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琳達
(西安公路研究院,陜西 西安 710065)
從設備角度來看,注漿樁是一種小型的灌注樁,從結構上分析,其主要由碎石與水泥砂漿膠結制成,具有較強的硬度。同時,從工藝角度來看,碎石注漿樁可以視為一種鉆孔灌注樁,其工作原理如下:一般而言,通常使用小型鉆機對直徑進行設計,在施工時,首先根據設計要求進行鉆入,待鉆孔完成后,在其底部進行注漿管的放置并通過注漿管投放碎石料。若注漿樁長度低于30 cm,其直徑多數在30~70 cm之間。此外,在投放碎石料的同時,應通過在注漿管內放水來進行鉆孔孔壁的洗刷工作,等漿液灌入地面后,可以實現固結。
從技術特征上來看,該技術在施工過程中所應用的工具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易于運輸等特點,因此,在施工過程中,相關設備有利于提升施工速度。同時,由于該技術對于施工場地的要求相對較低,且作業過程中產生的噪音較小,因此整個施工過程對于施工現場周邊居民的影響較小。另一方面,在該技術應用的過程中,通過漿液的滲透,可以有效強化注漿樁樁體與周圍泥土的摩擦力,從而強化樁體的荷載能力。同時,由于該技術的施工方式較為簡單,因此可以有效實現對于工程質量的控制。

圖1 碎石注漿樁技術優勢
首先,在鉆孔過程中,應做好鉆孔偏差的控制,從而有效確保鉆孔的垂直度。其次,為了有效降低鉆頭的磨損,應對鉆頭溫度進行有效控制,在鉆孔過程中,可以適當對鉆頭進行注水,從而實現降溫的目的。再次,由于鉆進過程中往往會導致大量泥質土壤的產生,因此,為了保障鉆頭效率,在施工過程中應對泥漿的比例進行檢測,確保砂土與泥質土壤的比例在合理范圍內,以便確保工程質量。最后,為了保障鉆孔深度,考慮到遺留泥土因素,鉆孔實際深度應略深于設計深度。
在大多數情況下,在清孔的過程中,為了確保清理效果,應對鉆孔進行兩次清理。第一次清孔多數在鉆孔工作結束后進行,該工作的主要內容是取出鉆機,確保鉆孔厚度與孔內泥漿比例符合相關規定。第二次清孔應在投石操作前進行,同時,在進行投石的過程中,應對孔內泥漿比重進行控制,確保其符合工程設計的相關要求。
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投石過程對于工程質量具有重要的影響,在投石開始前,應在鉆孔底部進行注漿管的放置。同時,在為了有效保障投石效果,可以在孔頂設置導向管道,以便強化對于碎石直徑的控制。在高度問題上,投石的高度應滿足孔口實際標高的需求,從而有效避免碎石對于孔壁造成沖刷。
在注漿過程張,應對相關材料及設備進行選擇,通常來說,砂漿泵的型號可以使用SGB-10型。在砂漿選擇的過程中,應以硅酸鹽水泥作為砂漿的主要材料,砂粒直徑應控制在0.5 mm左右。此外,在對砂漿進行配置的過程中,應確保其硬度符合設計標準。同時,在注漿過程中,為了避免其向土體中大量擴散,可以適當降低砂漿用量并向上將注漿管向上移動,移動間距應低于0.5 m,以便砂漿在重力影響下出現擴散。詳見表1。

表1 注漿技術要求
在施工過程中,若鉆孔位置屬于土層的分界區域,施工人員應適當降低鉆頭的鉆進速度,同時,在鉆孔過程中,應對鉆孔垂直情況進行監測,從而有效避免偏孔與鉆孔坍塌情況的出現。此外,為了確保鉆孔的質量,應對鉆孔工作所應用的設備進行嚴格的篩選,在應用前,應設置專人對相關設備進行全面的檢查,從而有效保障設備的質量。
在進行清孔施工的過程中,施工人員應嚴格遵守清孔規定的相關要求進行操作,從而確保清孔效果符合施工需要。此外,在清孔過程中,施工人員應積極觀測清水的情況,若注入的清水出現滲透情況,則可以積極進行注漿。
一般情況下,在對沉降情況進行觀測時,主要可以將其分為地表沉降與分層沉降等兩個環節進行。在地表沉降觀測上,應使用沉降板對其進行觀測,沉降板一般應在砂墊層內進行設置,在埋設過程中,應確保沉降板底槽處于平整狀態,并做好下方砂墊層的鋪設。通常來說,砂墊層應控制在60×60×20 cm。在分層沉降觀測工作中,多數使用沉降標進行觀測,在埋設過程中,沉降標多實用下套管與泥漿護壁的方式進行鋪設,各個監測點點的距離應控制在1 m左右。詳見表2。
在注漿工作中,為了保障注漿效果,應做好鋼筋籠的質量符合標準,在制作過程中,鋼筋籠主筋的長度、直徑以及焊接的質量應滿足相關技術規范的要求,從而防止施工過程中鋼筋籠由于受到外力沖擊而出現變形的情況。此外,在注漿過程中,應有效遵守相關施工流程的規定,嚴格避免出現砂漿倒灌與回漿的情況。

表2 沉降觀測設備鋪設標準
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伴隨著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我國公路工程數量將會持續上升,工程施工總量也必將隨之得到擴大。對于有關部門而言,為了有效確保公路交通運輸能力與運輸安全,積極推動先進施工技術的普及與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價值。作為公路工程建設中重要的技術之一,碎石注漿樁技術應用,有利于促進公路工程質量的顯著提升,本次研究中,通過對該技術的應用要點進行全面分析,為技術的升級與進一步完善指出了新的方向,相信在研究人員與一線施工人員的不斷努力與探索下,我國公路工程的質量一定會進一步得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