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曼莉,孫艷美,李 瑤,駱曉峰*
(1.廈門市海滄醫院,福建 廈門 361000;2.吉林醫藥學院,吉林 吉林 132013)
婦科感染性疾病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疾病類型,具有較高發病率、治療復雜以及病情易反復等特點,嚴重影響女性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1-2]。長期婦科炎癥存在較高的癌變風險,早期診治婦科炎癥具有重要臨床價值。研究表明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診斷炎癥的常用臨床檢驗指標,具有較高的靈敏性[2-3]。本研究旨在探討CRP和PCT聯合檢測在婦科感染性疾病的診治中的臨床價值。
收集廈門市某醫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診治的婦科感染性疾病患者100例納入研究觀察組,年齡24~53歲,平均(40.2±2.6)歲;宮頸炎者35例,附件炎26例,陰道炎者9例,子宮內膜炎者20例,尿道炎10例。將同一時期體檢的100例健康女性納入研究對照組,年齡22~55歲,平均(38.6±2.4)歲。研究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基本資料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參與研究對象均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簽署知情同意書并完成CRP和PCT檢驗。
按照血清CRP和PCT檢驗的流程和標準分別對兩組受檢者進行檢驗。流程如下:采集受檢者3 mL的空腹外周靜脈血,通過離心機分離血清,然后再采取免疫發光法對血清CRP和PCT水平進行檢測。若檢測結果提示PCT水平超過0.5 μg/L和CRP水平超過8 mg/L,均可判定為細菌感染。血清保存在-20 ℃的冰箱內,
對血清CRP和PCT檢驗結果進行分析,同時根據感染的情況對觀察組中的100例患者進行分組:宮頸炎35例,附件炎26例,子宮內膜炎20例,尿道炎10例,陰道炎9例。將實驗組的CRP和PCT檢驗結果與對照組比較,并對各組的CRP和PCT陽性檢出率進行比較。感染分別以CRP水平≥8 mg/L和PCT水平≥0.5 μg/L為標準。
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分析研究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通過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多組樣本均數比較采用非參數秩和檢驗,組間多重比較經秩轉換后采用SNK法,各變量相關分析用Spearman方法,通過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別評價CRP、PCT及聯合檢測的敏感性及特異性,采用Z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的附件炎、宮頸炎、尿道炎、子宮內膜炎和陰道炎的CRP值PCT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 1 兩組CRP和PCT檢測結果的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較,P<0.05
婦科各種感染性疾病患者中CRP檢測總陽性率為92%,PCT檢測總陽性率為95%,兩者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87.4,P<0.01),具體見表2。
從CRP、PCT及聯合檢測對婦科炎癥的診斷判定ROC結果中可知,兩者聯合判定婦科炎癥ROC下面積(area under ROC curve,AUC)大于單獨CRP及PCT(Z=4.632和5.243,P<0.05),見表3。

表 2 婦科感染性疾病患者CRP和PCT檢測陽性率比較

表 3 CRP、PCT聯合檢測的診斷效能參數
早期正確診斷婦科感染性疾病不僅有助于提高其臨床療效,同時還能顯著改善其預后,提高生活質量。炎癥因無特異性的標記物,且經典檢測指標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得診斷特異性以及敏感性顯著降低。臨床有必要為婦科感染性疾病患者尋找一種切實可行的診斷方法。
CRP由數個亞單位以非共價鍵聚集形成的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是炎癥感染的急性期反應物,多由炎癥分子刺激肝臟細胞合成[4]。臨床上CRP作為鑒別炎癥和非炎癥感染的首選指標之一,也用于自身免疫性及感染性疾病的診斷,以及抗生素療效監測等。已有研究表明CRP對于婦科炎癥性疾病的診斷有重要參考價值[5]。本研究結果顯示,婦科感染性疾病患者中CRP檢測總陽性率與PCT檢測總陽性率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婦科常見感染性疾病患者的CRP檢測總陽性率為92%。正常情況下,健康人體中含有的血清PCT較少,當出現急慢性炎癥、敗血癥、全身系統綜合炎癥等時,會導致血清PCT明顯提升[6]。人體產生的炎癥與PCT水平變化關系密切,可通過血清PCT水平對人體炎癥的嚴重程度進行判斷。研究認為血清PCT在受到細菌感染的早期會發生急速上升,血清PCT在炎癥反應性疾病的早期診斷中具有重要地位[7]。本研究實驗組中的附件炎、宮頸炎、尿道炎、子宮內膜炎和陰道炎的PCT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婦科常見感染性疾病患者的PCT檢測總陽性率顯著高于對照組。CRP與PCT聯合檢測在靈敏度與特異度方面均比單一檢測CRP或PCT要高。
綜上所述,CRP和PCT聯合陽性檢出率顯著增高,可作為婦科感染性疾病的常規檢測手段來協助臨床初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