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女生被騙16萬多元
近期不少學生在家用手機上網課,也給了騙子可乘之機。千萬要小心!已有多名學生被騙!
福建晉江女生黃同學不僅被騙光了壓歲錢,還刷走了父親16萬多元。
黃同學在QQ群里看到任意數額10倍返利的廣告。黃同學自己手機里還有一些壓歲錢,因此就分2次支付了500元給到對方提供的二維碼,然后美滋滋地等著對方返5000元。突然對方稱必須掃碼支付滿10次才能返現,不然之前的錢也退不了了,這時候黃同學自己的賬戶已經沒錢了,她就拿了她父親的手機,通過微信和支付寶連續多次支付對方發來的二維碼,直到當天晚上她的父親查看手機短信時才發現,共計被騙了164500元。
“紅包返利”陷阱多
記者從福建省泉州市反詐騙中心了解到,近一個月來,接到了多起學生被騙的警情。
2月8日,南安溪美初一年級的洪同學報警稱被騙了1000多元,其在QQ里的一個網友給她發來一段信息,內容是平臺商城推出返利活動,充值100元可返利500元。第一次洪同學按對方要求轉了100元過去,讓對方兌現返利,對方稱需要轉三次才能返利,于是洪同學又再轉了兩次共計1050元過去,對方依然沒有兌現,這才意識到被騙了。
無獨有偶,長沙一名12歲的女孩因上網課時“走錯群”,發出2萬元紅包。女孩父親周先生告訴記者,當時女兒用手機上網課時,誤入了一個QQ粉絲群,進群之后,被騙子以“紅包返利”為由,短短幾分鐘時間騙走了2萬元。
“那個人在粉絲群里面就說交100元可以返1000元,剛開始小孩轉了100塊錢沒見對方返利就急了,那個人就誘導她別讓你媽媽知道,躲在她自己房里,用她媽媽手機掃二維碼,用微信支付,還刷的信用卡。”周先生說道。
發現女兒被騙后,周先生趕緊報警,通過查看周先生提供的女兒和對方的聊天記錄以及轉賬記錄,民警當即判斷,這是典型的“紅包返利”詐騙。
杭州富陽區一個月32名學生遭詐騙
杭州市公安局富陽區分局3月11日發布通報稱,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學生居家上網課期間,該區僅一個月內就有32名學生遭遇網絡詐騙,其中年齡最小的7歲,受騙金額最高有7萬余元。
通報稱,1~2月富陽共發生學生被騙案47起,包括高中9起、初中9起、小學28起、校外培訓機構1起,其中僅發生在2月份的有32起,相較去年同期的13起增長了146%。案件中,購買游戲裝備、賬號、游戲幣等網購類詐騙形式占比最高,兩個月共發案22起,此外還有9名學生借錢給被盜號的QQ好友而被騙。
1月29日下午,林林(化名)在家通過手機看游戲直播,其間主播表示可以通過租賬號的方式快速享受高級玩家的待遇。林林添加了主播留下的微信號,分兩次支付了對方300元。但對方回復需一次性付款,要求林林再支付300元才能退前款。此后,該“直播”又多次以系統出問題,要重新打款才能一次性退款為由,讓林林掃碼付了8次款共計10800元。其中部分是林林微信零錢中長輩們給的紅包,另有7200元是他趁母親不注意,用其手機支付的。
當晚8點多,林林家人看到銀行扣款短信后報警。目前該案犯罪嫌疑人已因涉嫌詐騙被依法處置,所騙金額全部歸還。據介紹,除林林外,富陽城區還有一名7歲的孩子,因在短視頻平臺上看到有人出售游戲道具而添加了對方微信,最后被騙1000元。
警方提醒,網課階段學生接觸電子產品的機會增多,家長需加強對孩子的反詐騙教育,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手機,勿讓子女知曉支付密碼,同時最好規定孩子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時長、時間段及瀏覽內容。
民警介紹,此類騙局近期多瞄中未成年人下手,一方面是因為未成年人在家期間經常會使用家長手機,因此很容易給騙子下手的機會,同時,由于未成年人缺乏一定的防范意識,很容易聽信他人言語,導致落入圈套。
民警提醒廣大家長,要多多陪伴孩子,減少孩子玩手機的時間。同時,家長要設置相對安全性更高的支付密碼,避免孩子不小心落入騙子的圈套。
●警方提醒
青少年的防騙教育十分重要
1、要讓孩子們在潛意識中警惕任何網絡上的陌生人,對網上所有主動接近的人打一個問號,心里嘀咕一下這人是不是要騙你,這樣慢慢地形成風險意識。
2、同時,要樹立孩子正確的經濟價值觀,傳達努力勞動才有回報,付出才會有收獲的正確理念。
3、此外,大人要做好自身手機支付的安全措施,莫輕易告知孩子手機支付密碼、銀行支付密碼等重要信息,同時通過交流互動,告訴孩子不要盲目掃描二維碼,以防惡意軟件和木馬病毒被強行安裝,更不要盲目點擊不知來源的鏈接以防進入釣魚網站。
●請記住
線上教育,不是把手機交給孩子就完事了,而是應該通過這樣的契機,幫助孩子們完成互聯網生活的安全教育,引導孩子在紛繁的網絡世界里保持理性,既不沖動性消費“物質”,也不沉迷于“精神消費”,這將惠及孩子們一生。(摘自《新華每日電訊》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