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羽來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來,我國銀行業密切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項目,積極參與沿線金融大動脈加快構建,穩步推進國際業務發展和機構網絡建設,不斷拓寬服務渠道。隨著人民幣國際化戰略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沿線國家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基于市場化合作原則的商業性金融正在成為主流和未來趨勢。
我國商業銀行在“一帶一路”沿線的布局
“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與沿線國家的互融互通和商業銀行國際化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區域、廣泛的客戶群體與難得的海外發展機遇。完善國際化機構布局,深耕國際化業務成為商業銀行未來新的利潤增長點。目前,中資銀行業在沿線國家覆蓋網絡日漸完善,沿線金融大動脈初現雛形。
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是“一帶一路”沿線擴張的主力軍?!耙粠б宦贰毖鼐€已成為近年我國商業銀行國際化布局區位選擇的重點,以國有四大商業銀行為代表的大型銀行是我國銀行業國際化進程的重要力量。截至2018年末,四大行境外機構已覆蓋40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機構覆蓋率超過40%。四大行的機構沿線布局占中資銀行總數的88%,中資金融機構在“一帶一路”沿線擴張的主力軍(見表1)。
作為國內最大商業銀行,工商銀行穩步推進全球網絡布局與渠道建設,設立境外分支機構426家,已覆蓋全球47個國家和地區,在"一帶一路"沿線21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31家分支機構;中國銀行境外機構已覆蓋56個國家和地區,包括23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境外代理行數量已經達到1600余家,其中在“一帶一路”沿線有約500家代理機構;建設銀行與14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金融機構建立聯系,基本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業銀行在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18家境外機構和1家合資銀行,其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機構6個,總計與139個國家和地區的1613家機構建立了總行級代理行關系。
中國銀行是同業內國際化、綜合化程度最高的中資商業銀行,2017年境外營業收入在集團總營業收入中占比高達29.95%,2018年稍有下降,為22.78%,同時中行境外營業利潤和利潤總額也領先國內同業。作為國內最大的商業銀行,工商銀行境外機構營業成績也較為突出,2018年境外機構營業收入超過集團總收入10%。2018年,國際金融市場波動較,大全球經濟總體延續增長勢頭放緩,經濟增長同步性總體下降。面對嚴峻復雜的經營環境,四大行的境外機構營業收入、利潤在集團中的占比相較于2017年稍有降低(見表2、圖1)。
作為國際化、綜合化程度最高的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應發揮先導性作用,分享國際化發展的社會資源,與其他商業銀行勠力同心,合力推進銀行業金融機構在“一帶一路”的沿線布局。
中小商業銀行正加快“一帶一路”機構布局的進程。除了四大行,國內中小股份制銀行也在提升其國際化程度。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也在積極加大“一帶一路”建設投資。但其融資金額及投資沿線國家的項目數量與工行、中行等還存有較大差距,且機構布局簡單,更多還停留在海外網點鋪設階段(見表3、表4)。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以來,中資銀行業沿線國家的機構數增長顯著。2013年末,沿線僅有45家一級分支機構。截至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有125家中資銀行一級分支機構,機構數增加了178%,沿線國家覆蓋率也提升了10%。從區位分布上看,中資銀行機構在東盟和東亞的布局密度較高,中亞、大洋洲、歐美地區的布局則較稀疏。我國商業銀行布局重點集中在東盟地區和波斯灣沿岸地區,已全面覆蓋東盟10國,共設有34
家分支機構,約占“一帶一路”沿線機構數的30%。其次集中在西亞發達地區,共設有13家分支機構,而較少涉足南亞、西亞地區。我國商業銀行在“一帶一路”沿線的機構布局覆蓋網絡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的國際化發展
商業銀行在設立每一個境外分支機構之前,都會評估其進入難度以及未來的市場前景,論證其可行性。而東道國銀行業的開放程度是影響區位選擇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外資銀行進入母國市場。本文采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提出的服務貿易限制指數來表示銀行業的開放程度。如表5,其中1是指存在行業限制,0表示不存在行業限制。此數值越高,表明該國的銀行業開放水平較低,限制較多,進入難度大。
根據表5全球主要國家的銀行業限制水平可以看出,印度、印尼、巴西等排名1至15位的國家,其指限制指數都超過了平均水平(0.237),說明這些國家對外國銀行的進入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而拉脫維亞、愛爾蘭、西班牙等排名靠后的國家,該指數數值較低,表明這些國家的銀行業開放程度較高,更有利于我國商業銀行的進入。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境外機構分布多集中在即銀行業限制低的國家,而在銀行業限制指數較高的國家中設立的分支機構數目少,說明東道國銀行業的限制對我國商業銀行國際化經營的區位選擇產生了一定影響。
“一帶一路”對商業銀行機構布局區位選擇的影響。盡管沿線國家面臨著經濟轉軌和社會轉變的不同挑戰,但經濟發展始終是各國人民的共同期盼。沿線各國自然資源和產業結構差異較大,經濟存在較強互補性。同時,“一帶一路”需要巨量的投融資服務以及配套的金融服務,有助于國內商業銀行的拓展沿線的國際化經營。根據亞洲開發銀行估計,“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未來10年的基建投資需求將達到8萬億美元。大批跨境公路、鐵路、海上、空中航線、光纜、油氣管道以及互聯網等方面的大型基建設施將全面啟動。我國商業銀行可為能源、運輸、通信和電力等行業及其上下游相關領域項目建設等提供融資服務,拓展投資機會。
