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也
摘要 根據鹽城市2008—2018年干旱、暴雨洪澇、冰雹、大風和低溫凍害資料,利用一元線性回歸法對鹽城市農業氣象災害特征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相應的防御措施。
關鍵詞 鹽城市;農業生產;氣象災害;防御措施
我國是世界上氣象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每年因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6%。鹽城市地處東部沿海,境內地勢平坦、物產富饒,是江蘇省主要的糧食生產基地。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現象不斷加劇,鹽城市境內氣象災害頻繁出現,對當地農作物產量和品質均產生了嚴重影響。結合鹽城市2008—2018年干旱、暴雨洪澇、冰雹、大風和低溫凍害資料,分析鹽城市農業氣象災害特征,以掌握氣象災害發生發展規律,保證農業持續健康發展。
1研究資料及方法
根據鹽城市氣象局提供的2008—2018年逐月干旱、暴雨洪澇、冰雹、大風和低溫凍害次數,使用一元線性回歸法對鹽城市農業氣象災害特征進行分析。季節劃分采用常規劃分標準: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至次年2月。
2鹽城市農業氣象災害特征及對農業的影響
2.1? ?干旱
2008—2018年鹽城市干旱災害共出現39次,平均每年干旱次數為6.5次。近11年鹽城市干旱災害減少趨勢較為顯著,傾向率為-3.636次/10年。鹽城市年均干旱災害最大值為6次,出現在2010年,而2015年則沒有出現干旱災害。干旱災害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特征,其中春季共出現8次干旱災害,占20.5%;夏季干旱災害共12次,占30.8%;秋季干旱災害共11次,占28.2%;冬季干旱災害共8次,占20.5%。由此可以看出,鹽城市干旱災害在夏季出現頻率最高,其次是秋季,冬季和春季出現干旱災害的頻率相對較低,可能是由年內降水分布不均引起的。
若是春旱,此時恰好是春耕春播的季節,也是小春作物返青、成長和育苗的時間,因降水過少,將推遲大春作物播種和育苗時間,對正常出苗和幼苗生長極為不利;雙季稻會因春旱不能正常插秧。若是夏旱,此時恰好是鹽城市農業生產關鍵期,大部分作物臨近成熟,單季稻處于關鍵生長期,蔬菜處于采摘期,因溫度較高,空氣蒸發速率加快,大田水分不足,作物會出現萎蔫或死亡。若是秋季干旱,此時水稻恰好處于灌漿期,對水分需求較大,水分不足會影響大秋作物產量和品質。
2.2暴雨洪澇
2008—2018年鹽城市暴雨洪澇共出現126次,平均每年暴雨洪澇為21次。近11年鹽城市洪澇災害增加趨勢較為顯著,傾向率為3.545次/10年。鹽城市年均洪澇災害最大值為17次,出現在2015年,最小值則為8次,出現在2010年,兩者之間相差9次。除了冬季外,鹽城市春、夏、秋三季均有可能出現暴雨洪澇,以夏季出現頻率最高(93次),占73.8%;其次是秋季(22次),占17.5%;春季出現頻率相對較低(11次),占8.7%。
暴雨洪澇會破壞水稻莖葉,影響光合作用的正常進行,將幼苗連根拔起,直至死亡。暴雨洪澇還會造成田內積水,切斷了農作物與大氣之間的接觸,若是農作物在潮濕環境中生長較長時間,極易滋生病蟲害。
2.3冰雹
2008—2018年鹽城市冰雹災害總體呈現出減少趨勢,傾向率為-0.273次/10年,減少趨勢不太明顯。近11年鹽城市共出現冰雹災害14次,平均每年2.3次。其中2008年冰雹災害次數最多,為4次,2011—2014年則沒有出現冰雹天氣。鹽城市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出現冰雹天氣,以春季和夏季出現頻率最高,分別占35.8%、50%,秋季和冬季出現頻率最低,均為7.1%。
因冰雹是從高空處降落,極易損害農作物果實、葉子、莖稈等。冰雹持續時間越長,重量越大,對農作物的危害也會加重。再加上冰雹出現時伴隨大幅度降溫,為病蟲害滋生提供了有利條件,進一步加劇了對農作物的危害。
