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隨著科技發展,網絡已經悄然融入了人們的生活,人們通過網絡了解更多的信息知識,開拓學習思維。總結來看網絡具有三大優勢,分別為海量信息優勢、多樣載體優勢、溝通交流優勢。網絡三大優勢為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巨大變革,讓平淡、無趣的文字轉化成立體圖案、聲音,更容易被小學生所接受,提升學習效率。課外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重要組成部分,以網絡視域開展課外閱讀教學,將極大提升其教學效果,充分發揮課外閱讀作用。由此可見,分析在網絡視域下如何開展高年級課外閱讀是十分必要的。
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課外閱讀是閱讀教學的一部分,但相比于課內閱讀在閱讀素材選擇上更具開放性、創新性,因此從實際教學效果而言,學生對于課外閱讀教學興趣要高于課內閱讀教學。在傳統閱讀教學開展中,教師往往將重點放置于課內閱讀,以課內閱讀強化學生閱讀技巧,完成教學進度。課外閱讀內容豐富但卻給教師開展閱讀帶來困難,一方面因為教學時間有限,教師無法開展多個不同主題的閱讀教學;另一方面課外閱讀資源收集困難,增加了教師教學負擔。教師將網絡應用于語文閱讀教學當中,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海量性以及搜索資源的便捷性,迅速搜索到與課內閱讀主題相匹配的課外閱讀文章,既拓展課內閱讀教學有效性,又增強課外閱讀的教育價值,讓課外閱讀發揮其真正的教學作用。
例如:在《狼牙山五壯士》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狼牙山五壯士》同類文章”作為搜索主題迅速找到《小蘿卜頭》《江姐》等文章,并通過“群文閱讀”方式開展課外閱讀,強化學生對于同類型主題文章的把握,豐富學生課外知識,為其語文閱讀能力提升提供必要的素材積累基礎。
二、閱讀實踐,自主學習
課外閱讀實踐主要以學生自我閱讀為主,雖然可以利用更多時間開展閱讀,但實際效率并不高,學生的自主實踐閱讀學習效果得不到保障。教師以網絡視域開展語文課外閱讀學習,自然要抓住網絡的精髓——“網絡共享”,讓學生以課外閱讀實踐單位開展閱讀教學,并及時分享課外閱讀心得。教師可以借助網絡資源溝通的便捷性,為學生構建優質的課外閱讀學習平臺,將各個小組單位納入班級集體當中,便于各個小組之間的交流。誠然教師也可以主動參與到平臺當中,了解各個小組課外閱讀進展情況。但教師需要注意,教師在利用網絡構建平臺時不要過于干預各個小組課外閱讀活動,教師盡量發揮其引導作用,讓學生在課外閱讀平臺中暢所欲言,說出心中所想。
例如:在六年級上學期結束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閱讀書目,并將學生分成多個課外閱讀小組。教師可以通過網絡通信平臺讓各個小組之間溝通學習成果,并針對其中的一本書、一個人物展開細致討論,加強學生課外閱讀溝通,強化學生課外閱讀效果。教師在此期間主要起活動組織作用,讓學生在平臺上各抒己見、自主學習。
三、立體閱讀,多樣閱讀
課外閱讀教學形式與語文學科相伴,輔助語文閱讀活動的開展。傳統課外閱讀主要以書本為主,文章篇幅長、難度大不利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高年級小學生雖然學習多年,但閱讀能力仍然有限,無法完全理解一些名篇著作。以網絡視域開展課外閱讀,不僅能夠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而且可以為學生提供多種形式的課外閱讀,如有聲閱讀、插畫閱讀、視頻閱讀,等等。網絡視域下的課外閱讀給予了學生更多課外閱讀形式,減少學生課外閱讀壓力,提升學生課外閱讀效果。尤其對于閱讀能力較弱,以及存有閱讀障礙的學生而言,多種形式的課外閱讀能夠提升其課外閱讀效果,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例如:《紅樓夢》是高年級小學生課外閱讀的重點書目之一,但許多學生反映文章晦澀難懂,對于人物關系理解混亂。為此教師都可以借助網絡資源,挑選《紅樓夢》插畫閱讀素材,讓學生邊看圖,邊讀書。文字與圖畫之間相互印證,加強了學生對于文字的理解,實現多樣閱讀、立體閱讀,降低課外閱讀難度。
教師以網絡視域開展課外閱讀需要善于運用網絡資源為學生精選課外閱讀材料,構建立體式閱讀平臺,豐富課外閱讀開展模式,助力于小學課外閱讀活動開展,發揮課外閱讀教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