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朝平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預示著中國5G時代的正式到來。較之4G,5G帶來的不僅是數據傳輸速度的飛躍,更為重要的是,5G將催生一系列新場景和新應用,加速推動我國進入萬物互聯、人機交互的新時代,這必將給整個社會帶來深層次影響乃至顛覆。作為5G應用的垂直領域之一,2019年以來,商業銀行在5G創新應用上面明顯加快了步伐:建設銀行與中國移動于2019年3月簽署《5G聯合創新中心合作備忘錄》,浦發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相繼推出基于5G應用的新型智慧網點,華夏銀行、江蘇銀行相繼成立“5G創新實驗室”。5G深度影響商業銀行的時間窗口已經打開,其所具有的高速度、低時延等特性,將推進APP、API、AI等金融科技在商業銀行應用的快速發展甚至帶來質的飛躍。商業銀行需高度重視5G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積極開展前瞻研究和市場布局。
5G對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價值
5G會給商業銀行的平臺、產品、服務、內控、營銷、風控、網點、客服等方面的數字化轉型,帶來全方位、深層次的影響。其中,最為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影響,就是流量入口、場景融合、智慧轉型三個方面的數字化轉型。
5G催生商業銀行的流量入口多元化
流量入口,是數字化背景下各市場主體競爭的重要領域和轉型升級的核心支點。1G、2G、3G時代,智能手機尚未誕生或者普及,流量入口還呈現出以線下實體門店(對商業銀行而言就是營業網點)為主的特征。進入4G時代,智能手機快速普及,基于智能手機的APP快速演變為新流量入口,且對傳統營業網點的流量形成了明顯的擠出,現階段已經發展成為各家商業銀行紛紛發力的核心流量入口。
5G時代,社會加速進入萬物互聯新階段,電視、冰箱、手表、眼鏡、門禁、音箱、攝像頭等各種設備,都將快速演變為智能終端,家庭、汽車、辦公、智慧城市等各類場景都將衍生出一系列新型智能終端。隨著各種新型終端的不斷衍生和快速成長,諸多目前僅能通過手機APP發起和完成的業務,通過各類型智能終端即可方便快捷完成,這勢必改變現階段手機APP在商業銀行線上流量入口中一家獨大的現狀,催生流量入口多元化的快速發展,呈現出手機與各類型智能終端共同存在、各有分工的流量入口多元狀態。
5G促進商業銀行與外部場景的深度融合
場景,就是商業銀行產品服務的具體應用領域,是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商業銀行產品和服務,必須和具體場景結合起來,才具有價值和作用。近年來,各商業銀行通過自建與外部聯合等各種方式,積極發力場景建設:一方面,打造自身手機銀行和信用卡APP平臺,將衣、事、住、用、行等各方面場景融入到自身APP平臺中,持續壯大自身APP生態圈;另一方面,通過與支付寶、微信、云閃付等平臺合作,積極融入外部場景生態圈中,將自身產品、服務輸出到外部生態圈場景中。
5G將催生物聯網、車聯網、虛擬現實、視頻消費、遠程教育、遠程醫療、智慧城市等場景的快速發展和普及,甚至會催生諸多當前尚無法預測和感知的新場景。這些場景的產生和發展,將催生支付、消費信貸等商業銀行產品和服務應用的新藍海,而這些場景的布局和拓展,勢必成為5G時代商業銀行市場競爭的新領域。尤其當下傳統場景的“跑馬圈地”已較為飽和、較難形成明顯突破的當下,基于5G的新場景及其廣闊前景,必能極大激發商業銀行布局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5G加速商業銀行的智慧轉型
