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文娟
【作者單位:昆山市婁江實驗學校江蘇】
作為一種創造性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STEM教育在教學實踐應用中備受關注和好評。這種教學策略符合素質教育的實質要求,對培養高新技術人才意義重大。許多教師著眼于學生的學習能力,根據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之中的真實條件調整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向,鼓勵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實踐研究的過程之中對個人的學習能力有一個客觀的認知。本文以小學科學為分析對象,探析STEM教育與該學科課程整合的可行性,以期為實現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綜合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鑒。
STEM教育主要以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為基礎和前提。真正實現這四大板塊之間的完美融合,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是該教育理念的核心和基礎。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擺脫傳統應試教育的桎梏;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條件調整課程教學內容和形式,不斷實現不同學科課程的有機整合;要更好地體現小學科學課程整合的實質作用及價值,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自主學習和實踐研究的過程之中學有所獲。
從上文的相關分析不難發現,STEM教育對構建高效課堂、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大有裨益。教師要著眼于STEM教育與小學科學教學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學習基礎,重新調整教育教學策略和方向,保證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之中掌握科學這門學科學習的核心以及要求。
如果站在教材的角度來進行分析和研究,那么,教師必須著眼于教育教學的現實條件,分析科學教育的具體特點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關注語言的生動性、內容的豐富性及結構的適當性;要主動設計不同的教材內容和教材形式,保障不同主體欄目及知識板塊的合理安排。其中,圖文并茂的教材展現形式,備受關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師可以將問題設置與故事的呈現相結合,根據小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保障科學課程的合理整合,真正地體現這一教學理念的可行性。比如,在學習各類生活現象時,教師可以以現有的科學教材為依據,主動引導學生分析身邊的空氣、水資源、動植物資源以及其他的科學實驗材料,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如果以研究項目為落腳點分析小學科學課程整合的可行性,那么,在開展STEM教育教學實踐的過程之中,教師必須了解這一教學項目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相關要求,將問題研究、問題分析和問題解決相聯系,構建完整的研究過程;要鼓勵學生親身體驗,讓學生在科學學習的過程之中意識到個人的興趣所在,從而主動地與教師進行溝通和互動。比如,在學習《氣候與季節》這一課時,教師要以定義及其形成過程分析為著眼點,展示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圖片,讓學生了解熱帶雨林氣候的降雨量,引導學生分析世界雨級的海陸位置、緯度、海拔及地形。通過這種形式來整合課程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如果以STEM教育的特點為分析依據,那么,可以發現這一教育理念能夠更好地體現科學教育的本質要求。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之下發現各類問題,真正地探索新知,主動拓寬個人的視野,提高個人的問題分析能力和設計能力。教師要著眼于STEM教育教學的本質要求,在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的基礎之上積極開展不同的小組教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學習實踐的過程之中掌握這門學科學習的核心要求,實現個人的良性成長和發展。比如,在學習能量轉化時,教師可以以科學教學的實踐性為依據,鼓勵學生計算學校的耗電量,提問學生單位耗電量需要耗費的風力發電、火力發電及煤炭發電情況,讓學生對這一學科知識的生活實踐價值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和理解。
STEM教育對教育教學質量以及水平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對于教師來說,在開展小學科學教學實踐活動之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要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以及不足,在理解和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實現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不僅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還阻礙了STEM教育理念的有效踐行。對此,教師必須重新調整教育理念,通過不斷學習,提高個人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要積極借鑒和學習同行的優秀做法和經驗,關注個人專業素養的提升及培養。STEM教育不再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競爭的評判依據,而是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自主分析的過程中勇于創新,善于發現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和行為品質。
與其他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相比,STEM教育更加側重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因此,許多學者將這一教育模式稱作創新型的學習方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產生更大的學習動力和學習熱情,教師要著眼于小學科學課程整合的實質要求,關注STEM教育在新時代背景下的新內容、新要求和新標準,以此來實現有的放矢的教學。
在落實素質教育和推動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小學科學的教育地位有了極大的提升。一直以來,教師直接以傳道授業解惑為主體,無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因而科學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不容樂觀,使這一門課程所發揮的作用比較有限。而STEM教育能夠給予教師更多的幫助,能更好地體現小學科學課程的實質作用及優勢;能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發散個人的科學思維,主動完成教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實現個人的良性成長和發展。教師要關注STEM教育對小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加強學生的自主實踐,開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積極接觸不同的科學知識,從而產生更多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科學教育教學來說,STEM教育的應用尤為關鍵。教師要了解這一教學策略的操作標準,更好地體現兩者相融合的實踐價值和作用,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主學習和實踐應用的過程中實現學有所獲,提高個人的綜合實踐動手能力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