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銀春 朱莎莎
高校學生公寓信息化管理實踐研究——以西華師范大學學生公寓信息化管理實踐為例
羅銀春 朱莎莎
[西華師范大學]
本文針對后勤改制背景下的高校學生公寓管理工作,梳理了樣本高校學生公寓管理的演進模式,分析了曾經出現的問題,從后勤服務實體、學校、學生等多個層面和角度,對問題形成原因進行了剖析并提出建議對策,即:以信息化建設為抓手,以信息實時交互實現精細化動態管理和服務,全面提升公寓服務質量、管理效率和安全水平。
高校后勤;學生公寓;信息化管理;實踐
2002年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見》指出:“公寓是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是在課堂外對學生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陣地,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途徑。因此學生公寓是高校學生成長和成才不可忽視的場所,所以必須要格外重視公寓管理?!盵1]新時代科技飛速發展,高校學生公寓的管理和服務必將面臨一輪顛覆性變革,服務方式、管理內容和目標追求必然發生變化。公寓管理中如何系統推進各項管理服務事務,如何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公寓和如何加大學生公寓文化建設工作力度等系列問題都值得關注和研究。學生公寓信息化管理的實踐研究值得嘗試。
西華師范大學校成立于1946年,住宿管理模式經歷了從學??倓仗幾灾鞴芾斫洜I發展到現在的學校公寓管理加部分服務外包的演進,共經歷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建校到文革時期):學生宿舍條件簡陋,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生公寓,既有上世紀20-30年代的老磚木筒子樓,也有新中國新建磚木混合結構的學生宿舍。住宿管理服務體系由學校總務處自主管理和經營。
第二階段(文革結束后到20世紀90年代末期):由于學校招生規模的擴大,新建了6棟磚混水泥鋼筋結構的學生宿舍樓,寢室內的配套設施與第一階段基本相似,僅從規模和外形上像學生公寓。住宿管理服務體系還是由學校總務處自主管理和經營。
第三階段(1999年至2014年8月):隨著社會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加大投入,新建21棟學生公寓,居住條件和設施設備都明顯改善。為響應后勤社會化改革,“學校后勤從2000年開始與學校行政體制剝離,是川內高校后勤改革最早、最徹底的學校之一”[2]。剝離后,成立了專門的學生公寓管理部門,這一階段對高校學生公寓管理經營工作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第四階段(2014年9月至今):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難兩顧,2014年9月學校決定后勤集團變更為后勤處,后勤事務和發展納入學校統一規劃,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為公寓的再次發展注入了新動力。學校投入大量資金改善公寓住宿條件,新建學生公寓,各校區寢室安裝空調和標準化連體床改造,熱水、開水進公寓項目全力推進,公寓內各類設施設備的現代化改造升級,極大地提升了學生入住的舒適度和滿意度。
21世紀以來,由于高校擴招,高校的住宿情況日益緊張。一些學生公寓的硬件設施設備過于陳舊,存在安全隱患,需要盡快升級和更換;同時 ,公寓生活配套休閑學習的場所建設理念落后,不能滿足學生與時俱進的美好生活需求。
首先,要改變后勤超負荷運行的現狀。其次,要加大對已有基礎設施設備的維修和保養,確?;旧钚枨?。最后也是最關鍵的,要在高校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加大滿足學生美好生活需求的設施設備投入,興建符合時代所需的住宿樓宇,添置學生需要的便民設備,營造學生需要的美麗健康生活文化氛圍,從而調動學生參與公寓信息化建設的積極性。
公寓管理和服務人員在高校中的自我認同感和被環境的認同度較低。加之待遇低,每年人員的流動性高(30%)和穩定性低。因為素質和溝通表達能力欠缺,公寓工作人員成了學生對公寓管理不滿情緒發泄的第一對象,甚至個別學生對工作人員冷眼相待,不配合工作,不愿意溝通,信息的不對等溝通嚴重阻礙信息化建設的進程和效果。
