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環境規制對我國能源效率影響的研究
——基于省際數據的實證分析

2020-03-20 06:24:30刁心薇曾珍香
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 2020年3期
關鍵詞:效率環境

刁心薇,曾珍香

(1.河北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河北工業大學理學院,天津300401)

一、引言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隨之而來的能源短缺以及能源消耗所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引起了政府和相關學術界的廣泛關注。《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自2010 年起,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2015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占全球總消費量的23%,占全球能源消費量凈增長的61%。而能源消耗的增加勢必導致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上升,引發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近年來我國屢次出現大范圍的霧霾天氣,表明工業污染程度已經逼近環境承載的極限。能源短缺、環境惡化成為當前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變得刻不容緩。

然而,能源的稀缺性、環境問題的負外部性使得單純依賴市場難以實現節能減排、提高能源效率的目標,因此需要采取環境規制手段來彌補“市場失靈”的缺陷。所謂“環境規制”,起初被認為是政府以非市場途徑對環境資源利用的直接干預,包括禁令、非市場轉讓許可證等。而后隨著政府逐步實施生態標簽、自愿協議、環境認證等多種干預手段,學者們對環境規制的定義又重新進行了探討和修正。趙玉民等(2009)將環境規制定義為以環境保護為目的、個體或組織為對象、以有形制度或無形意識為存在形式的一種約束力量,根據其存在形式的不同,環境規制可分為顯性環境規制和隱性環境規制。顯性環境規制是以有形制度為存在形式,而隱性環境規制則由無形意識表現出來。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研究環境規制對能源效率的影響機理。目前,主要存在的觀點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抑制論。尤濟紅等(2013)以新疆為例,研究環境規制對能源效率的影響,發現當前政府環境規制抑制能源效率的提高,這種抑制作用不僅體現在當期,在滯后三期仍然顯著。陳玲等(2014)的研究表明,政府環境治理投資和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對能源效率的提高產生阻礙作用。第二類,促進論。萬倫來等(2010)基于單要素能源效率視角,研究了環境規制與能源效率之間的關系,結果顯示,環境規制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顯著的促進作用;王喜平等(2013)采用全要素能源效率評價模型測算了我國29 個省市自治區在無環境規制、弱環境規制和強環境規制三種情形下的能源效率,結果發現實施環境規制政策后,各地區全要素能源效率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不同強度規制政策的實施對各地區能源效率的改善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第三類,非線性關系。王騰等(2017)學者認為環境規制與能源效率呈現“倒U型”的關系,環境規制對能源效率的影響存在門檻效應,其門限值為0.0002,當規制強度小于0.0002時,環境規制強度的增加有利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而當規制強度大于0.0002時,它的增加會抑制能源效率的改善。張華等(2014)的研究也表明隨著環境規制強度的不斷提高,能源效率會呈現先升后降的趨勢。另一方面,高志剛等(2015)學者的研究結果又顯示環境規制與能源效率呈現“正U 型”的關系,即在“拐點”的左側,成本效應占主要地位,在“拐點”右側創新補償效應居主導作用,此論點與Zhang 等(2016)的研究結論相似。

通過相關文獻的梳理,我們發現關于環境規制影響能源效率的研究已經取得很多重要的成果,但迄今為止尚未得到一致的結論,仍然存在以下值得改進的地方。第一,學者們對環境規制強度的量化方式缺乏統一的標準,差異明顯,有些研究僅選取某一代理變量綜合反應環境規制的整體水平,變量選擇過于單一,不能夠體現政府環境規制的本質;第二,已有的大部分研究僅從顯性環境規制角度考慮對能源效率的影響,忽略了隱性環境規制對其產生的作用。隱性環境規制是由普通民眾主導的約束性力量,是民眾環保意識的體現。隨著環境污染問題的日益嚴峻,越來越多的民眾通過自身的行為表達對高污染高排放產品的抵制。Bank(2009)的調查發現,企業負面環境信息的披露將會導致企業市場價值平均下降0.3%,而正面信息的發布也可以促使其股票升值近0.82%。實踐表明,隱性環境規制已經對企業的經濟利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如果環境規制指標體系研究中缺少對隱性環境規制的正確度量,則會影響環境規制與能源效率之間關系研究的準確性。第三,大多數學者的研究僅考慮環境規制對能源效率的直接效應,并未考慮其間是否存在重要的中介變量,使得環境規制通過影響中介變量對能源效率產生間接效應。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主要進行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首先,重新構建測度環境規制強度的指標體系,分別從顯性和隱性兩個視角度量環境規制強度;其次,基于SBM模型測算考慮非期望產出時我國各地區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最后,采用Tobit 回歸模型深入探尋環境規制對能源效率的影響機理,重點考察環境規制對能源效率的直接和間接效應。

