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曲 樂封磊
摘 要:隨著《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發布,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邁入了新的歷史時期。技工院校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過去的過程化評價試點工作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存在基于崗位需求的考核不夠全面、崗位能力考核占比較小等問題。本文以汽車維修專業為例,通過對技工院校過程化評價體系建設的研究,提出為解決這些問題,在下一步的過程化評價模塊設置中注重加入工學交替、校內工學結合課程和崗位需求的考核模塊,以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汽車維修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技工院校 過程化評價 汽車維修專業
隨著《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發布,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邁入了新的歷史時期。技工院校是技術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如何對在校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和評價成為人才培養過程中面臨的重要問題。過程化評價做為人社部門一項試點工作,對于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山東省過程化評價模式首批試點院校濰坊市技師學院汽車維修專業高級工培養方案為例,探討過程化評價模塊設置的步驟和方法。
一、汽車維修專業過程化評價試點的現狀
2016年,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第22號文件提出“要完善技能人才評價機制,根據技能人才培養特色和用人單位崗位要求,在濰坊、青島、煙臺三市部分技工院校開展職業資格過程化評價試點。”筆者所在的濰坊市技師學院被確認為首批試點院校,開展了包括汽車維修專業在內的5個專業的過程化評價試點工作。截止到2019年,筆者學院汽車維修專業已試點施行過程化評價考核近2年的時間,過程化評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建立了過程化評價體系成績錄入網絡平臺,規范了過程化評價理論考試和技能考試的時間和模塊,初步建立了汽車維修專業在內的五個專業的過程化評價實施方案和教學方案的試用方案等。但是試用版過程化評價的模塊設置仍然不夠完善,具體表現在:
第一,對基于崗位需求的典型工作任務的考核不夠全面。現階段過程化鑒定主要依托學校開展,在制訂計劃的過程中主要依托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標準和學校課程開展,企業參與建設考核方案不夠全面深入,對于基于企業崗位需求的典型工作任務提煉不夠。
第二,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考核比重偏小。過程化評價體系作為一項基于職業資格證書的考核評價體系,應包含國家職業資格鑒定標準中關于崗位工作的職業能力考核。現階段試用版的考核方案對于學生的考核內容主要來自校內一體化教學模塊,對于學生職業能力的考核方法和模式仍需進行進一步的探索。
第三,沒有將學生參與教育實習和頂崗實習的工學交替課程納入評價體系。技工院校的學生最終的歸宿是企業,技工教育的特色是工學交替、一體化教學改革。試行的過程化評價體系中只針對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進行綜合分析,沒有將學生到企業參與教育實習、頂崗實習等工學交替課程的相關內容納入到評價體系,沒有足夠引入企業專家自主評價相關內容。
二、造成過程化評價完善的原因分析
過程化評價的本質是通過教學模式的改革改善技工院校培養的技術人才評價不全面不客觀的問題,在最初制定過程化評價模塊時主要參照人社部教學大綱的指導意見,結合世界技能大賽的模塊制定的教學大綱。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標準是國家考核技術工人的國家級標準體系。世界技能大賽是最典型、最先進的工作任務,對于過程化評價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價值。但是這種評價方案對地方經濟發展和企業的需求針對性不足。技工院校培養的技能型人才與企業不能實現無縫銜接。
雖然這種評價方案能夠實現對學生的技能和理論知識更客觀更全面的評價,但是該方案的制定對于實際企業需求和學生的崗位能力評價不明確。以汽車維修專業為例,對于學生的考核包含了從整車維護保養到發動機拆裝測量、從單一的發電機維修到整車的電氣電控故障排除等由淺及深由單一到綜合的模塊考核要點。這種考核對于學生在一線崗位中完成典型工作任務和具備的職業素養的考核仍然不夠完善。
同時,隨著技工院校一體化教學改革的深入和工學交替教學理念的出現,將工學交替與過程化評價相結合,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考核將更加全面。例如一名汽車維修學生參與到汽車維修企業的教育實習中去,那么他在教育實習的崗位上是否具備了企業要求的專業技術能力,是否具備中級工、高級工、預備技師等職業資格考核標準中要求的能力水平。是否具備了汽車維修工人的職業素養,這些內容需要企業專家的參與。筆者大膽提出,在過程化評價體系中可以拿出一定比例的靈活考核模塊,讓企業冠名班的同學接受企業自主評價,由企業確定學生應具備的崗位能力,在學生進行教育實習或頂崗實習時,指定某一段時間進行平時表現與集中考核的過程化評價。
最后,由于過程化評價在全國范圍內沒有成體系的參考依據,在實施過程中依然缺乏實際操作經驗。需要在不斷探索和實踐中總結經驗,完善考核方法。
三、未來過程化評價教學考核模塊設置的方向
過程化評價的最終目標就是為社會和企業培養具有新時代工匠精神的一流技術人才,在此基礎上不斷優化過程化評價指標體系,將育人、育德和育才結合起來,開展更廣泛更深入的過程化評價模塊設置。筆者認為,在未來的教學和考核模塊設置中,除基礎的技術和職業素養學習模塊外,應更多面向企業一線、面向崗位需求、面向實用價值。在此基礎上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加入工學交替、企業自主評價模塊。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關于“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的內容中明確提出堅持知行合一、工學結合的要求,指出借鑒“雙元制”等模式,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過程化評價體系以《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為最新的領導綱領,在未來的過程化評價中加入工學交替課程和企業自主評價模塊。以汽車維修專業為例,加入學生在教育實習期間基于崗位需求的企業評價模塊,將學生在實習中是否適應汽車維修崗位、是否可以完成汽車維修任務加入到評價中,并占到相應比例。
第二,繼續加大校內工學結合課程改革及在過程化評價中的占比。近年來,以“廣東模式”為樣板的一體化教學改革如火如荼,對于技工院校的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廣東模式”的一體化教學改革是基于CBE的課程,對于學生的技能實踐水平提升很大。過程化評價體系在充分借鑒和吸收“廣東模式”優勢的基礎上嘗試建立以學習領域課程為基礎的一體化課程。利用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模式對于學生評價的多元化,將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的每一個模塊與過程化評價相結合,開發符合過程化評價要求的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校內工學結合課程,并將其評價按照一定比例列入過程化評價體系中,提高過程化評價體系對技能人才評價的全面性,實現技能型人才終生學習的目標。例如一名高級工畢業的汽車維修工人,在經過過程化評價后具備了高級工的水平,那么在其在企業工作一段時間后,具備通過企業實踐和自學等能力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達到技師甚至高級技師的職業技能水平。
第三,在過程化評價體系中加入崗位需求的內容中。原有的汽車維修專業崗位需求考核內容多在于其基礎課程的學習中,不能體現其在崗位當中的實際表現,借鑒英國職業資格鑒定制度的考核方法,加大崗位需求評價占比,反映技術工人在工作崗位中的實際表現,更有利于全面評估技能型人才是否可以勝任該崗位工作任務。
經過幾年的摸索,過程化評價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對于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為了更好地推動過程化評價工作,必須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及時調整原有實施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增加更多的面向企業一線的考核模塊,使技工院校的育人標準達到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劉華堂,劉成平,竇煜明.對技工院校學生技能鑒定實施過程化評價的實踐與研究[J].山東紡織經濟, 2017(4).
[3]李源,曲樂.技工院校過程化技能鑒定改革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21).
(作者單位:李源、曲樂,山東省濰坊市技師學院;封磊,濰坊瑞德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