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改琴

截至2019年底,我國債券市場托管余額為99.1萬億元,居世界第二位,其中交易所債券市場托管余額為12.7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2%。
市場功能穩步發揮? 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逐步加強
債券市場是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證監會踐行黨的初心和使命,深化對資本市場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方向,交易所債券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顯著提升。
一是有力促進提升直接融資比重,降低融資成本。2015—2019年,各類發債主體在交易所債券市場累計發行債券20.8萬億元,其中非金融企業發行公司債券凈融資6.96萬億元,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公募債券加權平均利率較同期銀行貸款利率低70~130BP,為降低實體企業融資成本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是大力支持民營企業融資,紓解民企困境。交易所債券市場強調審核標準和流程的公開透明,公平對待各類發債主體,積極支持民企債券融資。目前,全市場民企債券存量規模約為1.6萬億元,其中交易所債券市場存量為1.1萬億元。同時,交易所債券市場推出了用于紓解民企融資困境的專項債券和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等,有針對性地支持了民企債券融資。
三是助力地方政府債券融資,優化市場結構。目前,交易所債券市場已成為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的重要場所。2018—2019年,地方政府債券在交易所債券市場發行5.4萬億元,在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有效改善了交易所債券市場的結構。
四是穩步發展企業資產證券化,盤活存量資產。當前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方式,已由擴增量轉向盤活存量,由主體信用轉向資產信用。2019年,交易所債券市場企業資產支持證券發行額約為1萬億元。截至2019年底,交易所債券市場資產支持證券存量規模達1.7萬億元。
基礎制度逐步健全? 監管效能穩步提升
證監會堅持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根本方向,按照市場化、法治化的監管取向,建立健全了交易所債券市場的基礎制度與監管體系,不斷提升有效監管和科學監管水平。
一是建立了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交易所債券市場的投資者較為多元化。其中,機構投資者是絕對主力,個人投資者購買公司債券有較高的金融資產和投資經驗門檻,占比低于0.3%。鑒于個人直接投資債券在規模、信息及風控等方面均處于劣勢,我們鼓勵個人投資者通過購買政府債券等低風險品種及基金、理財等資管產品參與債券市場。
二是建立了行政與自律相結合的監管體系。交易所債券市場遵循《證券法》,堅持以信息披露為中心,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構建了證監會、地方證監局、證券交易所、證券業協會、登記結算機構協同參與,行政監管與自律監管有機結合,相互補充的監管架構。我們形象地將其稱為“五位一體”的監管體系。近年來,我們對發行人、中介機構等開展了多輪現場檢查,提升了市場參與主體的合規意識。同時,我們注重行政監管與民事、刑事追責的有序銜接,不斷加強與司法機關協作,推動對債券欺詐發行案件進行刑事追責,對惡意欺詐、逃廢債務等違法違規行為起到了震懾作用。
三是推進債券市場統一執法。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債券市場執法工作有關問題的意見》,明確由證監會依法對債券市場違法行為開展統一的執法工作。目前,證監會已制定債券市場統一執法的程序性文件。
交易所債券市場下一步重點工作
下一步,交易所債券市場將堅持“敬畏市場、敬畏法治、敬畏風險、敬畏專業”的工作要求,進一步完善制度規則和基礎設施,優化市場結構,提高監管效能,防范市場風險,推進對外開放,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
一是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推動交易所債券市場穩健發展。交易所債券市場立足于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促進金融穩定,堅持高質量發展,在嚴監管的前提下,力爭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提升、市場結構明顯優化、國際化程度顯著提高。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這一目標和要求,循序漸進拓展市場廣度與深度,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督促中介機構勤勉盡責、提升執業質量,支持各類金融機構自主、審慎地參與交易所債券市場。
二是積極防范化解風險。當前,我國正處于轉方式、調結構的攻關期,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宏觀杠桿率尤其是實體企業杠桿率依然較高,償債壓力較大。同時,全球經濟增長動能持續減弱,經貿形勢和產業格局正發生復雜變化,這些因素都可能對債券市場穩定運行帶來一定影響。在此背景下,我們將加強研判,嚴守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持續做好風險排查、防控,強化與債券監管部門的溝通聯系,建立健全有機銜接、協調聯動、高效便民的債券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構建債券糾紛排查預警機制,拓寬投資者訴求表達和權利救濟渠道,推動形成投資者保護工作合力。引導發行人合理舉債,避免過度融資。引導投資者審慎投資,切實加強風險防控。壓實中介機構職責,筑牢風控合規的堤壩。嚴厲打擊欺詐發行、惡意逃廢債務等違法違規行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維護好債券市場健康生態。
三是穩步推進交易所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目前,交易所債券市場的對外開放程度還不高。下一步,我們將按照我國金融對外開放的整體部署,切實尊重境內外發行人、投資者的合理訴求,扎實推進對外開放的相關舉措落地落實,拓展投資渠道,便利境外機構發債融資。
四是進一步完善制度規則和基礎設施體系,推動債券市場互聯互通。我們將充分借鑒境外成熟市場的有益經驗,按照有利于提高監管效能、有利于防范金融風險的原則,遵循債券市場規律,對交易結算的基礎制度、技術體系等進行改進完善。同時,我們將加強交易所債券市場和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制度規則銜接,推進債券市場互聯互通,促進要素自由流動和資源優化配置。
責任編輯:羅邦敏? 鹿寧寧
倪改琴
