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楨
【摘 要】目的:探究膽結石治療中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小切口膽囊切除術臨床療效對比分析。方法:課題觀察對象為筆者醫院收治的膽結石患者,共計90例,就膽結石患者依據隨機分組模式均分2組,一組患者予以小切口膽囊切除術治療,設為常規組,一組患者予以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設為研究組。結果:研究組手術療效優于常規組(P<0.05)。結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小切口膽囊切除術于膽結石治療中均有積極導向,其中腹腔鏡手術臨床開展療效優于小切口手術。
【關鍵詞】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膽結石;小切口膽囊切除術;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36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2-03--01
膽結石為常見的外科膽道疾病,臨床發病主要與患者生活質量及飲食結構相關。隨著我國居民人均GDP的增加,飲食多樣化的改變,生活節奏的加快,臨床膽結石發病率逐年上升,危害人們機體健康。我國較為常見的膽結石類型為膽固醇結石,約占總膽結石發病的1/2左右,臨床依據膽結石病理表現,臨床首選外科手術治療,常用的手術方式為小切口膽囊切除術,但是因手術視野的限制,臨床手術影響因素較多,手術價值受限[1]。隨著臨床醫學技術持續發展,不斷推動外科手術的進步,腹腔鏡技術的完善為微創手術發展提供了技術幫助,臨床因其手術創傷小、手術視野擴大、手術安全系數高等優勢得以臨床推廣應用,手術清除結石率較高,患者接受程度較高。本研究筆者為了分析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臨床開展價值特于筆者醫院見平行分析,執行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課題觀察對象為筆者醫院收治的膽結石患者,共計90例,課題開展時間在2016年8月到2018年9月,就90例膽結石患者依據隨機分組模式均分2組,一組患者予以小切口膽囊切除術治療,設為常規組,男女性別25:20,年齡中位值(43.06±2.81)歲,最長病程6年,最短病程4個月,病程中位值(2.01±0.41)年,其中14例患者為單側膽結石;一組患者予以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設為研究組,男女性別23:22,年齡中位值(42.42±2.69)歲,最長病程7年,最短病程4個月,病程中位值(2.08±0.55)年,其中16例患者為單側膽結石;客觀比對2組膽結石患者入組時客觀資料數據做統計學比對(P>0.05),組間差均衡。
納入原則:(1)收集到的90例客觀對象均滿足腸道疾病診治指南中對膽結石的診斷依據,患者均自愿接受外科手術治療;(2)課題獲患者授權、安全管理委員會及倫理委員會授權。排除原則:(1)不滿足腹腔鏡手術指征;(2)患者或監護人拒絕參與研究;(3)合并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法
常規組患者開展小切口膽囊切除術治療,予以患者硬膜外麻醉,于右上腹做長約5cm的切口,用肉眼進行膽囊情況的探查;研究組患者開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予以患者氣管插管麻醉,指導患者呈頭高腳底臥位,建立氣腹,借助腹腔鏡嚴查膽囊情況,鉗斷動脈進行膽囊切除;手術由相同的手術小組完成。
1.3 評價標準
(1)課題依據膽結石外科診治指南中對手術療效的評估標準,若患者未完成手術或再生結石,則判定為無效;若手術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改善,則判定為好轉;若手術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消失,則為治愈[2]。(2)統計比對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及預后情況,主要手術指標包括手術用時、排氣用時及總住院時間。(3)統計比對不同手術治療后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課題借助統計學軟件SPSS23.0版本進行所得數據客觀分析,P<0.05作為統計學差異基礎表達。
2 結果
2.1 相同時間下手術療效分析:研究組患者經由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1例患者因既往腹部手術,腹腔瘢痕嚴重影響手術療效,判定手術無效,6例患者手術療效判定為好轉,38例患者手術療效判定為治愈;常規組患者經由小切口膽囊切除術治療,8例患者因手術出血量及術后預后等因素判定為無效,15例患者手術療效判定為好轉,22例患者手術療效判定為治愈,兩組手術療效比對存統計學差異(P<0.05)。
2.2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及手術轉歸情況分析:經由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其手術用時、排氣用時及總住院時間均低于常規組用時,兩組手術指標對存統計學差異(P<0.05)。
2.3 兩組患者手術后并發癥情況分析:經由小切口膽囊切除術治療后患者膽管損傷患者2例,切口感染患者5例,膽漏患者2例;經由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后切口感染患者1例,無膽管損傷及膽漏患者,兩組數據對存統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膽結石主要指發生在膽道系統及膽囊內的疾病,臨床依據其病灶差異將其分為膽囊炎及膽囊粘膜。膽結石對粘膜具有一定刺激,導致感染的幾率較高;臨床病理研究顯示,膽結石若沒有開展有效的治療干預,具有癌變可能性。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因腹腔鏡技術的介入治療,其手術視野更大,手術精準化更高,手術對膽囊周圍組織的機械性損傷較小;課題數據顯示,研究組患者經由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1例患者因既往腹部手術,腹腔瘢痕嚴重影響手術療效,判定手術無效,6例患者手術療效判定為好轉,38例患者手術療效判定為治愈;常規組患者經由小切口膽囊切除術治療,8例患者因手術出血量及術后預后等因素判定為無效,15例患者手術療效判定為好轉,22例患者手術療效判定為治愈,兩組手術療效比對存統計學差異(P<0.05)。經由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其手術用時、排氣用時及總住院時間均低于常規組用時,兩組手術指標對存統計學差異(P<0.05)。經由小切口膽囊切除術治療后患者膽管損傷患者2例,切口感染患者5例,膽漏患者2例;經由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后切口感染患者1例,無膽管損傷及膽漏患者,兩組數據對存統計學差異(P<0.05)。數據可知,腹腔鏡介入手術治療,對手術療效具有極大增效作用,符合外科手術發展的需求。
綜上,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小切口膽囊切除術于膽結石治療中均有積極導向,其中腹腔鏡手術臨床開展療效優于小切口手術。
參考文獻:
郭潤生,閆金龍,謝津璧等.低氣腹壓輔助懸吊式腹腔鏡在老年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8,18(6):481-485.
姜海山,楊世杰.雙氯芬酸鈉栓與異丙酚聯用對行腹腔鏡下膽囊切除手術的老年患者圍術期認知功能和細胞因子水平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6):1399-1400.
薛榮泉,韓曉月,夏醫君等.快速康復外科在老年患者傳統開腹與腹腔鏡下膽囊切除加膽總管探查術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9,14(3):20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