二、變量選擇與數據處理

1.環境規制指標體系的構建

實踐中由于缺乏固定的政府干預模式、也不存在獨立的規制工具,所以對環境規制的測量往往存在諸多困難。本文以科學性、全面性、可獲得性為原則,構建度量環境規制的指標體系,該體系基于顯性和隱性兩個視角衡量我國環境規制的強度。

(1)顯性環境規制的測量指標

顯性環境規制是以環保為目標、個人和組織為規制對象、各種有形的法律、規定、協議等為存在形式的一種約束性力量。由于顯性環境規制強度與企業承擔的污染減排支出密切相關,企業面臨的顯性環境規制強度越大,則其投入的污染減排支出就越高,因此,本文采取基于污染物治理投入的度量方法。梳理我國當前環境污染治理投入政策,可以將其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投資型政策,主要包括依據環評結果確定污染防治的環保投資政策、投資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政策、投資治理老污染源政策、企業污染治理的“三同時”政策;第二類為費用型政策,主要指征收排污費。這些政策基本涵蓋了政府對污染物進行治理的各項投入。

《中國環境年鑒》對上述兩類污染治理投入政策進行了比較詳盡的統計,分別是環境污染治理投資額(X1)、城市環境基礎建設投資(X2)、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X3)、建設項目“三同時”環保投資(X4)和征收排污費(X5)。數據的可獲取性為綜合測量顯性環境規制強度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并且這些數據不存在量綱的問題,因此本文采用這五個變量對顯性環境規制進行度量。

(2)隱性環境規制的測量指標

目前,學術界還鮮有涉及隱性環境規制對能源效率影響的相關研究。趙玉民等(2009)指出隱性環境規制是指內在于個體的,無形的環保態度、環保認知和環保行為等。

環保態度,本文采用環境污染信訪數來表示(X6)。環境污染信訪數是一個地區公民對環境污染監督力度的體現,當公民的環保權利受到侵害,往往會通過各種方式向環保局、信訪辦、黨委辦等部門反映污染情況,投訴污染者,甚至要求環境賠償,因此環境污染信訪的數量體現了公眾對環境的監督參與程度,表明了公眾對環境保護的決心。

環保認知,選取人均受教育年限來衡量(X7)。研究表明,環保認知與公民的文化程度密切相關。文化水平和知識層次較高的人群,對我國環境問題的嚴峻形勢有更為清晰的認識,環保意識較強。具體計算方法如下所示:

人均受教育年限=(未受過教育的人口+僅受過小學教育的人口×6+僅受過初中教育的人口×9+僅受過高中教育的人口×12+受過大專及以上教育的人口×16)/總人口

環保行為,采用生態文明指數(X8)和環保組織數(X9)來體現。生態文明指數來源于生態文明綠皮書,它是基于“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三大支柱”的論斷構建的,是對中國31 個省區市生態行為成效的評估;環保組織是以環境保護為主旨并為社會提供環境公益性服務的民間團體,他們通過組織環保公益活動、出版書籍、發放宣傳品、舉辦講座等方式進行環境宣傳教育,引導公眾的環保行為。具體測量指標見圖1。

圖1 環境規制強度度量指標

為保障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查閱了相關年鑒。生態文明指數來源于《中國省域生態文明建設評價報告(ECI2015)》,環保組織數出自中華環保聯合會,其余變量數據均來自《中國統計年鑒》及《中國環境年鑒》。

2.環境規制強度的測算

由于指標體系中涉及變量數較多,直接運用回歸模型進行實證研究可能會損失較大的自由度,因此本文采用熵值法將指標綜合為顯性環境規制強度(DER)和隱性環境規制強度(IER)兩大類。熵值法是以評價指標的固有信息為基礎,采用信息熵為工具來計算各指標的權重。與層次分析法和德爾菲法等主觀賦權法相比,其給出的權重值可信度更高。依據該方法,將上述構建的環境規制的指標數據代入后,即可求得我國各省份顯性環境規制強度和隱性環境規制強度。其中,每一個指標的權重系數如表1所示。