智慧轉型,無疑是當前數字化背景下各商業銀行創新發展的熱點,而人工智能的成熟和普及無疑為商業銀行的智慧轉型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一方面,智能投顧、智能風控、智能客服等的成熟和普及,正在深刻變革著商業銀行的日常運營和管理,大幅提升商業銀行日常運營的智慧化水平;另一方面,指紋支付、刷臉支付、智能營銷等技術的成熟和普及,正深刻變革著商業銀行產品、服務形態和獲客、活客能力,帶領商業銀行全面進入智慧化時代。
5G時代萬物互聯,而所互聯的萬物,并非都具有受理銀行卡的介質和接口,也并非都有手機屏幕一樣的可以輸入賬號、驗證碼等信息的界面。傳統時代的銀行卡、U盾、密碼等校驗模式,難以滿足5G時代萬物互聯對商業銀行業務的切實需求,而刷臉支付、聲紋支付等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支付創新可完美解決這一難題。這就為生物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在商業銀行的深度應用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要求商業銀行積極推進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和應用,進而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動和優勢,為各類型智能終端與商業銀行業務的融合發展提供有力抓手。同時,5G時代,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加速到來,商業銀行存儲數據的數量、質量和維度較之前井噴增加,這就為商業銀行夯實大數據基礎并在此基礎上提升人工智能技術能力提供了有力抓手,實現對客戶的更精準識別、客戶需求的更精準挖掘、產品服務的更精準推薦、風險問題的更精準防控、市場營銷的更精準布局等智慧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抓手。
5G時代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挑戰
5G的創新應用,給商業銀行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挑戰。用發展的視角來看,隨著5G技術的成熟和普及,以及與商業銀行的深度融合,商業銀行面臨的同業和跨界競爭將進一步激化,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亦將面臨更大挑戰。
商業銀行面臨的跨界競爭將進一步激化
商業銀行被外部場景逐步后臺化的特征日益顯現。隨著5G帶來的流量入口迅速增加,各種新型場景和流量入口將迅速誕生,而這些是商業銀行無法自建、難以自建的,這就決定了商業銀行必須在很多時候依靠外部場景、流量來開展業務。隨著外部場景和流量入口的產生、成長和壯大,商業銀行產品服務勢必逐漸演變為這些場景、流量入口后面的扣款通道、支付、信貸渠道,甚至很多時候商業銀行的Logo都不會出現,只是通過代扣等通道從后臺賬戶扣款。
商業銀行在與外部生態的數據競爭中將更加被動。互聯網時代,因為電商、支付平臺等對場景的壟斷,使得商業銀行在信息(尤其是客戶購物明細、完整交易數據)獲取上極為被動,很多時候只能看到是某某平臺交易而根本無從知曉消費具體情況,甚至交易發生地、購物的具體商戶名稱等基本信息,都無從知悉。進入5G時代后,會衍生出一系列新場景,甚至會產生新的巨頭場景和流量入口,而這些5G場景、流量入口在客戶、流量等方面占據的絕對優勢,使得其在與商業銀行的談判中居于主導地位、占據絕對優勢,出于理性經濟人的理性動機,必然在客戶和交易數據的傳輸上,對商業銀行設置種種障礙,甚至會倒逼商業銀行在數據、也因為談判時讓步和妥協。
商業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商業銀行和5G場景是兩個不同領域,因為各自的利益糾葛、發展策略等原因,在產品、服務的對接上不一定能做到完全融合,即使能達成業務合作,很多時候也是雙方利益博弈之后的結果。這就催生5G場景自己建立、自己培育金融科技公司,進而在服務自身業務高效發展的同時,實現“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目的。而5G場景所具有的技術、數據和客戶優勢,勢必會使其金融科技公司在獲客、活客、粘客等方面快速成長,對商業銀行形成明顯的競爭壓力。
