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興偉

無論是廣東省內的脫貧攻堅戰,還是與多個省份的對口幫扶,廣東技工院校開展技能扶貧的行動無所不在。
扶貧攻堅 “百團大戰”
當打贏技能扶貧攻堅戰的號角剛一吹響,廣東省人社部門就身體力行,進行戰略謀劃,匯聚起全省技工院校技能扶貧的強大合力。
全省156所技工院校,全部投入戰斗。
廣東省人社部門要求,各地、各技工院校要成立由單位一把手任組長的工作領導機構,確保技能扶貧工作有序有效開展。
同時,廣東省人社部門還從健全機制到精準施策,從加大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力度到謀劃攻克深度貧困堡壘,向全省技工院校發起了技能扶貧攻堅戰的總攻令。
在明確目標,細化責任的同時,廣東省人社部門出臺了《關于實施技工院?!鞍偾f”精準技能扶貧工程方案的通知》,建立了“百千萬”精準技能扶貧對接機制和“八優先”精準對接幫扶機制。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攻堅克難,就一定要讓人民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廣東省人社部門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在廣東,有職業技能提升意愿的貧困家庭子女,可以100%得到免費技工教育和技能晉升培訓,100%推薦就業。
2018年,廣東省技工院校共招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5000多人,培訓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近2000人次。目前,共有1.4萬名(含省外貧困生)在校免費就讀。
讀技校,不僅免學費,而且還有國家助學金,技能精準扶貧政策,而今,這些政策在廣東幾乎已經是家喻戶曉。
新任務需要新理念,新挑戰求索新實踐。
落實技能扶貧目標任務,廣東省粵東技師學院建立了“一專業系幫扶一鎮、一教師幫扶一家”精準技能扶貧機制,并深入開展技能扶貧宣傳和招生工作。
深圳技師學院與深圳市銀寶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全國首創“新型學徒制”智力扶貧新模式,學生免費入讀、企業每月發2000元,家庭脫貧進度提前3年。
既扶到“點”上,更要扶到“根”上。技能扶貧激發了廣東技工院校開展技能扶貧的創新活力。
建立教師結對幫扶貧困學生“一對一”幫扶機制,在國家資助政策、扶貧生活費補助基礎上,廣東的很多技工院校還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扶貧助學體系。
優先推薦貧困生到勤工助學的崗位,免除貧困生住宿、書本、校服等費用,解決貧困生生活上的困難,就是很多技工院校在開展技能扶貧工作中的一個生動實踐。
廣東省新聞出版高級技工學校安排貧困生到學校食堂勤工儉學,惠州市技師學院制定學院精準技能扶貧對接招生方案創新提出,對建檔立卡貧困生實施免學費、免雜費,享有國家助學金、生活補助金的“兩免兩有”就讀政策。
脫貧攻堅猶如爬坡翻山,越往后越難。
然而,解碼技能扶貧的廣東奇跡會發現,這一切的源泉和動力,都在于廣東省人社部門和廣東技工院校為人民謀幸福的不變初心。
擼起袖子 迎難而上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
遙望前路,廣東省人社部門和很多技工院校也清醒地意識到,現有貧困大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脫貧攻堅越往后難度越大,難啃的硬骨頭也會越來越多。
脫真貧、真脫貧,精準施策是基本方略。
完善補貼發放政策,對于貧困技校生生活費補助資金,在中央和省相關文件明確予以補助后,廣東省人社部門及時會同相關部門協商,協調省教育、財政、民政、扶貧和殘聯等部門聯合出臺《關于做好廣東省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資助工作的通知》,明確各部門資金補助對象、標準、程序保持一致。
當生活費補助資金下達后,廣東省人社部門積極協調聯合省財政部門印發通知督促各地按時足額發放生活費補助資金。
2018年起,當生活費補助由學生學籍地發放轉為戶籍地發放后,廣東省人社部門隨即發文明確了生活費補助屬地職能、申報程序、資金撥付、發放和清算等,確保生活費發放方式轉變不會影響補助資金正常發放。
當發現因新增貧困技校生、地市墊支當年度省級生活費補助時,廣東省人社部門又及時聯合相關財務部門核準各地墊支金額,并發文明確統一在下一年度省級預算中予以補足,為各地落實貧困技校生生活費發放解決后顧之憂。
穩脫貧、不返貧,提高脫貧質量是關鍵。