表1 環境規制指標權重

3.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測算

能源效率是對固定能源投入帶來產出程度的一種度量。為研究環境規制對能源效率的影響,首先需要對能源效率進行準確的度量。從投入要素角度分析,能源效率的評價方法主要包括單要素能源效率和全要素能源效率。Hu 等(2006)首次提出了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概念,克服了單要素能源效率忽略投入要素間相互作用的缺陷,受到學者們的廣泛認同。本文采用SBM模型測算基于非期望產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具體形式如下:假定某一生產系統中含有n個決策單元,每個決策單元中均有m種投入、s1種期望產出以及s2種非期望產出。記投入向量為x(x∈Rm),期望產出向量為yg(yg∈Rs1),非期望產出向量為yb(yb∈Rs2),其 中x,yg,yb均 大 于0。X=[x1,x2,…,xn],Yg=對 某 特 定 的 決 策 單 元(x0,y0g,y0b),包含非期望產出的SBM模型定義如下:

其中λ是權重向量,s-,sg,sb為投入和產出向量的松弛變量,ρ*關于松弛變量嚴格遞減,取值范圍為(0,1]。對于某一特定的決策單元,當且僅當ρ*=1時,決策單元才是有效的。

本文以勞動力、資本、能源為投入變量,以地區生產總值為期望產出,二氧化碳排放量為非期望產出,具體數據處理如下:

投入指標:(1)勞動力,采用就業人員數(萬人)作為勞動力的度量指標;(2)資本,使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億元)來衡量;(3)能源,以能源消費總量來表示,即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煤炭、焦炭、天然氣8種能源的消費總量,由于8 種能源的量綱不同,在計算時統一轉化萬噸標準煤。

產出指標:(1)期望產出,選取地區生產總值(億元)作為期望產出的衡量指標;(2)非期望產出,選取二氧化碳排放量來度量。計算二氧化碳排放量采用如下公式:

其中A表示二氧化碳排放量,Bi為第i 種能源消費量(轉化為萬噸標準煤),Ci為第i種能源的碳排放系數。

數據均來源于2015年《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數據庫。部分省市從業人員數缺失,采用時間序列分析方法予以補全。測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2015年我國各省域能源效率值

從表2 可以看出,我國大部分地區能源效率水平偏低,2015年僅有北京和上海為能源效率有效地區,其余省份均存在能源投入的冗余,還具備較大的節能潛力。從區域能源效率的差異分析來看,能源效率的區域格局基本呈現東部沿海地區-中部內陸地區-西部內陸地區依次遞減的態勢,這與陳德敏和張瑞(2012)的研究結論一致。2015年能源效率最高的五個地區依次為北京、上海、廣東、天津和浙江,它們均屬于東部沿海地區,該區域經濟繁榮、科技進步,綠色環保理念深入人心;能源效率水平最低的六個省區分別是山西、甘肅、寧夏、貴州、新疆和青海,除山西省之外,其余五個省份均屬于經濟欠發達的西部地區。山西省是我國重要的資源富集區域,也是能源與礦石的供應基地,由于該地區產業結構的特殊性,其經濟增長模式仍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為主,能源效率最低,與最高地區的效率值相差六倍以上。可見,我國各地區能源效率水平不僅整體偏低,而且地域差異性較大。

4.控制變量的選取

由于影響能源效率的因素諸多,有些因素雖不是研究的重點,但也會對實證結果產生影響,為厘清核心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避免由于遺漏其他變量而對估計結果產生偏誤,在研究過程中控制變量的選擇也必不可少。借鑒以往相關研究的成果,本文引入三個控制變量: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和科技發展水平,具體說明如下。

(1)經濟發展水平。毋庸置疑,經濟發展可以為企業帶來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以及現代化的管理理念,從而會促使能源效率的提高,本文選取人均GDP來度量經濟發展水平。

(2)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是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的關鍵手段,Wing 和Eckaus(2004)、Ma 和Stern(2008)的研究表明產業結構對能源效率有重要影響。由于工業對能源的依賴性更強,因此本文選取GDP中工業增加值的比重(INS)來表示產業結構。

