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蘭
【中圖分類號】R48.2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2-03--02
近年來,隨著醫(yī)療科技的發(fā)展,對于臨床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手術是外科治療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手術本身會對患者產生一定的創(chuàng)傷加上患者對于手術方式的不了解,很容易在術中產生緊張、焦慮等情緒,導致配合程度不高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因此手術室患者要積極同患者進行溝通,緩解恐懼感,幫助患者樹立手術信心。良好的溝通不僅要求手術室護士具備良好的護理轉折知識,同時還要掌握溝通的技巧,從而提升溝通效率。據(jù)研究結果顯示,目前仍有部分護理人員無法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影響護理滿意度以及治療效果。提升溝通技巧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出發(fā)。
1 手術室護理人員同患者語言溝通技巧
①用心溝通。在溝通是要從患者的基本情況出發(fā)。從患者的立場出發(fā)來思考患者的需求、愿望,對于患者的情況要心中有數(shù),不做含糊的回答。根據(jù)患者的病況,提出合理的建議。不涉及患者的隱私,堅持保密原則。讓患者感受到溝通的溢出,提高溝通的積極性。
②語言充滿親和力。溝通中態(tài)度需熱情,言語要帶有親和力,注重循序漸進。逐漸地引導患者講出自身的真實情況。在溝通過程中需要友善,構建輕松愉悅的溝通氛圍。由于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均有所不同,在溝通中要做到從實際情況出發(fā),謙虛有禮貌,注意聽取患者的需求以及意見。有禮貌,不貿然打斷患者的話、不搶話、不插話,控制語氣輕重,不過分詢問患者的隱私。
③注意文明禮貌用語。在同患者溝通的過程中,注意文明禮貌用語,例如稱呼名稱等。特別是對于病人,容易產生焦慮的情況下,不禮貌的用語容易導致患者產生抵觸情緒。在患者不配合時,應保持耐心勸導患者,不能夠采用命令式語句,保持在舒適的環(huán)境下進行溝通。
④注意傾聽。傾聽是溝通的重要部分,在溝通中要認真傾聽患者的訴求,避免答非所問。在聽患者以及患者家屬說話的同時,要注重患者及家屬的肢體語言,例如手勢、表情等等。傾聽過程中保持精神集中,對于患者所表達的觀點要仔細思考之后作答。
⑤結束溝通的技巧。在結束溝通時,可以通過總結談話的主要內容,加強患者對于重點內容理解出發(fā),還可以為患者講解護理計劃等,約定下次溝通時間。
1 手術室護理人員同患者非語言溝通技巧
非語言溝通即同患者通過肢體動作、語氣語調等進行交流。由于部分患者無法進行語言溝通或者在特定的條件下導致患者無法通過語言進行交流,非語言溝通就尤為重要。
①注重眼神交流。通過眼神進行交流是非語言溝通的重要方式之一。“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通過眼神能夠將患者真正的心理狀態(tài)流露出來。護理人員也可以通過積極樂觀的眼神將積極向上的情緒傳遞給患者。
②合理運用肢體動作。在溝通中使用肢體動作能夠提升溝通效率。肢體動作包括四肢、身體以及頭部,加上面部表情能夠更加準確的傳遞信息。同時,通過觀察患者的肢體動作能夠更好的理解患者所要表達的內容。
③學會觸摸的表達方式。適當?shù)挠|摸能夠表達出對于患者的關心,有利于幫助患者緩解緊張的情況。尤其是針對一些具有表達障礙的患者,例如具有聽覺障礙、視功能不全的患者,觸摸能夠更好的傳遞信息。
④溝通時面帶微笑。面帶笑容更容易產生親切感,讓患者在溝通過程中減少緊張感,更有利于患者緩解治療中的焦慮情緒。在溝通時,神情放松,親切自然,面帶微笑,同時可以通過患者的表情來進一步了解患者的心情。
手術室護士同患者及時有效的溝通不僅有利于制定科學合理是護理方案,同時還有利于建立醫(yī)患信任關系,減少醫(yī)療糾紛。尤其是手術室護士,在日常工作中要多給患者一些微笑,采用溫和的態(tài)度。堅持以人為本,尊重患者、理解患者,給予患者充分的關懷,提升患者配合度的同時有利于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從患者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幫助患者制定護理計劃,縮短患者術后康復周期,提高手術治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