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暉 余蕁佑 楊 丹
【作者單位:重慶市沙坪壩區蓮光小學校 重慶】
2017版《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倡導跨學科學習方式,即STEM,一種以項目學習、問題解決為導向的課程組織方式。STEM不僅是課程組織方式的變革,也是學習方式、教學理念的更新。在STEM課堂中,教師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通過提前告知學生評價量表,能促進各小組自評互助,協同完成項目任務。
STEM 作為世界各國盛行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適應21 世紀的4C能力,通過解決真實問題、學科知識融合、小組團隊建設、作品成果展示等系列活動開展項目式學習。
在STEM課程實施過程中,通常會提前告知學生各種評價標準。這些標準會指引各學習小組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推進項目活動順利實施;會指導學生對活動結果進行客觀的評價,促進生生互評。執教者也會針對各項評價標準下的學情,及時調整教學進程,調控活動進程。
評價標準作為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的依據,與評分等級結合使用,就形成了評價量表。
STEM 的活動主題一定來源于真實問題。我校三年級教室內的盆栽植物太多,教室能放置的空間已不太充足,急需拓展植物放置空間。現行教科版六年級上冊“形狀與結構”單元第五課《做框架》,探究了框架模型的秘密,正好可以學以致用,本課由此而生。
記錄表是科學課上必不可少的學習工具,它不僅能培養學生記錄實驗現象的科學習慣,它還可及時呈現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為執教者把握學生的動態生成、調整執教策略提供了有利信息。
按照傳統科學課教學思路,教師會設計一張記錄表,提出相關要求,記錄活動數據。本課為提高課堂時效,將材料預算囊括其中。為此設計了“模擬花架設計圖記錄表”,內容如下:
小組匯報時,學生只能根據花架模型的基本標準粗略評價,不能對設計方案進行有針對性的客觀分析,提出有意義的修改建議,以致后面第二次修改和搭建模型環節仍是閉門造車。
按照STEM課程理念重新設計了制作花架的活動環節,包括:情境引入—設計交流—修改設計—首次制作—交流作品—承重實驗—修改模型—制作成品。其中設計、制作、測試、交流等環節成為活動的關鍵,也是需要評價量表指導活動的重要節點。
在制訂STEM 評價標準時,可采用“逆向設計”理念,從項目活動預期的最終效果出發向前逆推。在整個項目活動各環節中,學生應該掌握哪些具體的知識、技能,將這些要求用直白的、可操作的、學生能夠讀懂的文字呈現出來,以此形成評價標準。評價標準可按照優秀、良好、合格分為三級,也可通過4、3、2、1等數字形成分值(本文采用前者)。項目活動實施前,告知學生相關評價量表,可起到“鏡子”的作用。
設計是包括功能、材料、工藝、造價、審美形式、藝術風格、精神意念等各種因素綜合的創作。設計圖則展現了學生的前概念和潛在的創造力,也是科學和美術兩門學科緊密融合的操作平臺。
針對設計圖的評價量表,應從科學和美術兩個學科著手。科學學科應從材料用量、模型結構、承重力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美術學科則突出繪制設計圖應有的基本美術技能。評價量表為學生創作設計圖提供了詳細的技術指標,也為互評活動建立了層次分明的評價標準。(見表一)
可量化的評價標準,能用客觀的數據讓學生發現模型的優缺點,并能有針對性地進行修改,提高模型性能。這對提高學生制作能力、弘揚工匠精神,具有激勵作用。
作品源于設計,后為生活所用。因此,課堂中的實體模型既要符合最初的設計,又要滿足最基礎的要求,還要為隨后的正式投產提供數據支持。因此,對花架模型評價量表的指導性就需要更加明確。花架模型評價量表從設計圖還原度、作品精美度、空間要求、承重要求等方面提出了相應標準:模型作品應該完全相符設計圖;作品美觀,堅固,外形新穎,獲得較高認可度;空間容納比(空間容納比=容納花盆模型個數/24cm長的竹簽根數)不小于0.2;承重比(承重比=鉤碼個數/24cm長的竹簽根數)不小于5。
STEM不單是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四門學科的融合課程,更是一門培養學生規則意識、重視團隊協助、強調人人參與、解決真實問題的實踐課程。在STEM活動開展前,和學生一起制訂課堂行為準則,以提高學生在STEM課中各項活動的效率,促進生生融洽交流。
1.小組活動評價量表
小組活動是STEM課程的主要學習形式。小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致使他們在開放性極強的STEM課堂上異常興奮,以致出現在小組交流環節中,有學生當“邊緣人”;在模型制作環節中,整個教室比較喧鬧;在匯報交流環節中,個別小組雜亂無序等現象,致使任務不能按時有效推進。一條被學生接受的活動規范,既強化學生的規則意識,又督促學生保質保量完成主題任務。
STEM 課堂中的小組活動涉及以下幾個環節:課前充分準備所需材料;課堂上小組成員按需分工,并按照分工開展合作;小組交流時組員認真傾聽,暢所欲言,交談聲音僅在組內聽見;全部組員均參與小組活動;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等。針對每個環節提出規范的行為要求,能促進學生專注開展合作學習,更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匯報展示評價量表
如今,課堂的關注點已從老師怎么教,轉移到學生怎么學上。在課堂中,學生的匯報活動不僅展示了學生學得怎樣,還考驗了老師對課堂的調控能力,也是提升學生自信心,培養批判性思維的重要途徑。
匯報展示對每個孩子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首先要勇敢地站起來面對大家,儀態大方,從容自信;其次要聲音洪亮、表述清晰,用優雅的手勢指引展示內容。更高標準則需要與聽眾有眼神交流,能解答各小組的疑問,從容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管理學專家在談到中西方管理方法的區別時指出:西方人無論討論事務還是給出答案都十分具體且標準化,中國人則很難具體和標準化。西方人善用分析思維,中國人善用綜合思維。
對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小學生而言,當他們清楚地知道期望值、評分體系和行為標準時,他們就知道了在學習過程中該做什么、怎樣做、做到什么程度,才會極力去追求最好的表現。主動學、愿意學,核心素養才能潤物細無聲地浸入每位學生的心靈。
《制作花架》設計圖評價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