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2月6日發布公告稱,自2020年2月14日13時01分起調整對原產于美國約750億美元進口商品的加征關稅措施,2019年9月1日起已加征10%關稅的商品,加征稅率調整為5%;已加征5%關稅的商品,加征稅率調整為2.5%。同時,美方自2月14日起對12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的加征關稅從15%下調為7.5%。
美國商界對此表示歡迎,認為這有利于緩和經貿摩擦、穩定雙邊關系,給兩國經貿關系帶來更多確定性。美國商界人士認為,經過數月談判,美中達成并落實第一階段協議展現了兩國的真誠努力,對美國多數大豆生產商和價值鏈上的所有人來說都是令人鼓舞的。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2月13日發布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8%的受訪會員企業認為第一階段協議會給商業環境和雙邊關系帶來積極效應,擴大貿易、知識產權保護、技術轉讓等協議內容對受訪企業的影響最為顯著。還有一些企業表示,加征關稅的削減和商業機遇的擴大對企業運營產生“關鍵影響”。

2月3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表示誠摯慰問,我們支持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政府在應對這一疫情方面采取的措施,包括財政、貨幣和金融領域。她說,中國經濟繼續展現出“極強的韌性”,IMF對此充滿信心。同日,世界銀行表示,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所有人感到同情。世界銀行認為,中國政府方面有充足的政策空間來應對這一疫情,并且為市場注入了相當大規模的流動性,這些舉措能夠緩和疫情給中國經濟增長帶來的損失。
2月4日,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接受采訪時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會在短期內影響中國經濟,但影響只是暫時的,中國終將戰勝疫情,對中國經濟長期發展前景保持樂觀。疫情結束后,中國經濟會強勢反彈。他說,2003年“非典”疫情具有一定參考性,當時中國經濟增速經歷短期放緩后迅速反彈。中國人民銀行近日持續向市場提供流動性,顯示出中國有充足的政策空間應對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羅奇說,他對中國經濟的韌性抱有信心,即便面臨疫情的干擾,中國仍應繼續推進結構性改革,包括轉換增長動能、提高服務業占比等。
2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為對沖央行逆回購到期等因素的影響,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人民銀行開展了2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1000億元七天期逆回購操作。其中,一年期MLF操作中標利率為3.15%,上次為3.25%;七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2.40%。據悉,2月17日有10000億元逆回購到期。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表示,央行開展“MLF+逆回購”,縮量對沖到期逆回購,一年期MLF中標利率下調10個基點,符合市場預期。從短期看,有助于提高企業應對疫情影響的能力;從中長期看,有利于增強市場信心,確保全年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他進一步指出,目前,金融市場流動性充足,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利率下行,用MLF置換部分到期逆回購,一方面可以拉長資金投放的期限,穩定市場預期;另一方面通過下調利率為貸款基礎利率(LPR)下降打開空間。
據統計,2月10日~14日央行累計開展10000億元逆回購操作。2月10日,央行開展9000億元逆回購操作,其中七天逆回購7000億元,中標利率為2.4%,14天逆回購2000億元,中標利率為2.55%。2月11日,央行繼續開展1000億元七天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2.4%。此后,央行暫停公開市場操作。

2月12日,瑞士信貸經濟學家預計,歐洲央行將在2020年第二季度降息十個基點,原因是疲軟復蘇的歐元區經濟受到亞洲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的沖擊。歐洲央行的降息前景進一步加劇了瑞士信貸本已看跌歐元的觀點,目前預測三個月內歐元兌美元將跌至1.0650,而歐元兌瑞士法郎將跌至1.05。
瑞士信貸歐洲投資戰略和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表示,此事對歐元區經濟造成了直接(對亞洲的出口下降)和間接的影響(受供應鏈中斷影響的工業生產),可能導致未來幾個月歐元區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數據出現實質性下降,降幅可能在4~5個百分點左右。德國經濟遭受的沖擊尤其嚴重,因為德國對此類直接和間接影響的風險敞口都很高。
早先公布的數據顯示,德國去年12月份工業產值下降了3.5%,扭轉了11月份1.2%的增幅,也讓原本期待0.2%增幅的市場感到失望。去年12月,法國和意大利12月工廠訂單大幅下降。由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導致的經濟低迷可能反映在歐元區2月底和3月公布的數據中,這將促使歐洲央行做出反應。如果市場開始預期歐洲央行將下調利率,歐元就會下跌。

2月17日,巴西央行發布的《焦點調查》報告顯示,巴西金融機構下調今年經濟增長和通脹預期。該報告由巴西主要金融機構100余名分析師的意見匯總而成。在報告中,分析師將巴西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由此前的2.3%下調至2.23%。不過,他們維持明年經濟增長預期2.5%不變。分析師同時將該國今年通脹預期由此前的3.25%下調至3.22%,并將明年通脹預期維持在3.75%水平。這兩個通脹數據均處于巴西政府設定的今明兩年通脹率管控目標中值4%和3.75%范圍內。
至于基準利率,分析師認為,到今年底前,巴西的基準利率將維持目前4.25%的水平。而到明年底前,基準利率將提高至6%。至于匯率,分析師預測,到今年底前,巴西雷亞爾與美元的匯率將為4.1比1。到明年年底前,匯率將貶至4.11比1。外貿方面,分析師預測,巴西今年外貿順差將從此前預期的364億美元下降至354.2億美元,而明年外貿順差將維持在350億美元水平。分析師還預測,巴西今年外國直接投資額將從此前預估的800億美元提高到802億美元。而明年外國直接投資額將達847.5億美元,略高于此前預期的845億美元。
2月17日,日本內閣府公布數據顯示,經季節因素調整后,2019年第四季度日本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化季環比初值萎縮6.3%,創2014年三季度以來最低,也是日本經濟五個季度以來首次下滑。根據日本內閣府發布的數據,在剔除物價變動影響之后,2019年10月至12月日本GDP初值比上季度下降1.6%,按年率計算下降6.3%。從其去年四季度GDP構成來看,內需貢獻度為負2.1%,外需貢獻度為正0.5%。具體項目來看,個人消費實際下降2.9%,時隔五個季度下滑。設備投資減少3.7%。住宅投資減少2.7%。公共投資增長1.1%。受全球需求疲軟及中美貿易摩擦拖累,出口減少0.1%,進口減少2.6%。
這些變化引發人們對日本經濟進一步放緩的擔憂,并給安倍晉三和日本央行帶來采取政策應對措施的壓力。報道提到,安倍政府已經啟動一項將于2020年生效的新的財政刺激計劃,為需求提供一些支撐。報道稱,這一萎縮比分析師預測的萎縮3.7%要糟糕得多,與之前在2014年消費稅上調后的萎縮幅度相似。數據表明,緩沖消費稅上調影響的刺激措施是無效的。隨著目前的需求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沖擊,2020年日本的經濟前景并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