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留下的是精彩瞬間,穿起的是美好回憶。毫不夸張地說,照片已經成為人們“存儲”記憶的重要載體,在按下快門的幾分之一秒,那些本就意義非凡的時刻自然而然地被載入史冊,而那些“當時只道是尋常”的,或許會在歲月長河的洗禮中變得意味深長。
櫛風沐雨,春華秋實。三十而立的中國股市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跌宕起伏的指數,更有大浪淘沙的記憶影像。

“改革開放”大幕拉開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大幕。隨著農村包產到戶改革的成功推進,城市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包轉租”改革的逐步實施,一些企業開始探索實行股份制、嘗試發行股票,各類債券發行逐步恢復,與買賣證券有關的交易場所、交易系統和專營機構等隨之誕生……
第一次“股票”發行
1980年1月1日,撫順紅磚一廠發行“紅磚股票”,但它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股票,只能算是準股票形式。因為它的認購只開放給大工廠,且在股票上注明1982年后收回。
第一家股份制公司設立
1980年6月,成都市工業展銷信托股份公司成立并發行股票,這是新中國有記載的第一家股份制企業。
第一次發行國庫券
198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庫券第一次發行。國庫券總金額40億元,要求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購買20億元,城鄉人民購買20億元。實際認購交款46.65億元,超額16.6%完成任務。
第一次公開招股
1983年7月22日,深圳市寶安縣委、縣政府批準深圳市寶安縣聯合投資公司發行股票,面向全國招股籌資,從而成就了新中國第一次的公開招股。如今,中國寶安已經成長為控股深港、面向世界的大型上市集團,而它的故事也被寶安人民編成粵劇,傳唱著深圳人改革開放、勇于創新的精神。
第一家轉為股份制公司的
國有企業
1984年8月23日,北京市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天橋百貨商場就此成為了中國第一家轉為股份制的國有企業。
第一只公開發行的股票
1984年11月18日,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向社會發行1萬股(每股票面50元)。這只股票沒有期限限制,不能退股,可以流通轉讓,被視為真正意義上的股票,也成為新中國第一只公開發行的股票。
1990年12月19上海交易所開始營業,飛樂音響成為上交所的“老八股”之一。
第一個股票交易柜臺
1984年11月14日,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托投資公司靜安分公司代理公開發行飛樂音響股票,是我國第一家代理公開發行股票的金融機構。
1986年9月26日,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托投資公司靜安證券業務部(位于上海市南京西路1806號)以掛牌方式代理買賣飛樂音響和延中實業兩只股票,實行現金交易,按成交金額收取3%的代理手續費,是我國第一個股票交易柜臺。
第一次發行B股
B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特種股票。它是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以外幣認購和買賣,在境內(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外資股。1984年11月18日發行的電真空B股是新中國第一次發行B股。
鄧小平接見范爾霖
1986年11月14日,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見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長約翰·范爾霖率領的美國證券代表團,會見后將一張面值50元的飛樂音響股票作為禮物贈送給范爾霖。鄧小平向外國客人贈送股票的舉動,是對我國剛起步的股份制改革和尚處于萌芽期的證券市場的極大肯定,向全世界傳達了我國將發展證券市場、推進股份制經濟的信號。
在這只“國禮”股票的選擇上,有關部門本來是打算用天橋百貨的股票來做為禮物送給范爾霖,可是股票拿來一看,不但有信托的字樣,并且還詳細地標明了支付股息的年限和比例。這顯然不符合標準股票的要求,就這樣,天橋百貨的股票與國禮擦肩而過。
1986年11月16日,在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行長李祥瑞的陪同下,范爾霖到僅有2只股票掛牌交易的股票交易柜臺——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托投資公司靜安證券業務部,辦理飛樂音響股票過戶手續。回到美國后,范爾霖將飛樂音響股票以及與鄧小平合影的照片一起放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陳列廳里。
第一家專業性證券公司
1987年9月19日,深圳12家金融機構出資成立了全國第一家專業性證券公司——深圳經濟特區證券公司。
全國60個城市
進行國庫券轉讓試點
當時全國各地區國庫券售價不統一,許多人將外地低價收來的國庫券搬到上海等地高價賣出,其中最知名的一位是后來被稱為“楊百萬”的上海個人投資者楊懷定。


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
1990年10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12月19日正式開業。首批上市品種共有39只,其中股票8只(“老八股”),債券31只。
開市當天,申銀公司的“紅馬甲”郭純做成了第一單交易。初期時,股票交易員身著的紅馬甲上并沒有編號,后來才印上了數字編號。
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
1990年12月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開始試營業。1991年4月16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獲中國人民銀行批復,同年7月3日舉行正式開業慶典。
第一家期貨交易所成立
1991年6月10日,我國第一家期貨交易所深圳有色金屬交易所正式成立。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立
1992年10月,國務院決定成立國務院證券委員會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這標志著中國證券市場統一監管體制開始形成。
第一只H股
1993年7月15日,青島啤酒在港交所上市,成為中國首只H股。而它也創下了當時港股市場的超額認購紀錄。
電影《股瘋》上映
1990年代,股市的空前熱度引發全民炒股。1994年,一部以此為背景,由李國立執導,潘虹、劉青云領銜主演的電影《股瘋》在中國內地及中國香港地區上映。
“T+1”回歸
1992年5月,A股開啟了“T+0”交易制度,后基于維護股票市場穩定、防范股市風險的考慮,1995年1月1日,滬深兩市又改回了“T+1”交易制度,并一直沿用至今。




