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衛東
2008年爆發的美歐金融危機,給財富管理市場帶來了很多新的挑戰,如何贏得財富所有者的信任、有效管控風險、降低管理成本、回應新的投資原則與監管要求,以更好地服務于客戶利益,成為財富管理者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焖侔l展的人工智能(AI)所展現出的強大、高效、多維的能力及其不斷增加的廣泛適應性,使得它越來越受到財富管理者的青睞,成為財富管理者應對新挑戰的重要憑借之一。貝萊德公司(Blackrock)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近年來,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在資產管理領域的應用越來越普遍,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梢灶A見,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在自然語言能力、機器學習能力等方面的突破,人工智能將會越來越成為財富管理領域的核心工具。
但是,人工智能的應用在很多方面也將改變傳統財富管理模式,新模式在突出、強化人工智能作用的同時,在某種程度上將改變甚至弱化財富管理者的作用,并進而改變客戶對財富管理者的期待及其與財富管理者之間互動的方式與內容。管理模式的改變在很多方面對傳統的財富管理法律關系的假定前提將會形成沖擊,從而要求對這些法律關系及相關的法律問題進行調整或重新界定。
財富管理者的信義義務是財富管理賴以存在與發展的基石之一。如何調整財富管理者信義義務以適應人工智能應用所帶來的財富管理模式的改變,是人工智能在財富管理領域普遍應用的一個重要前提,應予以充分的重視。
人工智能與信義義務的范圍與責任主體認定
在所有類型的信義關系中,受托人對委托人負有信義義務,這是各國法律上的普遍規定,也是學術上的共識。信義義務發揮著兩方面的作用,首先是保護委托人的利益,在委托人的財產交付受托人持有、管理與處分的情況下,如果沒有信義義務的保障,委托人的利益將處于巨大的風險之中;其次是免除管理者的無限責任,管理者在履行了信義義務的情況下,除非法律與合同另有規定,管理者對受托管理的財產的損失不承擔法律上的責任。
在財富管理關系中,信義義務的主體是財富管理者,傳統上其信義義務的責任范圍涵蓋所有的財富管理行為,這是因為在實踐上,財富管理的每個環節、每個方面都處于管理者的控制之下,每個管理行為都是由財富管理者親自或委托他人做出的,對行為的事實與法律依據及預測性結果都(應當)十分清楚,委托人的委托財產受管理者行為的直接影響,財富管理者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是法律上與道德上的應有之意??梢哉J為,傳統上財富管理者對財富管理的所有方面與所有行為都負有信義義務的前提,是管理者對財富管理過程與技術的全面掌控。
但是,人工智能在財富管理領域的應用,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這一前提。人工智能應用已日益擴大到財富管理的每一個方面,包括資產管理、財務顧問、投資決策、客戶服務等。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人工智能的機器學習能力、自律能力與數據收集與處理能力越來越強,雖然從財富管理全景上看,它仍然是工具性的,但是,人工智能的管理與決策過程、決策結果,將越來越超出人的控制與理解范圍,作為管理者的自然人將難以做出清晰的解釋。由此將引出兩個問題:一是人工智能的行為與后果,是否屬于信義義務的范圍;二是對于不受自己控制且自己不理解的人工智能行為及其結果,財富管理者是否要承擔信義責任。
因人工智能在財富管理領域的應用到目前為止還處于起始階段,由此引起的信義義務主體責任問題還不是很突出,對于上述兩個問題的探討還處于初步階段,但很多公司與學者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有些資產管理者如美洲銀行明確表示,銀行將對人工智能決策及其后果承擔責任,而有些學者則認為,由于受信任的家族財富規劃者與計算算法之間的差異,對于人工智能是否符合信義義務標準值得懷疑。
但從信義義務的性質與目的來看,不論人工智能應用與否,委托人的權益不應受到影響。從根本上講,人工智能的應用是財富管理者為適用市場發展及出于競爭的需要而采用的應對性手段,目的是提高財富管理的效率并降低成本,不能因此而減損委托人基于信義關系原本享有的權利與保障。從這個意義上講,人工智能在財富管理領域的行為與后果,仍然屬于信義義務的范圍。因此,對上述第一個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
但更關鍵的是第二個問題,即信義義務的主體如何認定。很顯然,人工智能本身不是一個責任主體,無法承擔信義義務,信義義務只能由財富管理者承擔。但是,財富管理者信義義務范圍是否全面涵蓋人工智能的全部行為與全過程,則需要進一步分析,因為受托人承擔信義義務的前提是其對財富管理過程與行為的自主性與控制,它與人工智能的過程與行為在某些方面將越來越超出其控制的范圍,存在著沖突。管理者承擔人工智能相關的信義義務,須考慮如何協調這二者之間的沖突。
對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完整的、確定性的答案??紤]到該問題的復雜性,上述沖突無法用一個簡單的方案或規則來解決。從人工智能在財富管理領域應用所展現出的主要特征來看,解決該問題至少須從四個方面進行考慮:其一,關于人工智能在財富管理領域應用的適格性。對于采用的人工智能是否適應財富管理的要求與需要,財富管理者應承擔信義義務。適格性證明需要一套行業公認的標準,在財富管理者采用符合標準的人工智能系統的情況下,即可認定財富管理者在人工智能應用方面已履行了信義義務。其二,對于人工智能在財富管理中的管理與決策行為。如果能證明符合一般的專業財富管理者的行為標準,即可認為財富管理者履行了信義義務。其三,如果在人工智能管理與決策過程中,財富管理者進行了人為干預,對于干預導致的后果,財富管理者應承擔信義義務。其四,對于人工智能管理與決策行為在其他情況下的后果,在財富管理者不存在過失的情況下,可考慮采取保險、在不同的相關主體(如人工智能開發者、提供者、使用者等)之間利用契約劃分責任等方式解決,但如果財富管理者疏于采取防范相關風險的措施,則應承擔信義責任。
人工智能與財富管理者信義義務標準的調整
幾個世紀以來,信義義務的標準與內容一直處于變化之中,在學術界也存在著爭議,但是它包括忠實義務與謹慎義務兩大方面已成為普遍共識。信義義務這兩個方面的具體標準與信義關系的具體內容及受托人作用息息相關。隨著信義關系的商業化與市場化,受托人義務越來越積極化,信義義務的標準也隨之不斷變化。人工智能的應用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將是財富管理領域最重要的變化之一,它對信義義務的標準也必將產生新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