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正云
【作者單位:淮安市外國語實驗小學幼兒園 江蘇】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社區等教育資源要充分利用起來,尤其是孩子本身這一重要的教育資源。而混齡游戲可以滿足孩子們多方面發展的需求,混齡游戲的價值是同齡游戲不能替代的。
幼兒盡管心智還不成熟,身心都處于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但這時期的幼兒好動、好玩,有明顯的表現欲和求知欲。如:大班幼兒開始有自己的主見,喜歡自己動手,具有了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特別喜歡追問為什么。他們喜歡跟比自己大的小朋友玩,喜歡熱鬧,喜歡自主地組織游戲活動,有了一定判斷能力和個人的喜好,等等。這一時期幼兒的個性化開始得到發展,主體性開始突出,獨立人格開始形成。這就要求我們在幼兒教育中,正確地把握這一時期的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結合幼兒實際情況,創設科學、合理的教學活動,這對于幼兒能力的培養和全面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幼兒園戶外混齡游戲作為當前比較普及的一種教育手段,圍繞幼兒為中心而開展,發揮幼兒的主體性,讓幼兒在自主探索、游戲活動中,健康、快樂地成長。孩子們積極樂觀,對游戲充滿熱情,戶外混齡游戲作為基礎游戲的一種延伸,讓幼兒具有明顯的參與意識,他們能更快地融入戶外混齡游戲環境中,找到樂趣,在游戲中提升自身能力。而對于比較膽怯、內向的幼兒而言,這種游戲模式,也能有效地訓練幼兒膽識,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游戲氛圍,引導幼兒敞開心扉,接受游戲規則去共同游戲,在游戲中建立情感,在游戲中相互交往,共同合作,樹立自信心,實現戶外混齡游戲鍛煉的目的。
戶外混齡游戲的根本目的是發揮幼兒的主動性,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基本特征,保留幼兒好玩、好動的天性,讓幼兒在戶外混齡游戲中拓展思維,開闊眼界,提升能力,培養其獨立性和自主性。具體而言,主要表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
(一)戶外混齡游戲是在幼兒興趣的基礎上創設的,相比于傳統的運動模式,戶外混齡游戲更刺激,更豐富,幼兒自主選擇性更多,滿足了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發展的要求。
(二)戶外混齡游戲打破了班級、年齡的界限,游戲的主體不再是幼兒熟悉的群體,游戲內容也不再單一。對于幼兒而言,這個環境既陌生又充滿好奇,既讓人害怕又充滿挑戰,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增強游戲的趣味性,既鍛煉了幼兒的觀察力,豐富了幼兒活動經驗,也提高了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在注意力集中的過程中培養耐心和毅力。
(三)戶外混齡游戲對幼兒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幼兒更向往戶外混齡游戲中的自由自在。但戶外混齡游戲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園內基本游戲都具有完善的保護措施,幼兒之間年齡相仿,游戲活動主體也都基本熟悉,使對幼兒的保護掌握在一個可控的范疇中。戶外混齡游戲則不然,需要教師特別關注,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幼兒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四)戶外混齡游戲讓幼兒在一個開放式的環境中進行游戲鍛煉,在游戲初期幼兒難免會因為環境陌生、同伴陌生而放不開,形成一種壓迫感,心情也比較沮喪。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給予幼兒充分的信心和信任,相信幼兒。他們慢慢會向周圍的同伴靠攏,慢慢地會參與到同伴游戲中,并且部分幼兒會開始形成一種領導能力,組織能力也慢慢凸顯,幼兒會選擇和制訂自己感興趣的游戲內容,自然而然地與同伴交流和合作,適應環境,提升能力。
游戲作為幼兒園活動的主要內容,是幼兒獲取知識的源泉。積極地開展有意義的戶外混齡游戲,可讓幼兒在玩中學,在游戲中得到發展,提高幼兒教育質量和效率,使幼兒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作為戶外混齡游戲的設計者和引導者,要做好合理的規劃,要有明確的目的,并且要及時地了解和掌握幼兒的發展情況,對不同階段幼兒的身體素質水平和實際能力等方面要進行全方位的了解,使游戲在安全、有利的基礎上開展。同樣,要樹立“以幼兒為主體”的游戲模式,在外在條件、內在因素都安全的前提下,放心、大膽地讓幼兒自主發展,教師從旁引導,去觀察、分析,實現對游戲內容的優化和游戲效果的擴大化。
(一)創造開放、自由活動環境。任何活動的創設都是以幼兒為中心展開的,同理,任何活動都是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上的。要以此對戶外環境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對場地的特點、材料的投放等進行調整和安排,使場地滿足幼兒自主活動和游戲的需求。營造一個開放、自由的活動環境,活躍幼兒思維,讓幼兒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自主活動。
(二)提供豐富的材料。戶外混齡游戲打破了班級和年齡的界限,使幼兒整體水平、年齡層次、游戲范圍、游戲活動等方面都存在了一定的差異性。為了保障戶外混齡游戲的有效性,發揮其價值,就必須在材料上滿足幼兒游戲需求,讓幼兒有更多的自主選擇空間和選擇條件,滿足其好奇心,激發幼兒游戲興趣,發揮幼兒游戲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