鑒于此,首先要提升公寓工作人員的整體素養,提升其自我認同感。其次要加大對公寓工作人員的培訓和培養,在制度、物質、精神上認同其對學校做出的貢獻,提升其被周圍環境的認可度。最后要在信息化建設的專項工作上持續關注和用力,提高公寓管理和服務的效率,為高校立德樹人添助力而不是添阻力。
較多高校在公寓管理方法上仍然采用傳統的管理的模式,帶有一定的人治色彩,公寓管理參與各方的協同配合機制全靠習慣和自覺,未能落實到制度上,管理工作有較大的隨機性。公寓管理出現了新的要求無法全面解決和落實,需要各方共同參與的工作協調困難,尤其是公寓信息化管理的合力很難形成。
如何解個問題?首先,應該建立“一委四線”的公寓管理體制,分管校領導負責“一委”,學院、學工、保衛和后勤負責“四線”,對應學生行為管控線、學生公寓思政文化生活線、公寓治安消防穩定安全線和學生日常生活服務線,其他部門全力配合。其次,要建立與時俱進的明晰制度,督促各方遵照配合執行。最后,要建立切實可行的年終考評問責機制,揚優懲劣,獎勤罰懶,營造同心同德共建信息化管理服務育人的大格局。
公寓中部分學生缺乏自律,積極的主觀能動性喪失;部分學生自我要求不高,不良行為盛行;部分學生自我中心,心理承受能力弱。這些特點造成他們在公寓集體生活的道德觀念淡漠和安全意識缺失,表現為“有些大學生毫無顧忌地在公寓抽煙、打牌、通宵上網;占道經營,破壞公物;違規用電、夜不歸宿;不珍惜環境衛生,公寓內務臟亂差”[3]。部分學生被管教后依然陋習難改,甚至惡意損壞公私財物,公寓的安全和穩定處在危險中。
首先應該建立完善的育人機制,明細各方職責,使學生生活行為有章可循,使違規現象有部門管;其次吸納學生參與公寓管理,架設教育管理者與被教育管理者的溝通之橋,切換角度看問題,消除信息溝通不對等和不暢通的弊端;最后的關鍵是要建立切實可行的學生行為評價信息管控機制,懲惡揚善,獎優罰劣,及時矯正學生的不端行為,積極塑造學生良好行為習慣。
1.建立一個學生公寓信息化管理體系
原有手工紙質文字記錄的宿舍管理方式已經不能適應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應在學生公寓信息化規劃設計初期,按照系統的科學管理思路和規范的事務辦理流程,分門別類整理和整合公寓的信息資源,將學校與公寓事務相關的各個部門聯為一體,建立符合各方需求的學生公寓信息化管理體系,為各部門提供及時可靠的信息和決策依據。本體系由公寓房間基礎數據管理、公寓來客信息登記管理、公寓寢室衛生評比管理、違紀處理信息管理和公寓信息綜合管理五個子系統構成,為所有公寓信息化數據的對接提供接口和信息存儲空間,將所有數據在體系內進行整合分析和綜合運用,實現對公寓所有信息化子系統的綜合管理。建立這個體系將使學?,F有的各類公寓信息管理得到極大改觀,變效率低下、數據繁多、歸檔雜亂、容易出錯為存儲容量大、檢索速度快、查詢更方便、信息更精準,可以極大地提高公寓管理效率。
2.打造兩支學生公寓信息化建設隊伍
一支是公寓管理人員包括一線服務人員信息化隊伍,一支是學生干部信息化隊伍。公寓管理中心所有入職人員都需要進行崗前信息化培訓、信息化辦公能力考核、信息化分工工作實踐實訓。管理人員以信息化平臺建設為主線落實安全、衛生、公寓文化建設工作和指導公寓一線服務人員工作;一線服務人員主要承擔公寓安全、維修、衛生服務等各項基礎數據收集整理和基本信息上傳下達的管理職責。學生干部信息化隊伍分設辦公室、外聯部、安監部、宣傳部、文化部、技術部、信統部和創服部八個部室。各部室以信息化建設各子系統為平臺完成信息收集、上傳、整理、錄入和傳達,參與學生公寓管理和服務和決策,承擔公寓服務民主監督職責,承擔公寓文化建設任務,協助公寓管理人員進行安全和衛生檢查,協助學生公寓做好各學院學生公寓事務的溝通協調工作。
3.建設完成四項學生公寓信息化子系統
學生公寓共建設信息子系統共包括四項:一是公寓設施設備報修系統,其功能是便捷師生報修,提升工人的維修速度和效率;二是住宿信息管理系統,其功能是有效統籌公寓各項事務,保證基礎數據的準確性,入住安排的合理性,床位管理的高效性,事務處理的及時性,基本實現無紙化辦公;三是門禁智能技防系統,其功能是采用門禁刷卡出入安全管理系統作為安全防護的屏障,與保衛處的監控系統關聯,即時排查和排除公寓安全隱患,有效提升公寓的安防水平;四是后勤服務信息發布和反饋大廳,其功能是快速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和意見反饋,高效地服務和滿足學生的生活所需。
1.聚類分析在公寓學生行為記錄中的信息化實踐應用
