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教育包括藝術創作和藝術欣賞,是培養提高學生注意力、形象思維、創新能力、表達能力、反應能力和人文素養等方面的主要手段,在中小學教育中進行藝術教育的普及,可以在完善學生人格品質的同時,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可持續發展,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欣賞美、感知美,加強學生對藝術活動的認知理解,進而在培育學生審美眼光的同時,實現學生思維的發散,并主動積極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也正因此,進行藝術教育價值與普及方式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中小學教育中藝術教育的開展,其價值與作用體現愈發明顯,要想實現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長久開展,藝術教育為必經之路。并且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與藝術教育之間也存在較大關聯,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音樂的律動、繪畫的溢彩、雕塑的精妙等藝術形式的開展,可以在感染學生心靈的同時,引發學生對藝術的情感共鳴。在藝術教育參與過程中,學生的道德情操會不斷受到陶冶和洗滌,以往不良的學習、生活習慣會得到不斷的改正。藝術教育的開展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養成良好道德情操,幫助學生塑造完善、健全的品格與修養。由此可以體現出,藝術教育的開展,可以當做是一種深入互動、交流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可以消除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隔閡與阻礙,并構建生動且豐富的教學氛圍,促使學生的道德情操、品質修養得到升華和遞進。
藝術教育之所以會啟迪學生的想象力與智慧,主要體現為:(1)中小學藝術教育的開展,可以促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進行感知力的觸發,進而引導學生充分調動自身想象力。(2)藝術教育可以為學生帶來良好的感官刺激,并且在參與期間發展自身觀察力、思維能力。在具體藝術教育過程中,無論是雕塑、繪畫、舞蹈還是音樂,都會讓學生在參與期間得到智育,實現對學生右腦的開發。(3)藝術教育過程中,學生可以憑借自身想象力、創造力來進行藝術的創造與豐富,這可以為學生帶來良好的藝術體驗,并在創造過程中不斷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想象力以及思維能力。
學生在參與樂器演奏、繪畫、舞蹈、書法以及雕塑等藝術活動中,自身會逐漸養成正確的藝術形體姿勢,這可以幫助學生轉變以往不正確的行走、站立、坐姿等,實現對學生形體美的塑造。而學生在創作藝術作品,或者是觀賞藝術作品時,則會產生一定的心靈觸動,這會讓學生產生一種保持形體美的沖動,進而對形體保持提出更高的標準與要求。與此同時,在觀賞、創作藝術作品過程中,會讓學生加深對美的感悟和理解,提高自身審美品位,樹立正確審美觀,進而養成追求美、理解美、表現美的良好習慣,實現學生心靈的升華。
要想實現對藝術教育的有效普及,中小學及其教師需提高對藝術教育的重視度,明確現階段藝術教育所占據的地位,依據學校具體情況,對藝術教育師資力量、基礎設施設備、教學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通過對當前藝術教育開展的軟件條件與硬件條件進行不斷完善與健全,為藝術教育的普及打下基礎。與此同時,中小學需考慮教學目標,合理將藝術教育納入課程體系之內,依據課程開展的具體情況來合理設置藝術教育課程。例如中小學可以將書法教育、音樂教育、繪畫教育設置成中小學基礎課程,以此構建完善教學、欣賞、研究以及實踐的課程體系。而其余藝術課程則可與統計分析學生個性愛好,設置課外選修課程班,讓每一名中小學生可以選擇自身喜好的藝術課程,充分展現出自身優勢和特點。此外,需要在完善藝術教育課程體系同時,進行目標體系、評價體系的完善構建,以此為學生構建完善的藝術學習平臺,通過對教學流程、教學節奏的合理控制來高質量開展藝術教育。
要想達到藝術教育全面普及的目標,教師需側重在具體藝術教育期間摒棄以往“一把抓”的教學模式,秉持著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來最大化發揮出學生的優勢特點。所以,在開展藝術教育前,需明確掌握學生的個性差異,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優勢,以此幫助學生在藝術活動參與期間進行創新思維和藝術思維的激發。鑒于此,中小學與教師需立足于學生具體學習需求,為學生構建個性化、針對性藝術教育方案措施。例如開展校園文化藝術周、文藝匯演,才藝展示等,教師可以在前期組織階段,結合對學生個性特點的分析與掌握,為學生安排不同的角色和人物,以此充分發揮出學生所具備的個性特點,通過每一位學生各司其職,共同出謀劃策,實現對學生個性能力的展現與鍛煉,并發展學生自身綜合素質。

在現階段中小學藝術教育開展過程中,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手段單一都是影響到藝術教育開展效果的主要因素。同樣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而利用相同的教學方式來教學不同的教材內容,所產生的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中小學和教師需要通過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的創新來進一步推進藝術教育的普及,可以結合以下方面來實現:(1)中小學可以依據學生具體學習情況來重新編寫教材內容,或者是引進當前適合本學校藝術教學的教材內容。需要注意,倘若學校選擇進行藝術教材的自主編寫,需要注重對當前國內外先進教學理念、實踐經驗的汲取來進行藝術教材的編寫,并以教材為依據合理規劃教學課時,進而為藝術教育的普及奠定良好基礎。(2)將藝術教材、素材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利用多媒體設備來開展教學,或者是開設視頻課堂,通過網絡來實現學生隨時隨地進行藝術學習。(3)因地制宜。中小學需秉持著因地制宜的原則來開展開放式教育,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到藝術教育中。需要注意,并非只有鋼琴、芭蕾等形式能夠代表藝術,像書法、繪畫、篆刻、戲曲、相聲等形式都包括在藝術的范疇之內,中小學可以充分及其當地文化底蘊來實現對藝術教育活動的豐富。
綜上所述,當前中小學藝術教育的普及,是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主要途徑,也是塑造學生品格品質,培養藝術素養的主要手段。鑒于此,中小學必須側重對藝術教育的普及,正確認知藝術教育開展的價值與重要性,分析當前藝術教育普及現狀,提出并施行科學普及對策來全面開展藝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