但我國商業銀行國際業務發展起步較晚,制約銀行業發展的重要原因有沿線復雜的地緣、政治、經濟環境。此外,金融業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我國商業銀行在海外布局過程當中面對參差不齊的發展水平,需要采取不同的步驟開拓當地市場,因地制宜的發展戰略限制了整體化海外布局的快速推進。
商業銀行國際化發展戰略的實施。國有商業銀行很早就確定了發展的國際化戰略,并將其作為指引積極推進境外布局。但各家商業銀行的國際化經營戰略通常為長期目標,缺乏不同時期或發展階段的具體規劃。根據表6各商業銀行國際化發展戰略可看出,各家銀行的布局戰略也呈現出高度趨同的現象。此外,香港通常被作為商業銀行國際化進程的第一站,在港的中資銀行是銀行國際化區位布局的觀察窗口。由于大部分中小型、城市商業銀行尚未提出明確的國際化布局區位戰略,通常是追隨大型商業銀行,在成熟的金融市場,如香港、新加坡、倫敦等建立代表處。
各主要商業銀行應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重大發展機遇,實施差異化的國際化發展戰略,揚長避短,分工合作,采取不同的步驟開拓當地市場并展開區域合作,在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穩步推進背景下,加快沿線國家的布局,形成一個全面覆蓋的機構國際網絡體系。同時加強在相應地區的本土化經營,提供專業高效的金融服務,來滿足沿線國家建設需求。如沿線多數國家是全球重要糧食產區,我國農業銀行應充分發揮“服務三農”的特色和優勢,將支持農業企業“走出去”作為國際化經營重要方向,深化三農國際服務。
商業銀行國際化機構布局的區位選擇
從國家戰略大局出發,我國商業銀行應抓住“一帶一路”契機,積極實施海外拓展,培育強大的海外商業存在。積極主動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企業“走出去”需求,鞏固并提升“以亞太為中心,歐美為兩翼、拓展全球布局”的覆蓋面。發達國家金融發展成熟,具備設立分支機構的條件,如巴黎、倫敦、蘇黎世等經濟發展水平高的發達地區,商業銀行金融機構更容易形成集聚效應并拓展新業務,獲得投資機會。發達國家地區對于外資銀行的準入管理趨嚴,我國商業銀行更應緊跟進國家政策導向,擇機推進在發達地區的機構布局。商業銀行可以在挖潛傳統重點區域基礎之上,通過自主申設、投資入股、戰略并購等多種靈活的方式在發達地區設立更多的機構網點,持續完善全球機構布局。
根據目前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地區合作情況,以及2018年全球形勢的變化,亞洲區是銀行業國際化布局區位選擇的重點區域,東南亞和中亞、中東歐地區是未來我國商業銀行需要關注的重點。
以新加坡為中心發揮對東南亞地區的輻射作用
在“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中,東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加坡又地處東南亞腹地,是東盟地區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及外匯交易中,具備國際化的金融環境,銀團二級市場較為活躍,是商業銀行國際化經營首選地之一,是我國商業銀行進軍東南亞及南亞市場的天然橋頭堡。東南亞地區11國處于“一帶一路”的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是中國西南通往印度洋的重要通道,也是我國的重要能源合作地區和經濟貿易合作地區。東南亞及亞太地區擁有大量的被并購標的和自然資源,中資公司通常在新加坡設立機構對新加坡、澳洲、甚至歐洲標的進行收購,此過程離不開商業銀行提供的金融服務。
巨大的經濟建設需求離不開金融業的支持,我國商業銀行可積極關注與東南亞交通能源建設方面的合作項目,為地區貿易交流提供融資及資金清算服務。目前,在全球14個清算行安排中,7個在“一帶一路”沿線(港澳臺、卡塔爾、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未來,構建以新加坡為中心,輻射亞洲地區的人民幣清算安排是銀行業發展的重點方向。我國商業銀行需根據與該地區合作項目的類型,積極調整支持戰略,不斷優化境外銀行業務結構。
以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為突破口,輻射中亞、南亞、中東歐地區
中亞五國位于歐亞大陸腹地,地處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核心區域,扼守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中亞五國,包括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以及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是習近平主席“一帶一路”構想的首倡之地,也是古絲綢之路交通要道,是“一帶一路”陸上出口的首站,并且與我國地緣比鄰,且雙方具有穩定的政治關系,是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重要目的地。同時,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礦產價格持續走低,資源依賴型的中亞五國迫切需求資金以滿足自身發展,而現有的國際組織對該地區的能源和基礎建設各方面的支持乏力,因此,中亞各國與中國金融機構合作的意愿增強。
哈薩克斯坦石油和煤炭資源儲備豐富,土庫曼斯坦油氣資源儲備豐富,里海發現了全球第二大油田,我國商業銀行可以以中亞各國的能源資源儲備為基礎,根據與該地區的能源項目基礎建設需求,提供具體的戰略和資金支持。然而,目前在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暫未開立中資銀行。與俄羅斯、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相比較,我國在中亞五國金融業的投資微不足道。
我國商業銀行可將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外交、經貿友好伙伴國為突破口,積極推進在中亞地區的機構布局,輻射南亞、中東歐地區,完善沿線金融服務。尤其要在加大在卡塔爾、阿曼、約旦、黎巴嫩等其他國際大行已布局的地區的投入,形成較為完善的全覆蓋的機構網絡體系,完善多層次的跨境、跨業、跨市場金融服務,推動銀行業的國際化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資產負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