學生公寓信息化管理平臺中記錄和存儲學生行為信息的體系將學生、公寓物業管理人員和學生輔導員班主任緊密連接到了一起,在日常管理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信息數據。如果公寓管理各方能有效地分析平臺中的信息數據和發現其背后的真相,就可及時排除各種不和諧因素和不良行為影響,營造良好的公寓育人環境。譬如,在學生公寓信息化管理平臺中記錄和存儲學生網絡違法、過度消費、人際關系狀況、晚歸不歸、曠課、違章用電等一系列行為信息,針對這些信息,并依據工作需要,可以形成相應的情況聚類報表和個別學生情況詳情表。應用這些數據和表,就可以深度挖掘學生行為與心理問題,發現行為好的學生樹立榜樣,對有問題的學生進行預警和重點關注。物業管理充當學生的生活老師,輔導員充當學生的人生導師,讓學生牢牢樹立“公寓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理念,改掉陋習,各方共同發力用好公寓育人陣地。
2.聚類分析在公寓常規項目管理工作中的現代化實踐應用
大數據時代為傳統的高校學生公寓管理工作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面對基礎建設不足,利用率不高和人才儲備較少的挑戰時,大數據分析手段的應用能精準關注公寓內人物的信息動態并作好聚類分析處理,可以及時發現公寓日常管理的難點和重點,有助于實現對公寓的基礎設施和日常管理的統一規劃、運行和監管。后勤服務app的廣泛應用也能及時收集服務對象在設施報修、服務評價、管理建議和服務投訴等方面的各類需求信息,可通過聚類分析后為智能應用提供支撐,通過數據挖掘、分析,為學校領導和各職能部門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借助聚類分析思維和方法對后勤的各類資源全面組織、開發、利用和整合,勢必提高內部運行效率,完善安全機制,有助于公寓運行模式和管理方式發生轉變,可使公寓的各項常規常項管理工作盡快步入現代化軌道。
3.聚類分析在公寓保障服務中的人性化實踐應用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通過網絡收集新生的個人信息和調研新生生活習慣大數據對新生進行初步分類,是做到學生管理工作精細化的開始,然后通過大數據技術對學生的信息做聚類分析,給新生寢室分配作為依據,這樣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新生因生活習慣差異帶來的寢室矛盾和問題。還可以使用住宿匹配系統,通過該系統的調查,搜集新生的基本信息(如身高、體重、性別、衛生習慣、生活風俗、性格特點、學習特點、作息規律、才藝特長、社交偏好等)和作息時間。還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學生的實際喜好(抽樣調查1000學生中最在意室友的三個特點),來幫助評估新生的相似度。學生的個人信息和附屬信息收集完成后,通過大數據整理的模式對學生的信息做聚類分析,以這些信息為參照,在同一學院內盡可能人性化地考慮學生實際情況為新生分配寢室。積極探索滿足“依賴與被依賴”被動接受型住宿觀逐漸讓位于“選擇與被選擇”自主挑選型住宿觀的需要。試想“與作息習慣相同、脾氣稟性相投、興趣愛好接近的同學生活在一起,將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信息化管理機制”[4]。
時代飛速發展,美好生活召喚。高校學生公寓信息化實踐中設置科學的管理目標、確保人性化的服務和管理、拓展師生信息溝通渠道和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機制,可以從根本上呼應時代所需,讓公寓的管理工作得到切實有效地發展。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組.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獻選編(1978-2014)[G].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5:231-232.
[2]徐安興.再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5):115-116.
[3]羅銀春,朱莎莎.高校公寓管理中的文化建設實踐問題探索[J].高校后勤研究,2017(9):43-45.
[4]于觀友,劉朝華,朱洪祥.淺析高校學生公寓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商業文化(下半月),2010(11):61.
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基地項目“新時代高校學生公寓管理踐行‘三全育人’理念的路徑研究 ”(CJF18053);西華師范大學管理類研究資助項目“后勤行政化體制下大學生公寓信息化管理的實踐研究”(17G021).
(責任編輯:張寶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