵性。
信心的建立是興趣的起點。教師在講評中不僅要幫助學生找到不足,提出相應的修改辦法,也要對學生作文的優點進行肯定,幫助學生樹立信心,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長處,彌補不足。學生只有獲得自信和學習興趣,才能提高寫作意愿。
三、作文講評課的方法策略
1.確定講評重點,備好講評課案。
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引領者,應當最大化地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引領學生進行自我學習和反思,使學生能夠不斷進步。
針對上述案例,筆者先整理出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利用課前準備的時間重點點評,課上以提問的方式啟發學生發現論據和論點間的因果關系,借助這種關系展開分析說理,再引導學生自己修改習作。
引導后,該學生理解了二者的關系,加上了自己的分析:“為什么秋瑾敢撕下傳統女性的標簽,與丈夫離婚,投身革命浪潮?因為她不甘心忍受‘三從四德的命運。她有理想,更有抱負。她始終沒有失去向上的勇氣和力量。她敢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縛,以提倡女權為己任。”
2.給予學生時間,做好當堂修改。
面對作文講評,教師不僅要在課前進行充分的準備,而且應當引導學生發揮主導作用,跳出自己的思維模式,進行自我修改。教師應該發現學生的興趣點,針對其特點創設講評平臺。講評平臺的搭建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講評,培養學生的興趣,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成效。
【案例】某學生平時喜歡追星,筆者抓住該生的這一特點,啟發她就一些明星撕下標簽為例展開分析說理。該生當堂就對作文進行修改,改后論述如下:“當紅女明星趙某在成名之前,大家給她的標簽都是‘演不了主角‘不會說話‘不夠大氣。她沒有默默地讓這些標簽定義自己,而是放棄了所有休息時間,努力磨礪演技,最終以主角身份紅遍大江南北。而比她成名更早的唐某卻一直貼著‘傻白甜的標簽,三十幾歲還在偶像劇里演少女。可見,消極的標簽并非一無是處,而是如無垠沙漠里的一泓清泉,激勵著飽受摧殘的心靈;如數九寒冬里的一抹暖陽,可以驅散追夢路上的寒冷;如深夜里的一點燈光,照亮了磨難重重的道路。看起來美好的標簽有時猶如毒藥,一點一點地蠶食人的精神,使人停滯不前。”
教師有針對性地啟發學生,給學生時間當堂修改作文,不僅能夠提高學生二次寫作的意識,也能讓學生在以后的寫作中拓展思路,打開視野,還可以提高學生鑒賞優秀文章的能力。
3.鼓勵小組互改,做到取長補短。
學生自我修改作文,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特點,學生之間互改文章,可以學習他人作文的優秀之處。小組互改作文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無論是自改還是他改,學生都能夠進行自我反思,吸取他人經驗,改正自己的不足。
但在自改和他改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引導作用,不能任由學生發展。教師要引導作文的修改方向和要求,讓學生根據這些提示進行修改,為之后學生自我修改文章提供思路,提高學生自我修改的能力,促進其進步。
4.歸納作文要領,提倡二次作文。
二次作文,是指對文章進行修改和改正后進行第二次寫作的過程。二次寫作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落實教師的指導內容,從而針對自己作文的不足和缺點進行修改,豐富寫作的層次,提高寫作水平。
【案例】學生論點:撕掉標簽,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學生論據:“鐘揚直視自我,知道自己的愛好是搜集種子,進行物種研究。個人的富貴榮華算得了什么,即使清貧寂寞,他也毅然進入藏區,進入人煙稀少的地方,過著與世隔絕、不通音信的日子。”
我針對該生的問題提出修改建議。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二次寫作,內容是:“假如鐘揚沒有撕掉繁華世俗的標簽,沒有用15年光陰在西藏搜集種子,怎么能豐富人類的‘種子方舟?怎么能填補世界種子資源里西藏(地區)的空白?他用實際行動告訴人們:人生的價值不是拘于大眾標簽,而是甘于寂寞,為世人默默奉獻。他在有限的時間里,活出了生命無限的價值,與他所熱愛的藏波羅花一樣,開在西藏的每一個角落,開在每個人的心問。”
學生不僅可以進行二次寫作,也能進行多次寫作。學生在多次寫作過程中就能夠發現寫作規律,能夠將所學用技巧落實到寫作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學生只有不斷實踐,在實操中發現不足,及時反思,才能提高寫作能力。
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讓講評課回歸本真。從“無格”到“入格”,從“入格”到“升格”,從“升格”到“出格”。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實;少一些虛幻,多一些實在,才是真正得體的作文教學。把握作文教學的“起點”和“終點”,教師仍然需要不斷思考探索,教師只有真正地轉換角色和理念,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作文教學,根據學生的特點,認真剖析其問題的根源,及時提出針對性的解決辦法,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華羅庚實驗學校)
【參考文獻】
[1]劉玉.新課程下有效教學的問題與思考[J].語文建設,2017(7).
[2]何更生.用任務分析理論看課文“教學什么”[J].語文建設,2018(3).
[3]皮連生.智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