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欣
摘 要:雨季各種突發性天氣出現次數增加,強降水、雷雨、大風等天氣對于水產養殖會造成巨大影響。這一時期是水產養殖的關鍵時期,因為氣溫、水溫的不斷上升,導致水中雜物腐敗變質加速。長時間的降雨導致光照條件較差,光合作用也非常的弱。水體溶氧弱化,水質惡化嚴重,最終使得魚蝦患病的概率增加。對于水產養殖造成很多的負面影響,對于養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是針對雨季水產養殖管理要點進行分析,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雨季;水產;養殖;管理;要點
雨季養殖池塘的光照條件降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明顯降低。魚蝦排泄分解遲緩,水質惡化導致魚蝦缺氧的情況時有發生。在暴雨、雷陣雨時,池底溶氧不足。短暫的雷雨會使得池塘的溫度出現差異,水面溫度低于池底,極易造成水對流。池塘底部的腐殖質被翻起到水面,在分界的過程中消耗大量的氧氣。魚蝦缺氧極易造成大規模的死亡,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
一、科學調整投喂
在水產養殖的過程中,要保證飼料的新鮮。杜絕霉變的飼料,保證魚蝦的正常生長。控制好投喂量,要結合天氣、水質變化以及魚蝦的攝食量進行靈活調整。在雨季魚蝦投喂要控制在8成飽,保持魚蝦的活力。同時要防止飼料發霉,保證飼料倉的干燥通風。如果是河蟹就要減少冰鮮飼料的投喂量,避免造成水質污染。
飼料一次采購的量不要太大,因為水溶氧性降低,魚類進食也會減少。在天氣轉晴時多投,悶熱時要適當停食。投喂要以配合飼料為主,青飼料為輔,保證滿足魚蝦生長需求。投食要少量多次,比如精飼料的投喂保持在一天3~5次。選擇在溶氧性高的時段進行投喂,合理的運用自動投食機。
二、定期調節水質
雨季水產養殖過程中,水質調節也是十分的重要。雨季的魚蝦殘食和排泄物增加,導致池塘水池更易惡化,出現缺氧和溶氧不足的情況。經常的開啟增氧機,在蝦養殖池中要預防低溶氧綜合癥的出現。在夜晚和后半夜適當增氧,養殖人員要保持警惕。在沒有增氧設備的池塘,就要每隔3~5d投放一次粒粒氧。最好選擇在后半夜使用,這樣就可以有效的增加池底的溶氧量,減少池底的有害物質的產生。針對養殖密度較大、水質不穩定的池塘則要適當的增加使用頻率,及時向池塘增添新水,進一步的抬高水位并盡可能的換掉池塘地層水。每隔7~10d就要注入新水,每次加水在15~20cm。保證池塘水色為草綠色、茶褐色,或者選擇生石灰定期的調節水質,化水之后進行全池潑灑。選擇底制改良劑來改善池塘水質,配合粒粒氧進行投放。一周一次,可以有效的清除分解產生的有害物質。有效的預防病菌繁衍,更好的防治底質惡化。
三、綜合防治魚病
做好病害預防工作,減少經濟損失。定期對池塘、食場、魚體進行消毒,采用生石灰、漂白粉進行全場潑灑的方式。采用有益微生物制劑,常見的有芽孢桿菌、硝化細菌,不能選擇光合細菌。適當的運用維生素C、多維、活菌類和飼料進行拌喂,不僅可以改善魚蝦的消化能力,還可以增強應激能力和抗病能力。每隔7~10d添加一次,連續使用2~3d。在雨季少使用殺毒劑和殺蟲劑,特別是蝦、蟹養殖,控制好水質。
在暴雨、陣雨、持續的陰雨天,水體溶氧量降低,氨氮、亞硝酸鹽等有毒物質增加。魚蝦會呈現出應激的狀態,甚至會出現生理功能紊亂的情況。在天氣急劇變化之前,需要向池塘潑灑水體解毒劑,降低重金屬等有毒成分含量。強化水體的溶氧性,為預選創設更加舒適的環境。在遇到連續持續降雨的過程中,就要選擇天氣好轉時及時潑灑。開足增氧機,不斷的攪動水體。打破水體溫度和鹽度的分層,使得池塘的水鹽度、溫度變化降到最低。定期的進行水質檢測,比如pH、亞硝酸鹽、氨氮等,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針對澡相變動的情況,可以采用有機酸進行潑灑,第二天潑灑綠百合等有益微生物。如果水體澄清也要注意,采用有機酸、酵素菌肥、單細胞藻類改變水質。
除了水質會導致魚蝦應激,飼料營養不全面、藥物質量、使用實際、使用方法也可能造成魚蝦應激反應。在雷陣雨、暴雨、陰轉晴、低氣壓等氣候環境下,為病菌提供了條件。魚蝦疾病治療和應激反應的預防同樣重要,采用多種方式增強魚蝦抵抗應激的能力。
四、加強養殖管理
雨季要重視巡塘工作,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針對異常情況要制定具體的應對措施,比如發現泛塘缺氧時,就要及時的使用增氧靈。開機增氧機,避免出現更加嚴重的問題。魚蝦在進食后要及時的清掃食場,積極的撈出池塘中的殘余飼料。魚蝦養殖換水受到影響時,需要在池塘內部增加水泵設置空氣壓縮泵。保持池塘的水體流動,強化水溶解氧能力。如果池塘的水草覆蓋較大,就要適當的進行清除。留下相應的無草通道,保證水體流動和光照。如果水草表面出現大量污漬時,就要促進水體流動。采用芽孢桿菌進行潑灑防治,大都選擇在雨季后潑灑一次,及時的調節池塘的水質和pH值。
加固塘基,做好防汛、防逃、防雷等災害,管理好飼料、藥物、肥料等易于霉變的物品。避免飼料和藥物在運輸途中淋雨,將其保存在干燥通風的倉庫,存放要離開地面30cm以上,也不能靠墻。控制好拉網的次數,盡可能減少拉網對魚體的傷害,魚蝦感染病害的概率增加,同時攪動池塘底泥造成有機物的石灰粉消耗,魚蝦應激反應增強。針對水產養殖情況要做記錄,為后續的養殖積累經驗。
五、結論
綜上所述,要積極探索雨季水產養殖管理要點,積累豐富的水產養殖經驗。科學調整投喂,結合天氣、水質變化以及魚蝦的攝食量進行靈活調整。定期調節水質,增加池底的溶氧量,減少池底的有害物質的產生。綜合防治魚病,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采取措施。
參考文獻:
[1]許迪亮.水產生態養殖與新養殖模式發展戰略[J].鄉村科技,2019(32):60-61.
[2]吳小靈.淺談水產養殖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畜禽業,2019,30(11):45.
[3]李建洪.水產養殖行業對環境的影響及其可持續發展[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10):95.
[4]趙貴娟.水產養殖用藥與水產品質量安全分析[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9(10):102+104.
[5]宋立民,張韋,孫曉旺,劉肖蓮,逯云召,李楠,王永辰.水產動物養殖尾水管控策略[J].農學學報,2019,9(10):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