確保信息準確,廣東省人社部門主動與省扶貧部門、廳信息中心對接,建立數據對接機制,并及時推送各地各院校,確保做到“兩個到位”。
一是精準識貧到位。以省扶貧辦提供的扶貧數據為主要依據,廣東省人社部門對有入讀技工院校的貧困家庭子女進行認真摸排,全面摸清底數。
二是需求掌握到位。在前期宣傳引導的基礎上,準確掌握貧困家庭家長和學生(含已在讀技工學校貧困學生)的真實意愿,如擬就讀的技工學校、就讀的專業等方面的情況,確保有意愿入讀技工學校的貧困家庭學生100%入讀。
肩負歷史重任,面對現實考驗,廣東人社部門積極加強與省內有關技工院校溝通,確認學生學籍信息和生活費補助的發放情況,精確查實每個學生是否符合發放條件和核定發放金額,確保不多發一分、不錯發一人。
“粵菜師傅” 攜手奔小康
民以食為天。
當“粵菜師傅”從廣東走向全國的時候,“粵菜師傅”不僅是最吃香的職業,而且也是技能扶貧的一條捷徑。
門檻低,收入不低。推進粵桂“十三五”幫扶脫貧攻堅計劃,江門市對口廣西崇左市“攜手奔小康”扶貧協作,江門市技師學院目前已經安排崇左市籍學生27人。今年9月,還招收了18名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天等縣、龍州縣的學生就讀。
根據江門——崇左扶貧協作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江門市技師學院作為廣東省“粵菜師傅”培訓基地,主動承擔起“粵菜師傅”工程聚焦精準扶貧、助力脫貧致富的任務。
2019年4月,江門市技師學院派遣省級烹飪名師區溢培及教學團隊參與廣西崇左天等縣對口精準扶貧工作,為天等縣的180名貧困學員開班授課,共到8所學校進行招生宣講12場,參加學生超過3000人。
2019年7月,江門市技師學院參與四川甘孜州瀘定縣對口精準扶貧工作,開展為期15日的“江門-甘孜瀘定縣第一期“粵菜師傅”培訓班,37名來自甘孜州瀘定縣各村開農家樂的村民參加了培訓。
對優秀學員所開辦的農家樂或餐館,江門市授予“江門·甘孜‘粵菜師傅創業示范點”牌匾,由授課師傅或所屬培訓機構給予長期的結對技術支持。
現在,培訓點、研修工作站、創業示范點三大載體,已經成為廣東江門持續開展“粵菜師傅”技能扶貧進甘孜的重要抓手。
粵菜味道各有不同,但“粵菜師傅”技能扶貧的目標相同。
2019年1月至今,汕頭技師學院先后在汕頭市潮陽區、龍湖區、濠江區、潮南區、澄海區等開展“潮菜師傅”短期專項技能培訓,主要培訓“潮菜”、“潮汕小吃”,培訓總人數達491人。
梅縣技工學校大力實施“客家菜師傅”工程,將“客家菜師傅”工程與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相結合,以培養客家菜師傅為重點,全力推進各項工作。
2018年11月,廣東省輕工業技師學院與廣州漁民新村餐飲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成立“廣東粵菜學院”,面向社會、對口幫扶單位、貧困鄉鎮村民,現已開展粵菜相關教育培訓6期培訓班,共培訓學員291人。
開展“粵菜師傅”對口幫扶師資培訓班,將粵菜文化帶到新疆、西藏,讓更多人透過粵菜體驗廣府文化和嶺南文化的風采,為“粵菜師傅”工程走進新疆、西藏,助推省際“粵菜師傅”技能扶貧項目的實施打好基礎。
連樟村是廣東省重點幫扶對象,廣東省輕工業技師學院培訓邀請漁民新村藝都店行政總廚黎家輝,向連樟村學員們講解做菜技巧,傳授粵菜制作方法。培訓后,學員們不僅制作了“白切雞”“紫蘇田螺燜鴨”“秘制紅燒豆腐”“老干媽啤酒燜鴨”“春筍炒五花肉”“反沙芋頭”“電飯鍋焗私房雞”“秘制紅糖土豬肉”等經典菜式,而且還根據當地食材創新制作了新菜式——蔥油淋開屏鱸魚。
培訓結束后,有1位學員將學到了經典菜式做成自己農家樂餐館的招牌菜,受到了村民和吃飯群眾的好評,經營狀況比之前更加好了,經濟收入也比以前更多了。
“粵菜師傅”培訓為開發生態鄉村旅游項目奠定了人才基礎,為尋找就業創業增加新途徑,幫助更多人和更多地方實現了脫貧致富。
一邊輸血 一邊造血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在開展技能扶貧的對口幫扶過程中,廣東經驗和廣東模式,開始輸出到更多省市和更多院校。
2015年11月,新疆喀什地區技工學校通過高級技工學校評審;2016年5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社部門組織專家對喀什地區技工學校升格技師學院進行專家評審;2017年4月,喀什技師學院順利掛牌。
就是這樣高的廣東效率,就是這樣快的中國速度。
三年對口援助,喀什地區技工學校不僅實現了由普通技工學校到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的三級提升,而且每年還可以為當地培養4200多名技工。
跨越千里,山海情深。