商業銀行業內競爭將持續顯現
5G將進一步驅動商業銀行向“買方市場”遷移。經歷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沖擊洗禮后,商業銀行客戶在選擇金融服務時,主動性和主導權已經大幅提升,如:可通過智能手機在各銀行APP之間幾近無障礙遷移、在選擇支付賬戶時可以在任意多家商業銀行間任意選擇、切換,等,商業銀行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遷移的特征已經顯現。進入5G時代后,這一趨勢將進一步凸顯:一方面,商業銀行的服務渠道、方式、手段較之前將進一步井噴,獲客、活客、粘客的渠道、方式較之前亦會進一步顯著增加,這勢必進一步給予客戶更多便捷選擇、加速激化商業銀行內部競爭;另一方面,客戶可通過5G網絡快速下載、安裝商業銀行APP,使得各商業銀行在網點、現場等渠道營銷時即可無障礙的引導客戶安裝APP和相關應用,勢必進一步增加商業銀行在獲客環節的市場競爭。
5G為中小銀行提供了趕超大型銀行的有力抓手。商業銀行(尤其是大型商業銀行)經歷傳統時代和4G時代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自身的沉淀投入和比較優勢,反倒會在5G所帶來的場景和創新面前,產生一定慣性,進而發展相對遲緩。反之,中、小商業銀行,因為本身并沒有多少沉淀投入,而且在業務發展上面亦未形成慣性,在5G時代的渠道、場景建設和產品、服務創新方面,反倒會顯得更為靈活、積極和主動,在5G時代市場(尤其是新產品、新場景)的跑馬圈地中反倒會顯得更加優勢。這就為打破商業銀行內部已形成的格局和藩籬提供了想象空間,為中、小商業銀行實現業務的快速發展、甚至在局部業務方面實現對大銀行的反超提供了充足想象。出于生存、發展、盈利等方面的動機,作為理性經濟人的中、小商業銀行,必然有充足動力推進業務發展和市場布局。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將面臨更大壓力
系統安全和信息安全面臨更大挑戰。隨著5G的快速成熟和落地,商業銀行與外部場景、生態連接的渠道較之前井噴增加,各方之間的信任問題也比之前更為復雜,商業銀行系統遭受外部惡意攻擊、商業銀行系統受外部傳染影響的概率也較傳統時代明顯上升,尤其是5G時代萬物互聯,任何外部惡意攻擊都可能演化為系統性、全局性風險。同時,隨著5G帶來的數據量和計算量的井噴,對商業銀行后臺系統的穩定性和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金融業務安全也面臨更大挑戰。5G時代,支付交易的欺詐風險防范,較傳統時代和互聯網時代必然呈現出不同特征(如:無電腦硬盤序列號、手機IMEI地址等可用以風險防控),欺詐交易的發起渠道、方式較傳統時代顯著增加(如:客通過智能攝像頭、智能音箱等發起欺詐交易),這就為商業商業銀行欺詐風險的防控提出了全新且更高要求。同時,5G時代,因為流量入口的多元化、市場主體的多樣性,資金流向的追溯、還原較之前難度明顯增加,這就增大了商業銀行面臨的洗錢風險暴露程度、使得商業銀行的金融業務安全面臨更大挑戰。
5G時代商業銀行推進數字化轉型的對策建議
5G正在快速成熟,其對商業銀行的影響乃至顛覆也正在高速醞釀。商業銀行需高度重視5G影響,提前布局、高效應用,進而在5G帶來的新一輪變革中建立起自身比較優勢乃至絕對優勢。
把握5G發展窗口,推進生態圈場景建設
以APP、網銀、可穿戴設備、網點等平臺為抓手,將5G場景融入自身生態圈。持續夯實自身APP、網銀、可穿戴設備、網點等平臺基礎,密切關注基于5G而產生、壯大的新場景,如:數字消費、物聯網、車聯網、虛擬現實等,并積極將相應場景融入自身平臺中,持續豐富自身生態圈場景的維度和廣度,增強自身生態圈市場競爭優勢,夯實自身創新發展的內在動能。
