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燦冬
(福建省柘榮縣第一中學,福建寧德 355300)
在物理教學中,例題是考查學生物理知識掌握情況的有效方式。通過對學生的物理解題現狀分析可知,學生在解題時如遇到了思維障礙,無法快速找出問題的突破口,則會直接影響他們的物理學習效果。為此,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解決學生的思維障礙,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效率。
文章以魯教版高中物理選修3-1 中的“靜電現象及其微觀解釋”為研究對象,闡述討論物理基本概念導入教學的實用性和可行性。
例如,在教學“靜電場”這一章節時,教師首先需要引入兩個概念:正電荷和負電荷。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在晚上睡覺時,有時我們脫衣服的過程中突然會看到一絲亮點,請問該亮點是什么?”學生根據生活常識回答是衣服之間產生了靜電。接下來,教師繼續追問:“電荷都是有正負之分的,請問靜電是哪一種電荷?”學生無法判斷出靜電屬于哪種類型電荷。
用生活事例導入教學后,教師可以導出相關的物理教學內容。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攜帶的電荷是正電荷,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攜帶的電荷是負電荷。當同性電荷靠近時,兩者相互排斥;當異性電荷相互靠近時,兩者相互吸引,即正負電荷同性相斥、異性相吸。電荷守恒定律是電荷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只能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或者是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在任何轉移的過程中,電荷的總量是不變的[1]。
為了幫助學生直觀地了解物理電荷的基本特性,教師可以準備相關的物理實驗器材,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驗證兩種電荷的物理學定義,從而牢固掌握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電荷守則。為了保證實驗教學的效果,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由五位學生組成一個實驗小組,確保實驗開展的安全性與可靠性。通過學習小組將學生的實驗學習效果進行合理的放大,提高學生該節課的學習質量與效率。
在教學魯教版高中物理選修3-1 中“恒定電流”一節內容時,電流、電阻、焦耳定律、串聯電路與并聯電路等教學內容都較為抽象,為了保障教學的整體效果,教師可以開展物理實驗引導教學,提高學生的物理綜合學習水平。
在教學串聯電路與并聯電路時,為了保障該節課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將翻轉課堂與實驗教學進行一定的結合。因為該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實驗了解串聯、并聯的電流和電壓的規律,而對實際教學的課時可以進行一定的簡化[2]。
為了給實驗教學預留更多的時間,提高實驗教學的綜合質量,教師可以將教學的核心內容編制相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課后時間進行主動預習,學習掌握該節課的主要物理內容。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會根據學習的內容提出很多的問題,如串聯電路的電流是否處處相等,串聯電路一旦出現問題,會無法構成回路嗎?
學生在進行課堂實驗時,可以帶著具體的問題進行實驗操作。學生對實驗操作中各項數據進行記錄和分析,可以驗證教材內容中涉及的物理定理的正確性。由于翻轉課堂的開展,絕大多數的教學內容學生在課前已經自主完成了,因此學生進行實驗的時間更加充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電路電流實驗進行合理的拓展,進而激發學生的思維創造力,提高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3]。
物理例題:在相同時間內,電流通過電阻絲甲產生的熱量比通過電阻絲乙產生的熱量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的電阻一定大于乙的電阻
B.甲兩端的電壓一定大于乙兩端的電壓
C.甲中的電流一定大于乙中的電流
D.甲的實際功率一定大于乙的實際功率
在解題時,有些學生常常會陷入混亂的物理定理中,可能會回憶該章節學習的所有物理定義:電荷守恒定律、焦耳定律、串聯電路、并聯電路。學生由于無法準確判斷出該例題與哪一部分的內容相對應,他們的解題會遇到思維障礙。
學生出現物理解題障礙的首要原因是審題不明,無法從題目中獲取到關鍵信息,進而不能快速回憶出相對應的物理知識。還有一部分學生采取排除法的方式,即將每一個選項對應的物理內容都套入問題中,若是符合基本邏輯關系,則該選項是正確的[4]。
學生采取排除法的思維路徑是正確的,因為排除法是有參考答案讓學生進行選擇的。值得注意的是,若是遇到了填空題或問答題,排除法就沒有用,且在對例題進行排除時,很可能出現多個選項符合例題邏輯的情況。因此,學生在物理解題時,需要端正自己的解題態度,找出解題突破口。
在提高學生物理解題效率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找出物理例題的關鍵詞。上述例題的關鍵詞就是“電阻絲”和“熱量”,通過對這兩個關鍵詞進行聯系分析,學生可以從眾多的物理知識中篩選出例題考查的內容。
電阻絲和熱量對應考查的物理內容就是魯教版高中物理選修3-1 中的第三章節“恒定電流”。學生通過對該章節的物理定律進行歸納分析,可以得出例題考查的對應知識是“焦耳定律”,即電力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電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跟電阻的通電時間成正比[5]。
學生通過焦耳定律的判斷,可以明確時間與電阻絲熱量之間的關系,不能確定電流和電阻對熱量的影響,因此可以去除選項A 和選項C。通過焦耳定律的推論公式,可以明確電阻絲電壓與熱量的關系,由于該例題中沒有提出電壓,因此不能確定電阻絲的兩端電壓,學生便可以去除選項B。通過P=Q/t 的焦耳定律可知,當時間相同時,電阻絲的熱量與功率有關系,而選項D 是甲的實際功率一定大于乙的實際功率,因此該例題的正確答案是選項D。
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需要落實物理概念導入和物理實驗引導的教學方案,為學生的物理解題打下基礎,而且要通過對學生的合理引導,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