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過年的,餐桌上怎么能少得了肉?今年也許會多一個新面孔——人造肉!2019年10月,打著“國內首款人造肉餅”的旗號,一款植物肉餅閃亮登場。很快,人造肉首次在零售平臺上正式開售,口味應有盡有,一時風光無限啊。
實際上,人造肉家族還挺龐大的,除了植物蛋白肉,還有一種肉貌似更接近“人造肉”的本意。那么,人造肉究竟是什么?有營養嗎?可以放心吃嗎?
請跟隨本刊特約記者阮光鋒一起打開冰箱,對兩塊“當事肉”進行獨家采訪。
記=阮光鋒
A =植物蛋白肉
B =細胞培養肉
記:兩位人造肉朋友,能請你們先自我介紹一下嗎?
A:大家好,我是植物蛋白肉,也就是常說的“素肉”。顧名思義,我一般是用大豆、小麥、豌豆等植物蛋白作為主要原料,通過N種工藝及加工方式,制造出類似真實肉纖維的拉絲蛋白,再經過N種工藝制成重組肉。我叫人造肉可有底氣啦,因為我不含任何動物原料,卻和真實的肉長得一模一樣,連觸感、口感都很相似呢。你看我們的照片是不是很像?目前國內外上市的人造肉產品都是我們家族的喲。
B:大家好,我是動物干細胞制造出來的人造肉,又叫細胞培養肉。我是怎么來的呢?科學家會選擇具有最佳遺傳基因的動物,提取可高效增殖的干細胞或組織,放入培養皿中繁殖,經過15至20天就會分化成肌肉組織的原始纖維。因為我們其實還是動物蛋白,所以才是名副其實的人造肉!我們對環境非常友好,在生產過程中不耗費飼料,不需要進行垃圾廢物處理。不過這項技術還處于實驗階段,不是很成熟。而且,我特別昂貴,制作成本很高,所以在市場上還看不到我的身影哦。
記:大家目前最關心的問題是,你們吃起來安全嗎?
A:很多人聽說我們是人造的,就擔心安全問題。其實,我們人造肉跟其他食物一樣,只要規范生產加工,就是安全的。我們是用大豆等植物蛋白為主要原料做成的,可是植物性食品呢,大家不用擔心我們會像真肉一樣有很多致病菌、寄生蟲等。這樣看來,我們可能比真肉更安全。
B:我目前還處在實驗階段,沒有量產,市場上也看不到我的影子,所以這個問題我暫時還不用考慮呢。
記:安全沒問題,大家就放心了。那么,另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人造肉有營養嗎?
A:雖然我是用大豆等植物蛋白為主要原料做成的,但是為了讓口感與真肉無限接近,不少廠家會在我身上加很多鹽和脂肪。比如,大部分廠家習慣加椰子油,而椰子油中80%是飽和脂肪。現在都說飽和脂肪、鹽對健康可不是什么好東西,從這一點來看,我們在營養價值上不見得比真肉有優勢。不過另一方面,我們的營養成分很容易進行人工調整。只要調整好所含的微生物、礦物質等營養,同時少放點油、鹽,我們就可以成為一種健康的選擇。健康的代價就是口感會差一點點,你們這些挑食的人類可能就不太愛吃了。
B:我目前還處在實驗階段,沒有量產,市場上也看不到我的影子,所以這個問題我暫時還不用考慮呢。(我是一個沒有感情的人造肉復讀機)
記者采訪后記
人造肉最先是在美國火起來的。歐美人追捧人造肉的原因很簡單——他們吃的肉太多了!由此攝入了太多飽和脂肪和能量,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等“三高”人士越來越多。隨著對健康的關注,他們開始意識到吃肉太多了,尤其是最近幾年,聽說吃紅肉、加工肉太多會增加患癌風險,所以,大家都開始少吃肉了。在他們看來,人造肉不是肉,自帶健康光環的它們自然就受到追捧了。
然而,在中國,人造肉的高人氣,歸根結底是一種資本推動的熱炒。大量名人投資人造肉,比如比爾·蓋茨、李嘉誠等,使得人造肉帶上了明星的光環。大量投資商也看好人造肉的前景,覺得有利可圖,于是為人造肉創造了流量。
正如植物蛋白肉說的那樣,人造肉并不一定更健康。為了讓人造肉的口感和真的肉類產品一樣,很多人造肉產品里加了不少油和鹽,主要用的是椰子油。雖然椰子油不含膽固醇,但是脂肪含量很高,有不少飽和脂肪,從健康角度來看,這些人造肉產品并沒有特別的營養優勢。而且,由于口感跟真肉還是有差異,消費者也不一定買賬。這樣看來,對人造肉的選擇,大家還是挺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