加快開放銀行建設,積極融入外部5G生態圈。5G正加速推進整個社會進入萬物互聯時代,催生信息消費、物聯網、虛擬現實等領域的快速成長和崛起。而隨著萬物互聯以及新場景的崛起,必然衍生出新的支付、消費信貸等銀行產品場景引用,如:通過家里面智能設備(電視、冰箱等)購物、冰箱自動根據日常習慣采購用品,等。商業銀行需著力打造自身API開放接口、推進API開放銀行建設,為使自身產品、服務更便捷高效融入5G時代新場景提供有力抓手和搶占市場先機,建立起自身在5G時代市場競爭中的比較優勢和“護城河”。
借助5G浪潮,加快金融創新的研發和落地
積極推進日常服務、運營、應用的“+5G”。虛擬現實、全息投影、云計算等技術,將隨5G技術的快速成熟、普及而全面發展,這為商業銀行上述金融科技的創新應用提供了無限空間。首先,積極研發并推廣基于虛擬現實、全息投影技術的遠程客服、虛擬柜臺等創新應用,為客戶提供全新的使用感知和便捷的服務體驗;其次,通過5G網絡,為客戶高效提供基于云端的歷史數據查詢、個性化服務供給、平臺功能動態展示等各項便捷服務,滿足客戶的個性化、多樣性需求;再次,充分利用5G帶來流量入口多元化屬進而極大豐富數據維度的特性,持續夯實風控能力。
高效推進金融產品的研發和供給。基于5G技術,加強金融產品的供給側改革,實現5G技術與自身產品的有機融合,進而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建立比較優勢。首先,5G網絡的通信速度有望達到4G的百倍,使得APP下載、安裝等傳統時代制約銀行業務拓展的瓶頸被徹底化解,商業銀行需積極研發基于APP平臺的支付和消費信貸產品,如:虛擬信用卡、消費信貸的秒批秒放等,并積極通過網點、直銷等各種渠道廣泛推廣,持續提升自身的獲客和活客能力;其次,因為5G帶來流量入口多元化的屬性,研發基于各種新型智能終端,如:智能電視、智能汽車、智能冰箱、智能音箱等流量入口和金融產品,以較好滿足萬物互聯時代的金融需求,持續增強自身的獲客、活客能力;再次,5G場景與人工智能技術存在較強的契合度,商業銀行需積極推進聲紋、瞳膜、人臉等人工智能技術與支付和消費信貸的深度融合,進而全面、高消費服務于5G場景和5G應用。
夯實IT基礎設施,為業務發展提供充足動能
增強IT系統的安全能力和穩定性。商業銀行需持續提高IT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提前做好相應規劃、布局和建設,實現在業務高速發展的時候避免“后院失火”,進而保障業務的持續高速發展。一方面,需持續提升自身系統的防入侵能力,尤其要建立起核心系統高效的異常災備體系,已建立起強大的外部入侵的免疫和抵抗能力;另一方面,需建立起強大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確保各項數據,尤其是敏感數據的安全,為業務發展提供充足保障。
增強IT系統的存儲和計算能力。5G時代,因為場景的豐富、創新的推進、需求的多樣、傳輸的高效,數據的量較之前井噴增加,這就為商業銀行后臺系統的存儲能力帶來更高要求。同時,5G時代各場景搭載的人工智能、虛擬現實、云計算等創新應用,對商業銀行后臺的運算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商業銀行需持續增強自身的IT系統的存儲和計算,為5G時代的創新發展,提供充足的動能,進而為樹立自身比較優勢、推進業務創新發展打下扎實基礎。
結束語
5G時代的大門已經開啟,包括商業銀行在內的各行各業正在加速邁入5G時代。5G將催生商業銀行的流量入口多元化、促進商業銀行與外部場景的深度融合、加速商業銀行的智慧轉型,但是,也會給商業銀行帶來跨界競爭持續激化、同業競爭持續顯現、風險管理面臨更大壓力等方面挑戰。為充分把握5G浪潮帶來的機遇,商業銀行需要積極作為、主動變革:一是把握5G發展窗口,推進生態圈場景建設;二是借助5G浪潮,加快金融創新的研發和落地;三是夯實IT基礎設施,為5G時代業務發展提供充足動能。
(作者單位: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