(3)科技發展水平。科技水平的提高既可以增加經濟產出,又可以減少能源消耗,是能源效率提升的本質來源。本文選取技術市場成交額(TMT)作為科技發展水平的代理變量。

所有數據均來自《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數據庫。綜上所述,實證模型中涉及的指標見表3。

表3 變量說明

三、環境規制對全要素能源效率影響的實證研究

本文采用2015年中國30個省域的相關數據進行建模分析,由于香港、澳門、臺灣、西藏地區的數據缺失嚴重,做剔除處理。同時為消除量綱對實證結果的影響,文中涉及的相關變量均進行歸一化處理。

1.環境規制強度對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直接影響

能源效率取值在[0,1]區間上,數據被截斷,因此采用To?bit回歸模型來研究環境規制對能源效率的直接影響。以能源效率為被解釋變量,構建如下模型:

計量模型(1)的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回歸結果

根據表4 的結果可以看出,在0.1 的顯著性水平下,顯性環境規制與隱性環境規制對能源效率的影響較為突出,但兩者的回歸系數方向并不一致。

顯性環境規制的系數為負,表明在控制了隱性環境規制、經濟發展水平、所有制結構、科技發展水平這些因素后,其強度的增加會抑制能源效率的提升,環境規制強度每提高1個百分點將導致能源效率降低1.3025個百分點。本文認為這主要是因為顯性環境規制的成本較高,風險較大,導致企業缺乏開展綠色創新行為的動力。當技術水平、資源配置和投入資本均未發生改變時,環境規制的引入,只會增加企業的生產性支出,造成其產品市場利潤下降,市場份額縮減,使得企業的經濟效益下滑。如果沒有有效的技術革新及設備改進,引入顯性環境規制不可避免地會阻礙企業能源效率的提升,顯現出遵循成本所帶來的負面效應。

隱性環境規制對能源效率的提高有正向的積極影響,并且在影響能源效率的所有變量中其對應的系數絕對值最大,表明隱性環境規制對能源效率的提升起到關鍵性作用。當前環境污染問題是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生態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類的生存質量,關系到未來的可持續發展。隨著我國居民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民眾的消費行為也發生了改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愿意購買能源利用效率較高的綠色產品,并有為其支付溢價的意愿。由于此類產品會獲得更高的利潤,有可能彌合企業為提高能源效率而付出的成本,為獲取潛在的經濟回報,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占據市場競爭優勢,企業會通過各種方式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當前,隱性環境規制已成為提高能源效率的重要驅動力量。

此外,控制變量對能源效率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在0.1 的顯著性水平下,科技發展水平、經濟發展水平可以促進能源效率,而產業結構卻對其產生抑制作用。能源效率的提高不僅依賴于能源消費,同時還受到資本、勞動力等其他投入要素的影響,而科技發展水平是所有投入要素提高效率的主要動力,必將促進能源效率的顯著提升。經濟發展水平也是影響能源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國經濟水平已達到一定階段,它的發展能夠為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持,保障企業采購綠色材料、研發生產技術、提高生產工藝,從而對能源效率產生積極的影響。產業結構制約能源效率是因為當前我國工業尚處于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集約型經濟模式并未在全國范圍內普及,許多傳統行業依舊處于“粗放型”增長方式,仍以能源、資本、環境、勞動力的消耗來換取經濟增長,弊端頗多。所以,現階段產業結構對能源效率的影響是負向的。

2.環境規制強度對全要素能源效率的間接效應

研究表明,技術進步是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動力,因此,本文選取科技發展水平作為中介變量,研究環境規制是否可以通過影響科技發展水平,進而對能源效率產生間接效應。

首先,考察隱性環境規制對能源效率的間接影響,構建如下中介效應模型:

其中ν、ε、μ表示隨機擾動項,CV是DER、GDP、INS的線性組合。a×b即是隱性環境規制通過科技發展水平進而影響能源效率的間接效應。具體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隱性環境規制通過科技發展水平對能源效率的間接效應

在0.05 顯著性水平下,模型第一步的回歸系數c為正值,說明增強隱性環境規制能夠促進能源效率的提升。第二步的回歸系數a同樣為正值,表明隱性環境規制強度的增加有利于科技進步。第三步中回歸系數b也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證明隱性環境規制通過影響科技發展水平進而促進能源效率的提升。隱性環境規制的提高表明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如前文所述,人們對綠色環保產品有強烈的偏好和支付溢價的意愿,這使得他們的消費行為和市場需求均發生了改變。民眾的消費意向促使企業開展綠色創新戰略,不斷增加環境技術創新的研發投入,降低產品能耗,提高能源效率。