2.4大風
2008—2018年鹽城市大風災害呈現顯著增加趨勢,傾向率為18.818次/10年。近11年鹽城市共出現大風災害261次,平均每年23.7次,其中大風災害的最高值為37次,出現在2016年,最低值為13次,出現在2011年,最高值將近是最低值的3倍,表明大風災害年際變化波動幅度較大。另外,春、夏、秋、冬四季的大風日數分別為71、85、51和54 d,大風天氣以夏季出現頻率最高,其次是春季,冬季和秋季出現頻率相對較低。
夏季大風天氣對農業生產的危害包含生理危害和機械危害,均會造成農作物倒伏、枯萎、籽粒脫落,甚至死亡。春季大風則會造成農作物種子在地面裸露,降低出苗率的同時,還會延誤春耕播種速度,降低土壤肥力。
2.5低溫凍害
2008—2018年鹽城市共出現低溫凍害24次,平均每年4次。其中低溫凍害出現次數最高的年份為2008年,高達8次,2013年、2014年和2016年則沒有出現低溫凍害天氣。低溫凍害天氣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征,冬季出現低溫凍害天氣的頻率最高,共出現14次,占58.3%;其次是春季,共出現9次,占37.5%;秋季共出現1次,占4.2%;因夏季氣溫較高,沒有出現低溫凍害天氣。
因冬季大麥、小麥、油菜等越冬作物經過深秋和初冬的低溫鍛煉后,自身的抗寒性增強。若是最低氣溫為-5℃,會造成葉片、葉尖受凍,但恢復時間較快;嚴重凍害則會使莖葉和分蘗節受凍,甚至死亡。秋季霜凍出現越早,對農業生產的危害就越嚴重,會推遲晚秋作物的成熟期。
3? ?鹽城市農業氣象災害防御措施
3.1加大氣象防災減災知識宣傳
為推進氣象災害宣傳,提高群眾防災減災意識,使氣象災害知識深入人心,形成全民防范災害的局面,鹽城市氣象局應以“安全生產月”宣傳為契機,加大氣象災害知識宣傳力度,與群眾面對面開展宣傳和答疑,通過現場講解、答疑,普及氣象災害常識,有效提高群眾對氣象災害的認識,強化防災減災能力,降低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3.2保護生態環境,加強水利建設
近年來,人口數量的增加和亂砍濫伐現象的加劇,使得氣候變暖現象極為突出,生態環境不斷惡化,鹽城市氣象災害出現頻率和危害程度均呈現增加趨勢。因此,應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積極倡導植樹造林、退耕還林等工程,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實現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政府部門應加大資金投入,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在鹽城市境內加大節水高效農作物的推廣力度,在農村地區宣傳滴灌、噴灌等節水技術,進一步推動環境友好型農業的發展。
3.3提升農業氣象服務質量
長期以來,農村地區是氣象災害的重災區,每年因氣象災害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鹽城市氣象部門應加強農業氣象服務研究,做好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和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氣象服務質量。為了拓寬農業氣象服務,可以派遣專業技術人員深入農村開展農業技術指導;在干旱、冰雹天氣出現時應積極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引入現代化觀測儀器設備,在有利的天氣形勢下開展人工增雨、防雹作業,降低干旱、冰雹的危害。
參考文獻
[1] 黃茜,龍志軍,張生浩.災害性天氣對農作物的影響分析及應對[J].中國農業信息,2016(7):103,109.
[2] 白玉潔,段海花,侯學源.我國主要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安徽農業科學,2011,36(16):9931-9935
責任編輯:李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