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長江三角洲腹心地帶的魅力城市。
這里是中國革命紅船的起航地,中國共產黨從這里誕生、出征,偉大的紅船精神在這里凝練、升華;
這里是馬家浜文化的發祥地,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
這里是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永久舉辦地,每年,最前沿的互聯網科技在這里發布、業界精英在這里匯聚;
這里是接軌上海的“橋頭堡”和“門戶”,正在深入實施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首位戰略……


城在林中 千鴻攝影
嘉興地處浙江省東北部,陸域面積4223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60.4萬,下轄南湖、秀洲2個區,平湖、海寧、桐鄉3個縣級市和嘉善、海鹽2個縣,是浙江省唯一的純平原市,山林面積不到國土面積的1%,天然森林資源非常稀少。因此,歷屆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國土綠化工作,嘉興市相繼獲得了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土綠化突出貢獻單位、浙江省森林城市等榮譽稱號。
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嘉興市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綠色發展理念,于2018年正式啟動了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組建了由市長任組長、三位分管副市長為副組長的“創森”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了《嘉興市高水平推進國土綠化美化高質量建設國家森林城市實施方案》,召開了創建動員大會,明確提出到2020年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奮斗目標:市域林木覆蓋率提高到25%,中心城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或超過14平方米。同時,構建了“一方五副多點,兩帶三網多片”的總體布局,擘畫了建設獨具江南水鄉特質的平原地區森林城市典范的宏偉藍圖。

森林通道 郭秋敏攝影
牢固“生態為先,綠色發展”理念,整合生態資源優勢,推進城鄉綠化美化進程,持續完善市域生態空間骨架體系。一是做精城市綠色空間。堅持把樹種在人群最多處,將公園、道路建設作為提升群眾對城市綠化獲得感和滿意度的重要途徑,圍繞中心城區居民密集區、主要道路節點、城市出入口和河道節點等重點區域開展綠化建設、改造提升,目前已累計建設(改造)精品特色公園12個,口袋公園64個,生態彩化林地6片,建成12條城市特色景觀道路。二是做大鄉村綠色空間。圍繞“奏響新時代的田園牧歌、復興升級版的農耕文明、打造世界級的詩畫江南”,將森林城市創建與高質量鄉村振興示范地有機結合,大力推進村莊綠化、庭院綠化、通道綠化、村莊公園和農田林網改造提升,已累計建成省、市美麗鄉村精品村120個,“一村萬樹”示范村41個、推進村212個,省級生態文化基地22個,國家森林鄉村12個。三是做通區域綠色網絡。立足平原地區交通發達、河網密布的獨特地形地貌,開展森林通道、生態綠道、美麗河湖、濕地公園建設,打造具有生態連貫性、視覺觀賞性的森林網絡體系,建成美麗經濟走廊19條,精品生態綠道8條,創建美麗河湖102條。基本實現了城鄉綠地的綠蔭連接,嘉禾大地的綠色脈絡更加流暢。

海寧大道

千年古銀杏

潘家浜村

京杭運河市區段綠化

國家森林鄉村—建林村
加快產業融合發展,推動生態與產業互動,聚集生態紅利普惠民生福祉。一是鄉村旅游蓬勃興起。充分發揮綠化的底色功能和林業的生態功能,打造一批富有江南水鄉特質的宜居宜業宜游美麗鄉村精品村落和景區示范村莊。目前,全市累計建成3A級景區村莊28個,3個村入選“中國美麗鄉村百佳范例”,潮源新語文創線、綠野仙蹤風情線等16條美麗鄉村精品線各美其美。2019年,全市接待游客總人數1446萬人次,實現創收10億元,比上年增長44.04%。二是林業產業轉型發展。以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和適度規模擴增為核心,加強珍貴、彩色、鄉土樹種和優質花卉產業基地建設,不斷推進花卉產業發展與旅游開發融合,成功打造海寧長安花卉特色小鎮。目前,全市花卉苗木種植面積已達20萬畝,產值超過13億元。送展2019北京世園會的花卉產品獲特等獎7個、金獎11個、銀獎17個、銅獎33個。三是會展經濟加快升溫。2019年8月底,嘉興市成功舉辦“2019中國·嘉興國際水果大會”,400多名大咖齊聚一堂,“嘉興·中國水果指數”正式對外發布,標志著國內水果批發價格再添“風向標”,果業強市鋒芒已露。以海寧市長安花卉特色小鎮為依托,成功舉辦了2018年、2019年兩屆世界花園大會,吸引加拿大、美國、德國、英國、荷蘭、日本等10多個國家的近千名業界精英參與。已連續12年組團參展義烏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為企業搭建了展示交流、洽談合作平臺,進一步提升產業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2019年,全市林業總產值達380多億元。

百里錢塘櫻花林 陳杰攝影

創森宣傳活動
嘉興市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生態文化活動,廣大公民積極參與,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潔日益成為人們的共同追求。一是全民愛綠植綠活動廣泛開展。市四套班子領導每年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向全社會傳遞愛綠植綠的生態 理念。市委書記張兵在2019年植樹活動現場向全市人民發出號召,把整個嘉興建成全域美麗的大花園,成為長三角的生態綠心。同年8月,嘉興市政府在北京舉辦了世界園藝博覽會嘉興城市主題日活動,向全世界宣傳展示了嘉興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的豐碩成果。全市各地還相繼開展了“世界濕地日”、杜鵑文化節、黃桃節等一系列生態文化活動。據統計,2019年全市有超過20萬名市民投身義務植樹,在全社會形成了森林城市全民共建共享的濃郁氛圍。二是古樹名木保護機制日益完善。率先推行實施按古樹保護級別和古樹所在地保護工作現狀相結合的三級“樹長”制,由市四套班子分管領導擔任市區一級保護古樹“樹長”,市級相關部門為工作聯系部門,所屬區、鎮(街道)負責人擔任二、三級古樹“樹長”,按照“一樹一策”要求履行“樹長”和聯系部門職責,為古樹名木保護提供了可復制的“嘉興方案”。三是水鄉濕地公園建設漸入佳境。依托濕地資源豐富、類型齊全的優勢,將濕地公園建設作為增綠護綠的重要抓手,積極落實綠化建設、改造、提升措施,全面提升濕地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綜合生態旅游服務功能,全市相繼建成省級濕地公園7個,國家級濕地公園1個。
“秀水泱泱,紅船依舊,時代變遷,精神永恒”。當前,嘉興全市上下正以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全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加快打造具有“紅船魂、國際范、運河情、江南韻”的國際化品質江南水鄉文化名城,以生態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優異成績跨入嶄新的一年。

石臼漾省級濕地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