其次,構建模型5-7,考察顯性環境規制通過科技發展水平對能源效率是否存在間接效應,結果見表6。

其中ν、ε、μ表示隨機擾動項,CV是IER、GDP、INS的線性組合。

表6 顯性環境規制通過科技發展水平對能源效率的間接效應

由表6可以看出,在0.05置信水平下,模型第二步的回歸系數a不顯著,表明顯性環境規制對科技發展水平沒有產生顯著影響,因此無法通過該變量對能源效率產生間接效應。

當前我國顯性環境規制強度沒有對科技發展水平產生影響。本文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一方面,當前我國仍以經濟發展作為第一要素,技術創新主要體現在節約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等方面,而針對節能減排的技術創新還遠遠不夠,顯性環境規制對技術創新沒有形成倒逼機制;另一方面,目前我國顯性環境規制的手段較為單一,主要以環保投入為主,而此類投入在短期內難以形成經濟效益,使得企業針對節能減排的技術創新動力不足。

3.對結果的進一步討論

從本文的實證結果來看,政府目前實施的顯性環境規制政策沒有實現提高能源效率的目標,而隱性環境規制促進了能源效率的提升。對這一結果本文展開了進一步的分析。

(1)當前顯性環境規制抑制能源效率,并且沒有對科技發展水平產生影響。本文認為這一結果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國現行的顯性環境規制強度較低。在這種情形下,企業將會選擇默默地忍受規制所帶來的高成本,但企業的生產資源十分有限,在生產過程中如果需要支付的環境成本增加,就會降低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總體利潤,其能源效率也會隨之下降。而如果顯性環境規制能夠持續增強,則污染型的生產成本將急速上升,企業為保持市場的競爭力,勢必需要改變當前的生產決策和發展戰略。由于清潔生產受環境規制影響較小,企業基于利潤最大化的原則將不得不考慮加快節能減排的技術創新,實現通過清潔生產來完成“增加收益”和“提升能效”的雙重目標。也就是說,顯性環境規制強度存在一個門檻值,在該值左側時,由于遵循“成本效應”,顯性環境規制的增加會抑制能源效率的提升。目前我國的顯性環境規制強度正處于該階段,當規制強度繼續增加,超過這一門檻值時,企業的“創新補償效應”大于“規制成本”,這時環境規制的增強不僅可以促進能源效率的提高,而且可以帶動整個社會生產率的改善。

(2)隱性環境規制是人們環保意識的量化體現,增強隱性環境規制強度正逐漸成為提高能源效率的一種重要的政策工具。鑒于環境污染問題的關注度、互聯網的普及度、媒體透明度的共同提升,迫于社會各方面的壓力,企業對于自身的責任、聲譽及未來的潛在利潤都十分敏感。為了提升自身形象、拓寬市場份額,企業將會加大對節能減排研發的投入,對生產工藝、產品設計進行綠色創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而社會壓力并非強制性措施,公眾只偏重結果但并不限制其實現的方法路徑,靈活的隱性環境規制給予企業更為廣闊的選擇空間,企業可以針對自身發展選擇最為有利的響應方式來提高能源效率,實現資源降耗與環境改善的目標。

四、結論

本文基于Tobit 回歸模型,探討了環境規制對能源效率的影響。與已有的研究成果相比,本文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貢獻:第一,本文基于科學性、全面性、可獲得性原則,構建了度量環境規制強度的指標體系,將鮮有研究的隱性環境規制納入其中。第二,本文不僅考慮了環境規制對能源效率的直接影響,而且以科技發展水平作為中介變量,研究環境規制能否通過影響科技發展水平,進而對能源效率產生間接效應,豐富了現有的研究成果。

實證結果顯示:當前由于遵循“成本效應”,政府的顯性環境規制抑制能源效率的提升,并且沒有對科技發展水平形成倒逼機制;而隱性環境規制不但直接對能源效率產生正向作用,而且通過影響科技發展水平,間接促進了能源效率的提高。