截至2019年底,我國債券市場托管余額為99.1萬億元,居世界第二位,交易所債券市場托管余額為12.7萬億元,約占全市場的13%。
市場功能穩步發揮? 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逐步加強
債券市場是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證監會踐行黨的初心和使命,深化對資本市場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方向,交易所債券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顯著提升。
一是有力促進提升直接融資比重,降低融資成本。2015—2019年,各類發債主體在交易所債券市場累計發行債券20.8萬億元,其中非金融企業發行公司債券凈融資6.96萬億元,占全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券凈融資額的64%,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公募債券加權平均利率較同期銀行貸款利率低70~130BP,為降低實體企業融資成本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是大力支持民營企業融資,紓解民企困境。交易所債券市場強調審核標準和流程的公開透明,公平對待各類發債主體,積極支持民企債券融資。目前,全市場民企債券存量規模約為1.6萬億元,其中交易所債券市場存量為1.1萬億元,占比約為69%。同時,交易所債券市場推出了用于紓解民企融資困境的專項債券和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等,有針對性地支持了民企債券融資。
三是助力地方政府債券融資,優化市場結構。目前,交易所債券市場已成為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的重要場所。2018—2019年,地方政府債券在交易所債券市場發行5.4萬億元,占同期總發行額的63%,在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有效改善了交易所債券市場的結構。
四是穩步發展企業資產證券化,盤活存量資產。當前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方式,已由擴增量轉向盤活存量,由主體信用轉向資產信用。2019年,交易所債券市場企業資產支持證券發行額約為1萬億元,約占全市場總規模的44%。截至2019年底,交易所債券市場資產支持證券存量規模達1.7萬億元。
基礎制度逐步健全? 監管效能穩步提升
證監會堅持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根本方向,按照市場化、法治化的監管取向,建立健全了交易所債券市場的基礎制度與監管體系,不斷提升有效監管和科學監管水平。
一是建立了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交易所債券市場的投資者較為多元化。其中,機構投資者是絕對主力,個人投資者購買公司債券有較高的金融資產和投資經驗門檻,占比低于0.3%。鑒于個人直接投資債券在規模、信息及風控等方面均處于劣勢,我們鼓勵個人投資者通過購買政府債券等低風險品種及基金、理財等資管產品參與債券市場。
二是建立了行政與自律相結合的監管體系。交易所債券市場遵循《證券法》,堅持以信息披露為中心,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構建了證監會、地方證監局、證券交易所、證券業協會、登記結算機構協同參與,行政監管與自律監管有機結合,相互補充的監管架構。我們形象地將其稱為“五位一體”的監管體系。近年來,我們對發行人、中介機構等開展了多輪現場檢查,提升了市場參與主體的合規意識。同時,我們注重行政監管與民事、刑事追責的有序銜接,不斷加強與司法機關協作,推動對債券欺詐發行案件進行刑事追責,對惡意欺詐、逃廢債務等違法違規行為起到了震懾作用。
三是推進債券市場統一執法。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債券市場執法工作有關問題的意見》,明確由證監會依法對債券市場違法行為開展統一的執法工作。目前,證監會已制定債券市場統一執法的程序性文件。
交易所債券市場下一步重點工作
下一步,交易所債券市場將進一步完善制度規則和基礎設施,優化市場結構,提高監管效能,防范市場風險,推進對外開放,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
一是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推動交易所債券市場穩健發展。交易所債券市場立足于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促進金融穩定,堅持高質量發展,在嚴監管的前提下,力爭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提升、市場結構明顯優化、國際化程度顯著提高。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這一目標和要求,循序漸進拓展市場廣度與深度,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督促中介機構勤勉盡責、提升執業質量,支持各類金融機構自主、審慎地參與交易所債券市場。
二是積極防范化解風險。當前,我國正處于轉方式、調結構的攻關期,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宏觀杠桿率尤其是實體企業杠桿率依然較高,償債壓力較大。同時,全球經濟增長動能持續減弱,經貿形勢和產業格局正發生復雜變化,這些因素都可能對債券市場穩定運行帶來一定影響。在此背景下,我們將加強研判,嚴守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持續做好風險排查、防控,強化與債券監管部門的溝通聯系,建立健全有機銜接、協調聯動、高效便民的債券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構建債券糾紛排查預警機制,拓寬投資者訴求表達和權利救濟渠道,推動形成投資者保護工作合力。引導發行人合理舉債,避免過度融資。引導投資者審慎投資,切實加強風險防控。壓實中介機構職責,筑牢風控合規的堤壩。嚴厲打擊欺詐發行、惡意逃廢債務等違法違規行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維護好債券市場健康生態。
三是穩步推進交易所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目前,交易所債券市場的對外開放程度還不高。下一步,我們將按照我國金融對外開放的整體部署,切實尊重境內外發行人、投資者的合理訴求,扎實推進對外開放的相關舉措落地落實,拓展投資渠道,便利境外機構發債融資。
四是進一步完善制度規則和基礎設施體系,推動債券市場互聯互通。我們將充分借鑒境外成熟市場的有益經驗,按照有利于提高監管效能、有利于防范金融風險的原則,遵循債券市場規律,對交易結算的基礎制度、技術體系等進行改進完善。同時,我們將加強交易所債券市場和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制度規則銜接,推進債券市場互聯互通,促進要素自由流動和資源優化配置。
責任編輯:羅邦敏? 鹿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