327國債事件
1995年2月23日,以萬國證券為代表的空頭與以中經開為代表的多頭,對327國債期貨合約展開對賭。當夜,上交所宣布最后8分鐘交易存在嚴重違規,判定無效。“327國債事件”導致萬國證券嚴重虧損、總經理管金生入獄。
1995年9月20日,國家監察部、中國證監會等部門公布了對“327國債事件”的調查結果和處理決定。決定說,“這次事件是一起在國債期貨市場發展過快、交易所監管不嚴和風險控制滯后的情況下,由上海萬國證券公司、遼寧國發(集團)公司引起的國債期貨風波。”
實施10%漲跌停制度
1996年4月1日到12月12日,上證綜指上漲了124%,深成指上漲了346%。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刊登了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并于當日開始實施10%的漲跌停板制度。
中國第一批規范的
基金管理公司誕生
1998年至1999年,誕生了中國第一批規范的基金管理公司,一共10家,因而被稱為“老10家”。它們的成立標志著規范化的證券投資基金在我國正式起步。
1998年3月,首批封閉式基金——基金金泰、基金開元發行,認購凍結了1616億元資金,但中簽率僅有2%。
“5·19”行情
在實行了漲跌停和“T+1”制度之后,A股市場經歷了長達兩年多的熊市。直到1999年5月19日,在網絡科技股的帶動下,滬指從最低1057點攀升至同年6月底最高的1756點附近,累計漲幅高達66%,史稱“5·19”行情。
首部《證券法》實施
1999年7月1日,新中國首部《證券法》正式實施,標志著中國資本市場法治化進入新階段。
第一只退市股票
2001年4月23日,PT水仙因連續四年虧損退市,這也是A股首家退市公司。下圖為當時PT水仙退市的媒體報道。
IPO核準制誕生
2001年5月18日,用友軟件(現更名為“用友網絡”)在上交所掛牌交易,它是首家核準制下發行并上市的股票;同時,它也是我國A股市場首家以“民營企業”身份IPO的企業。在此之前,僅有少數幾家民營企業通過“借殼”上市。從此,A股市場開啟了非公有制企業IPO的大門。
第一只開放式基金
2001年9月11日,第一只開放式基金——華安創新證券投資基金誕生。
第一批QFII誕生
2003年7月9日,瑞銀成為首家投資于中國境內市場的QFII(合格境外投資者)。QFII和之后推出的RQFII,是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吸引了大量海外資金進入中國金融市場,在分享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增長成果的同時,也促進了我國金融市場健康發展。


中小板開板
2004年6月25日,深交所舉行中小企業板塊首次上市儀式,新和成等8家公司掛牌上市。
這是滬深交易所市場結構的首次重大創新,從此結束了滬深交易所完全同質化、平均化發展的制度安排,深交所的市場定位開始有別于上交所。
股權分置改革
2005年6月10日,三一重工推出的“每10股送3.5股派8元現金”的股改方案,以93.44%的高贊成率順利通過,為中國股權分置改革打響了第一槍。至2007年年底,絕大部分上市公司完成股改,A股進入全流通時代。
2005年6月6日,在三一重工進行股權分置改革前夕,滬指一度跌破千點大關,最低跌至998點。但隨著股權分置改革深入進行,投資者重燃對資本市場的信心,至2007年10月,滬指創下6124點歷史高點,A股市場走出了創立以來持續時間最長、漲幅最大的大牛市。
上證指數創出歷史最高點
2007年10月16日,上證指數創出歷史最高點位——6124點。
創業板開市
2009年10月30日,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掛牌上市。創業板一方面為高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渠道,另一方面通過市場機制,有效評價創業資產價值,促進知識與資本的結合,推動知識經濟的發展,為促進中國科技進步、技術革新做出了巨大貢獻。




融資融券、股指期貨推出
2010年3月30日,滬深交易所正式向6家試點券商發出通知,于2010年3月31日起接受券商的融資融券交易申報。
2010年4月16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正式推出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
融資融券及股指期貨的相繼推出,一改過去只能做多的局面,標志著A股市場迎來雙邊交易時代。
滬港通正式開通
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正式開通。滬港通是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又一重要內容,有利于加強兩地資本市場聯系,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也正式開通。
中國股市創歷史天量
2015年5月28日,滬深兩市成交額達23297億元,這也是中國股市成交額最高的一天。
A股熔斷
2016年1月4日和1月7日,A股兩天時間里經歷了四次熔斷,1月8日,指數熔斷機制暫停。
A股納入國際主流指數
2017年6月,明晟公司(MSCI)宣布,2018年起將中國A股逐步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 ACWI全球指數。富時羅素、標普道瓊斯等也相繼將A股納入全球指數。這表明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取得重要突破,并獲得了境外機構和國際資本的普遍認可。









實施注冊制的科創板開板
2019年6月13日,實施注冊制的科創板正式開板。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首批25家公司掛牌上市。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科創板是帶動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一。
滬倫通正式開通
2019年6月17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和倫敦證券交易所開展滬倫通業務。同日,上交所上市公司華泰證券發行的滬倫通下首只全球存托憑證(GDR)產品在倫交所掛牌交易。
新《證券法》實施
2020年3月1日,新《證券法》施行。作為資本市場根本大法,新《證券法》在多個熱點問題上取得重大突破,為我國資本市場行穩致遠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標志著我國資本市場的市場化、法治化邁上新臺階。





創業板實施注冊制
2020年創業板開始實施注冊制,8月24日,創業板實施注冊制后的首批18只新股上市。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這是一部改革開放的輝煌史詩,更是屬于中國的奇跡,而日新月異的中國股市也還在繼續書寫自己的傳奇。比如即將在11月初A+H股同步掛牌上市的“金融巨無霸”螞蟻集團,它極有可能取代貴州茅臺,成為A股市值最大的公司;并取代農業銀行,成為A股最大IPO。中國股市的未來,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