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種子島航天中心是日本最大的宇航研究中心和航天發射中心。
2020年2月9日,日本在種子島航天中心成功發射一顆情報收集衛星——光學7號。這樣,日本在軌的情報收集衛星達到八顆。
在今年1月20日國會施政方針演說中,安倍首相表示,從今年春天開始,日本將在航空自衛隊創設“宇宙作戰隊”(日文所稱“宇宙”,即中文通稱的“太空”)。根據1月31日防衛省提交國會審議的《防衛省設置法》修正案草案,為確保對外層空間的和平利用,日本將在航空自衛隊設置太空領域專門部隊。太空部隊將對外層空間的空間碎片等進行常態監視,并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美國相關機構等開展合作。太空部隊編制20人,設在東京都的航空自衛隊府中基地內。
日本太空部隊成立初期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空間情況監視,其根本目的是要保證日本衛星系統的安全和穩定,特別是實現與防務相關衛星的功能保障。經過多年發展,日本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衛星系統,可直接或間接支持日本自衛隊的活動。
在通信衛星方面,日本正在建設自衛隊專屬的X波段衛星通信網,以增強自衛隊的指揮統制和信息通信能力。目前,X波段通信衛星實現了兩星組網,第三號星也正在研發中,預計2022年發射。
在情報衛星方面,除八顆在軌衛星外,還在研制新的光學衛星、雷達衛星、光學多樣化衛星和雷達多樣化衛星。最終目標是實現基礎衛星四星、時間軸多樣化衛星四星和數據中繼衛星兩星的十星組網,建立完善的情報收集衛星系統,從數量和質量兩方面強化日本的情報收集能力。
此外,以地圖制作、區域觀測、防災救災等為目的的對地觀測衛星(ALOS)系列同樣可以用于情報收集。目前服役的大地2號(ALOS-2)衛星,分辨率在1~3米,觀測范圍達2320千米。先進光學衛星(ALOS-3)和先進雷達衛星(ALOS-4)預計2020年和2021年發射。
除ALOS系列外,日本也在開發低成本、高性能的光學和雷達對地觀測衛星平臺,即新系統架構先進觀測衛星(ASNARO)。繼2014年發射ASNARO-1后,日本在2018年1月成功發射ASNARO-2。ASNARO-2在夜間及惡劣天氣也可進行對地觀測,識別地表1米大小的物體,觀測性能較強。
在導航衛星方面,日本在21世紀初開始發展準天頂衛星系統(QZSS),2018年底實現四星組網并投入應用。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一艘布雷艦和一艘潛艇救援艦已經開始了對準天頂衛星導航系統的運用。日本政府計劃2021年前在“出云”號等四艘直升機護衛艦安裝信號接收機,之后逐步在其他護衛艦、潛艇、飛機、直升機等導入準天頂衛星系統。
若按照預定計劃,準天頂衛星系統于2023年實現七星組網的話,日本就能夠在東亞和大洋洲建立獨立的衛星定位系統。若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受到攻擊陷入癱瘓,準天頂衛星系統就可以發揮替代作用,確保自衛隊對導航系統的運用。
情報收集、通信和定位衛星的開發本身就是基于軍民兩用的目的,而以民生為目的發射的靜止氣象衛星、溫室氣體觀測衛星、水循環變動觀測衛星等,除了為自衛隊行動提供氣象服務外,還可以在其他衛星發生不測的情況下提供代替功能。這進一步增強了衛星系統整體的安全穩定性。
按照2019年9月日本政府公布的《防衛白皮書》,日本原計劃2022年度前新設太空領域專門部隊。日媒曾報道,防衛省的方針是將太空領域專門部隊的編制設定為100人。從實際的預算編制和法律修訂來看,日本政府加快速度、縮小規模,采取了先行突破后繼完善的太空部隊建設路徑。這既是落實新版《防衛計劃大綱》的客觀要求,也是深化日美同盟、與美國太空戰略對接的現實需要。
日本新設宇宙作戰部隊是基于2018年12月制定的新版《防衛計劃大綱》。該《大綱》提出,日本將構筑“多次元綜合防衛力量”。太空、網絡和電磁波領域能力的獲得和強化是強化防衛力量的優先事項。因此,日本將在航空自衛隊設置太空領域專門部隊,持續監視外層空間狀況,確保從平時到有事的所有階段在太空利用上的優勢,包括保證日本衛星功能正常以及妨礙對方的指揮統制和信息通信等。從《大綱》和與之配套的《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2019-2024)》來看,日本政府最終確定先建立小規模的宇宙作戰隊,未來根據需要逐步擴編。
今年1月,安倍在《日美安保條約》修訂60周年紀念儀式的致辭中表示,作為守護太空和網絡空間安全與和平的支柱,有責任充實日美同盟。有很多解讀認為,安倍是在暗示將加強日美同盟在太空領域的合作。實際上,二戰后日本的航天事業本就是在美國的支持下發展起來的,通過太空合作強化日美同盟也是日本太空安全政策目標之一。2015年1月日本宇宙開發戰略本部通過的第三期《宇宙基本計劃》指出,日本太空政策的首要目標是確保太空安全,具體包括確保外層空間的穩定利用、利用太空強化日本的安全保障能力和通過太空合作強化日美同盟等。在2019年4月召開的日美外長與防長“2+2”會議上,雙方強調了跨領域作戰合作的重要性,確認深化太空合作,就日本開發深空探測雷達和在準天頂衛星上搭載美國空間狀態感知有效載荷達成一致意見。2019年8月,特朗普政府宣布成立美軍太空司令部。12月,美國國會通過《2020年國防授權法案》,太空軍建制正式獲批。日本政府有必要以實際行動來回應和支持盟國,加快籌建太空部隊。
《防衛省設置法》修正案草案指出,設置太空部隊主要是為確保外層空間的穩定利用,對空間碎片等外層空間狀況進行常態監視。太空部隊若想完成這一任務,需要相應的基礎設施和技術知識。實際上,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很早便開始了空間碎片(太空垃圾)觀測的基礎設施建設,已建立初步的空間態勢感知(SSA)系統。這一系統由上齋原太空守衛中心的雷達觀測設施、美星太空守衛中心的光學觀測設施和筑波航天中心的數據分析系統組成。
除與JAXA共用相關設施外,防衛省還需要在JAXA支持下設計符合自衛隊使用要求的新系統。防衛省與美國和JAXA等國內相關機構完成了空間態勢感知系統的詳細設計,并開始著手建設深空雷達設施。防衛省與JAXA持續召開技術聯絡會,開展人事交流,就空間態勢感知系統的體制構建以及兩系統間的合作進行協調。此外,防衛省還向美軍派遣人員就建立空間態勢感知系統開展交流。因此,防衛省為新設太空部隊監視太空狀況已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
2020年太空部隊設立后,防衛省繼續推進面向空間態勢感知系統實際運用的各項措施,如發射空間態勢感知衛星和安裝空間態勢感知雷達測距裝置等。為了掌握在X波段防衛通信衛星附近飛翔的空間碎片或不明物體的特性,防衛省將以2026年為目標發射空間態勢感知衛星。
日本政府的目標是在2023年正式啟用空間態勢感知系統,屆時太空部隊人數可能增員至100人左右。在日本憲法對日本軍力發展仍有所限制的狀況下,20人規模的宇宙作戰隊的建立具有突破性的象征意義。未來日本是否將開發太空武器,值得我們警惕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