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法人》全媒體記者 何睿 整理
反腐電視專題片《國家監察》近日開播,第一集“擘畫藍圖”中,披露了茅臺集團原黨委書記、董事長袁仁國被查的諸多細節。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法規室副主任夏曉東介紹,2009 年茅臺酒價格一路高漲,非常緊俏,貴州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長王曉光也動了借酒生財的這個念頭,他通過時任茅臺集團總經理袁仁國等人先后為家人和其親屬獲取了4 家茅臺酒特許專賣店經營權。
專題片介紹,7 年來,4 家專賣店共獲得131.48 噸的茅臺酒定額指標,獲利4000 多萬元。此外,王曉光假借61 家單位名義,找袁仁國又批得不少額外指標倒賣獲利。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研判,這不僅反映了茅臺集團部分領導干部也涉嫌違紀違法,更反映出了圍繞茅臺酒的種種亂象,就此向黨中央提交了專題調研報告。黨中央要求嚴肅整治領導干部利用名貴特產類特殊資源謀取私利問題。
袁仁國在茅臺集團40 多年,從一名釀酒車間工人一步步走上一把手崗位,隨著職務的提升,他開始利用手中權力違規批專賣店、批“后門酒”,謀取巨額私利,最終走向違法犯罪。
貴州省紀委監委專案組工作人員劉勃在專題片中介紹,袁仁國每年預留了一定量的酒,就是計劃外批酒,那么這樣本身就在制度安排上造成了一種權力的尋租空間。
袁仁國一方面把茅臺經營權作為搞政治攀附、撈政治資本的工具,違規為甘肅省委原書記王三運、貴州省原副省長王曉光等人及其親屬辦理茅臺酒經營權并增加配額指標。另一方面也大肆謀取私利。自2004 年以來,僅袁仁國妻子和兒女違規經營茅臺酒就獲利2.3億余元。一大批經銷商、供應商千方百計和袁仁國拉關系、搭人脈,大搞利益輸送,袁仁國辦公室外的走廊,曾經每天門庭若市。

茅臺集團原黨委書記、董事長袁仁國受審 資料圖片
袁仁國在專題片中回憶說,“那個時候想拼命接近我的人很多,一天找我的起碼有四五十個人?!?/p>
劉勃表示,有個經銷商為了討好袁仁國,他送給袁仁國一個定制的5 公斤的金鼎,然后上面還刻了一句詩,這句詩是清朝貴州的一個詩人寫的,里面有一句就是“酒冠黔人國”,當然這里面的“人”是人民的人,但是給他做金鼎的,把這個“人”就換成了袁仁國名字中的“仁”字,“酒冠黔仁國”,來討好他。
稀缺特殊資源的審批權,成為“茅臺亂象”的重要根源。袁仁國執掌茅臺集團多年,用他自己的話說,既是“茅臺亂象”的制造者、帶頭者,也是參與者、獲益者。
袁仁國在專題片中說:“我知罪、認罪、悔罪,我希望通過我的事情對茅臺集團的整改提供一些制度上的反思,從制度上鏟除腐敗的土壤?!?/p>
專題片介紹,貴州省委堅決貫徹黨中央指示,對茅臺亂象進行專項整治,截至2019 年9 月底,已查處相關問題291 起、處理282 人,其中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機關47 人。針對“審批權”這個關鍵風險點,貴州省出臺一系列整治措施,對現有專賣店、經銷商進行全面排查,至今已取消500 多家通過“走后門”獲取經營權的專賣店,并決定今后不再新增專賣店。同時,徹底取消批條零售,從制度上消除權力尋租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