隨著經濟發展過程中各種環境問題的凸顯,能源效率的提升已經成為促進經濟-環境協調發展的主要手段。依據研究結論,本文提出如下建議:

(1)增加各地區顯性環境規制強度,發揮顯性環境規制對科技發展水平的倒逼效應。設計良好的顯性環境規制政策能夠激勵企業提高技術水平,優化資源配置,產生“創新補償”效應,部分乃至全部抵消“遵循成本”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結合實證分析的結果來看,我國各地區的環境規制強度還未達到這一目標,無法對科技發展水平產生影響。因此必須提高顯性環境規制強度,使得企業為尋求“污染避難所”而重新布局投資和生產的難度不斷增大,唯有通過綠色技術創新與應用,才可以實現其經濟利益,引領企業健康發展。

(2)各地區實施差異化顯性環境規制政策,多種規制工具協調使用。我國各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均衡,科技水平、資源稟賦以及能源利用效率差異較大,因此,在制定政策時,應因地制宜,采取差異化的顯性環境規制政策,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同時政府在現有政策的基礎上也應該關注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政策,如污染許可證交易制度、給予開展清潔生產的企業以多種稅收減免及其他優惠措施等。通過市場信號引導企業做出決策,調動企業節能減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具體而言,東部地區作為能源效率的高效地區,可在現行標準的基礎上,調整環保投資結構,加大節能減排的技術創新投入,積極推行清潔生產。中部地區穩步提高規制力度,一方面加強環境污染控制、提高環境違法成本,促使企業增加環境保護投入;另一方面也要適當地給予政策優惠,引導企業積極進行綠色生產的研發創新,逐步實現治理由“末端”向“源頭”的轉變。西部地區,由于其經濟結構與生態環境的脆弱性,需要謹慎選擇環境規制工具。可以考慮將顯性環境規制的側重點由強制性規則轉到推動技術引進、鼓勵研發創新上來,如積極與東部能源利用高效的地區開展項目合作,主動學習先進的節能技術,引進高效的清潔生產設備,汲取現代化的管理經驗;加大政策性環保扶持力度,對企業的綠色科技研發予以政策或資金支持等。

(3)完善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機制,提高公眾節能減排意識。政府應構建完善的環境信息公開制度,由于環境保護與每個公民的利益密切相關,需要社會公眾的廣泛參與,只有在獲得充分的環境信息的條件下,公眾才能對企業的污染行為提出異議并進行監督。同時要加強節能減排的宣傳力度,增強公眾的環保責任感。靈活安排教育內容和方法,實施個性化教育,真正使公眾了解自己的責任和推動綠色發展的可行方式,鼓勵更多人投入到環保行動中來,讓綠色環保、節能高效的理念深入人心,充分發揮隱性環境規制的積極作用。

猜你喜歡
效率環境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提升朗讀教學效率的幾點思考
甘肅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2
注意實驗拓展,提高復習效率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不能改變環境,那就改變心境
環境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效率的價值
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 02:57:49
跟蹤導練(一)2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色综合天天娱乐综合网|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久久久四虎成人永久免费网站| 成人夜夜嗨| 国产一级无码不卡视频| 91免费在线看|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一本大道无码高清| 婷婷亚洲最大| 国产迷奸在线看|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99成人在线观看| 91在线播放免费不卡无毒|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男人总站| 99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 五月丁香在线视频| 精品人妻一区无码视频| 日本精品视频| 成人国产精品2021| 日本成人福利视频| 亚洲综合18p| 成人福利视频网|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天堂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JIZzJIzz视频全部免费| 亚洲中文在线视频| 国产91无码福利在线| 国产老女人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在线第一页| 亚洲最大情网站在线观看|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国产高清无码第一十页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不卡| 激情在线网|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丁香婷婷久久|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秋霞午夜国产精品成人片| 国产青青草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色7799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97公开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视频a|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真人高潮娇喘嗯啊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永久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第一区|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人莉莉成在线播放| 青青青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高清色本在线www| 福利国产在线|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1024国产在线| 国产xxxxx免费视频|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在线国产你懂的|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四虎成人免费毛片|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国产精品污视频|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一区|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国产福利2021最新在线观看| 香蕉精品在线| 中文字幕1区2区| 91视频国产高清|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 国产流白浆视频| 日韩无码真实干出血视频| 日本成人精品视频| 无码av免费不卡在线观看|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