站在喀什技師學院同學們升起的國旗下,從千里之外——廣東省輕工技師學院過來援疆、現任喀什技師學院副院長曹衛國告訴記者,一場偶然的校園時裝秀讓他發現,很多維吾爾族女孩子都特別喜歡美發和時裝,因此,也讓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把世界技能大賽的美發和服裝技術項目引進到喀什技師學院。
從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院長馮為遠第一次帶領世界技能大賽冠軍、專家、教練來到喀山技師學院,廣東冠軍的勵志故事讓更多邊疆的同學所熟知。從美發項目到時裝項目,更多世界技能大賽的專家和教練開始走進新疆。
推動省際對口技能扶貧,廣東省人社部門在新疆喀什成功打造了一個新樣板。
2014年,廣東省人社部門和新疆人社部門簽署技工教育對口幫扶合作框架協議書,對口援建喀什地區技工學校的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教學設施設備規劃、技師學院申報策劃等。
2014年以來,廣東省人社部門組織專家到新疆85人次,選派55人次骨干教師赴喀什開展師資培訓,培訓當地教師400人次,培養骨干教師60名,援建10個重點專業、8個實訓基地。
從2017年起,廣東省人社部門繼續加快對援疆項目的推進,在第八批援疆工作隊中,廣東省人社部門選派出1名資深技校專家任喀什技師學院副院長,6名優秀教師到喀什技師學院任教。
把責任扛在肩上,把工作抓在手上。
2016年,廣東省人社部門又與西藏人社部門簽訂了《對口幫扶林芝市技工學校項目協議書》,大力支持林芝市技工學校建設。
2017年,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接收林芝10名教師赴粵進行2個月的3D打印設備使用與操作培訓。
2018年,廣東省人社部門組織廣東省城市建設技師學院、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教師赴林芝各舉辦一期技能培訓班,并接收林芝市10名教師赴廣東省城建技師學院進行培訓。
加快推進林芝市技工學校項目建設,廣東省人社部門多次組織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廣東省技工教育專家團隊赴林芝市,對接具體幫扶事項,實地調研和開展有關教育教學、師資隊伍建設等相關事宜。
“所需”與“所能”結合,“輸血”與“造血”并重,廣東人社部門根據國家的需要,又把技能扶貧的觸角延伸到了云南、貴州、四川、黑龍江、廣西……
與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省區東西部扶貧協作,廣東省人社部門遴選了廣東省10所辦學實力較強的技工院校對口幫扶廣西,對口招收了1000多名廣西農村貧困家庭初高中畢業生,來粵讀書并優先安排在廣東就業。
積極參與東西部扶貧協作,廣東嶺南現代技師學院主動承接廣州市黃埔區政府東西部扶貧協作任務,2018至2020年期間接納貴州省國家級貧困縣三都縣150名家庭貧困少數民族初中畢業生免費就讀。
珠海、東莞、中山也與對口幫扶的市縣建立了精準技能幫扶協作機制。
珠海市技師學院對云南怒江州實施“雙百工程”,采取“0+3”或“1+2”模式開設“怒江班”。目前,共有201名怒江籍學生免費入讀。東莞市技師學院招收云南昭通籍“兩后生”172名,并通過互派教師學習交流的方式,對昭通技工學校的師資建設、教育教學、專業建設進行幫扶。
發揮廣東技工教育的旗幟作用,廣東省人社部門積極探索技工教育技能扶貧實現精準幫扶、“造血式”幫扶、擺脫代際貧困的有效方式,積極開展省際扶貧。
組織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等4所技師學院定點幫扶安徽金寨技師學院,組織專家組52人次赴安徽指導技師學院建設工作,幫扶金寨技師學院建設7個省級一流專業,選派5名教師赴安徽支教,接收29名管理干部、教師來粵學習,推動了金寨技師學院整體辦學水平的提高。
落實粵黑兩省人社工作對口合作框架協議,廣東省人社部門組織了5所技師學院和黑龍江5所技工院校建立對口合作機制,在師資隊伍建設、一體化教學改革、技能大賽等方面開展多元化合作。
制定《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粵菜師傅”省際技能扶貧協作工作方案》,廣東省目前正積極對接廣西、貴州、云南、四川、西藏、新疆6省區,開展“粵菜師傅”省際扶貧協作。
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改變如此多人的命運;在難度如此大的條件下,創造如此輝煌的成就,廣東堪稱史無前例。
目前,廣東省扶貧幫扶?。▍^)數、在校外省貧困生數兩項指標均居于全國前列,廣東為服務國家扶貧開發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撐。
(來源:廣東省人社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