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法人》全媒體記者 李立娟
“沒有法律、法規、直接規定,但根據交易習慣、司法實踐,普遍認為存在風險,大家記一下”,2019 年12 月下旬,在北京亦莊的一個律師培訓講堂上,盈科律師學院院長魏鎮勝律師耐心地提醒正在上課的青年律師們。
西裝筆挺、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地授課,是魏鎮勝留給《法人》記者的第一印象。“風險管理與法律風險預防,是我一生的追求。”如何將企業風險管理運用到實操中,是魏鎮勝研究的課題。他認為,“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企業只有發現和防范自身潛在的法律漏洞,才能避免風險的產生,在群雄林立的商戰中,位于不敗之地。

盈科律師學院院長魏鎮勝 資料圖片
《法人》:如何讓企業預防風險,化解危機?
魏鎮勝:當今中國經濟迅猛發展,對很多企業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風險是除了利益之外,企業最關注的問題。法律風險貫穿于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層面、各階段,并且受專業性的限制,難以被企業家所洞察,已成為企業最常見、發生率最高的風險之一,其危險和損害是企業難以承受之痛。
我從事律師行業至今,已有二十六年,深切地感受到許多訴訟案件中,盡管律師百般努力,但最終很難勝訴。因為法律真正作用在于預防,不是去解決糾紛,相當于中醫的“治未病”。如果把法律效力放到預防階段,企業可以最大程度避免陷于糾紛中。
所以,我的職業座右銘是——不要到打官司時才想起律師。做一名對社會有價值的律師,需要更多地關注預防作用,這是大勢所趨。
《法人》:你如何界定自己的角色,是律師、老師還是導師?
魏鎮勝:盡管我為律師們講課,但我不認為自己是老師,我希望自己做一名法律思想的傳播者,讓更多的律師不僅幫助企業打官司,還要幫助企業去預防、防止糾紛的產生。
在我拿起話筒,走上講壇的15 年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企業糾紛預防作用遠遠大于律師后期介入的糾紛解決模式。讓我欣慰的是,我們的律師開始覺醒,告訴企業法治的重要意義,防止“失火之后再救火”,這些潛移默化的影響,才是律師行業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方法。
至于如何界定律師培訓的作用,我的初衷從未變過,那就是把我的知識、經驗以及總結的辦案流程,講給律師們聽,幫助他們指導企業如何有效管控風險以及經營管理者如何預防風險。我認為,這是律師培訓的價值所在。
《法人》:法律風險的預防,對企業有什么實際作用?
魏鎮勝:企業涉及案件時,往往會筋疲力盡、消耗元氣。法律預防的作用:讓企業在“開車的時候,不闖紅燈,按照規則行駛”。企業想要在前行的道路上穩健發展,法律風險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課題之一。企業法律風險管理,一句話歸納就是“鎖住企業利潤”,在法律界定的范圍內,合理合法維權。
《法人》:你認為法律風險管理的春天來了嗎?
魏鎮勝: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契約精神已深深烙印在每個人心中,民眾的法律意識已經形成。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建立國有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制度的意見》 ,要求國有企業進行法律風險管理 。另外,要求縣級人民政府必須聘請法律顧問。
如今,運用法律關系來處理各個方面事務,已經成為市場需求。市場在變,社會在進步,人們的認知已經與過去完全不一樣了。這種認知,導致法律業務的改變或者增加。在黨和國家政策引導下,法律服務市場需求不斷擴大,及早聘請律師指導法律問題的意識得到增強。所以,就這幾個方面來說,法律風險管理的春來的確到來了。
《法人》:你如何看待律師思維的轉變?
魏鎮勝:律師其實也是在燃燒自己的生命和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律師如何實現自身價值最大化,對社會產生更大價值?這就需要律師的思維向法律風險管理轉變。比如,我們集中總結一些經驗或者合同模板的簽訂,以后可以應用在不同企業的服務中。也就是說,把我們的經驗和總結轉變成“法律產品”,且這些產品是可以“批量生產的”,然后服務于企業的履約過程中,增強企業利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意識。一般來說,至少能夠預防企業10%–20%左右的風險,這就是律師思維的轉變。
《法人》:律師培訓的作用和目的是什么?
魏鎮勝:我們的目的是想整體提升中國律師的執業水平,這是我的情懷和夢想。我一個人的力量也許有限,但是貢獻出點兒的綿薄之力,為律師培訓“添磚加瓦”是應盡的職責。我認為,律師群體象征著一個國家的法治進程程度,而我們培訓的目的,當然也是為了提高律師的執業水平,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企業和老百姓。我發自內心的一句話是:希望我們的律師要致力于成為“一名讓企業沒有官司可打的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