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張瑩
摘要:本文深度分析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我國財經類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不足: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教育課程體系不健全、創業教育方法比較滯后、創業指導服務不到位等問題。基于這些問題,著眼于財經院校的辦學特色,提出了互聯網+背景下財經類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具體策略,旨在更加切合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所需。
關鍵詞:互聯網+;財經類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0?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20)01-0153-02
2019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已經達到834萬人,在這樣龐大的畢業生群體中,就業壓力可想而知。大學生創新創業,不但可以減少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創業的同時也能帶來更多的就業崗位。因此,高校要肩負起對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使命,而這必須借助互聯網技術,一方面要借助互聯網技術作為教育方法,另一方面要為高校學生創業拓展新的渠道。
一、財經類院校學生特點
財經類學校,主要是為社會培養和輸送金融財經類的學生。因此,財經類學校的學生特點主要體現在:教學結構專業化、學生學習國際化兩方面。
一方面,財經類專業類學生錄取成績相比其他學生相對較高,而且財經類學生在進入學校后,學習的主要方法是通過實踐和應用來保證學習進步。因此,財經類學校學生的第一個特點就是專業結構互補性較強,協調性較強。
另一方面,財經類學校由于專業要求,要了解國際技術前沿內容,進行財經知識和技術的汲取,以滿足當前工作技術要求和未來的就業發展需求。這就要求新創業教育中要在專業化和國際化的框架下進行必要的創新,要結合當前社會發展進行相關的創新創業。
二、互聯網+背景下財經類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
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簡單的培養學生創業或創新的能力,而是在于促進大學生成長,這種成長既表現在知識的儲存上,也表現在對生活和工作認識方面。但是,當前財經類高校在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時,對于人才培養的目標并不明確,這主要體現在財經類高校在進行創新創業教育中,不但缺少培養目標,也缺少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所必需的活動與方式。
(二)教育課程體系不健全
創新創業教育,是對當前大學生一種另外的培養,尤其是在財經類高校中,對于學生的專業性要求較高,創新創業教育中,應該圍繞著當前的社會所需的要求,而當前財經類院校中,僅僅是將當前社會所需的人才標準通過課本的形式向學生講述;在授課之余,并沒有相關的實踐活動;
(三)創業教育方法比較滯后
創新創業教育,要求學生通過創新手段尋找一種創業的方法。這就要求在創新創業教育時,運用現代的、科學的教育方法。但當前財經類院校在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僅依靠講授的傳統教學方法,對每個學生各自的特點并沒有深入挖掘,而其他的新型教學方式則很少涉獵,互聯網+技術也鮮有應用。
(四)創業指導服務不到位
創新創業最重要的還是最終的實踐,然而,在當前財經類院校中,創業指導服務缺位嚴重。首先,財經類院校缺少相關的創新創業指導機構,僅僅由創新創業教育老師進行指導;其次,各個財經院校各自為戰,缺少必要的交流和互動,閉門造車必然無法取得預期效果;最后,創新創業教育缺少相關的實踐平臺,學生在進行創新創業實踐時,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金錢,這對于創新創業工作的開展無疑是一種損耗。
三、互聯網+背景下財經類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策略
(一)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創新創業的最終目標,并不是一定要成功創業、建立企業。而是要通過創新創業,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工作能力。因此,財經類院校應該明確創新創業教育目標,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首先,財經類院校應該制定完善的人才培養方案,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要對培養方法、培養過程和最終的培養結果有明確的設計和細節要求。比如,財經類院校要明確對教育教學方法,即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大力推行科學實驗法和方法論等。其次,財經類院校應充分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應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安排具有特色的創業課程,并通過學分制來保證學生對課程的完成程度。第三,充分利用當前盛行的互聯網+技術。在互聯網+技術的輔助下,可以直接通過計算機進行實驗創新,即通過計算機計算當前創新創業科目的可行性,由此幫助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互聯網+技術也可以運用在學生獲取相關信息、了解培訓課程,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等。最后,實行彈性化修學制度。當學生系統的學習創新創業教育后,在進行創業實踐時,其母校應對其創業項目給予一定支持,比如保留學籍,當學生完成創業實踐后,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學業恢復。
(二)健全教育課程體系
課程是培養人才,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與核心。在財經類院校創新創業課程安排方面,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健全學生知識體系,提高學生創新創業知識儲備,以創業實踐所需的各種技能和需求為核心,并以此來安排課程,健全和完善課程體系。
首先,以當前財經類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中課程體系漏洞作為前提,彌補和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其次,課程體系的建立,要始終以當前社會需求和職業需求為主,建立必要的創業實踐課程,將創新創業所需的各個行業都納入到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中,以此來滿足學生創新創業的需求。第三,舉辦必要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創新創業學習過程中,也能進行必要的創業實踐。如在舉辦創新創業大獎賽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讓大獎賽受到社會各個層面的關注,從側面增加對創新創業的支持。
(三)優化創業教育方法
當前,財經類院校所采用的講授法,雖然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常用方法,它無法為需要實踐的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平衡、持續的支持。因此,財經類院校應該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增加實驗法、方法論等重視自身實踐的教學方法,使之與講授法結合,共同推動財經類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
一方面,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不僅需要具備豐富的知識,還需要切實了解財經類技術的流行趨勢,從而最大限度的幫助學生進行創業實踐;另一方面,應進一步整合財經類院校的渠道能力,將企業引入到學生創業實踐中來,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吸引學生進入企業,在提升能力的同時,全面了解企業在財經方面創新的需求,以便更好的開展創業實踐。
(四)落實創業指導服務
創業指導服務是關鍵的步驟。在創業實踐中,要將大量的理論知識轉換為實際的操作,這一過程是復雜的,需要大量的指導和幫助。當前財經類院校在創業指導服務上存在不到位的情況,對此,財經類院校首先應該建立完善的、獨立的創業指導服務機構,在創業指導服務機構中,應該具有專門的經費和場地。其次,運用互聯網+技術,建立財經類院校創新創業交流平臺。學生可以進行必要的互動,來尋找自己在創業過程中所需的各種資源。最后,財經類院校應該在創業指導服務機構中,建立完善的實踐基地,通過互聯網+技術幫助財經類院校的學生,成立在學習期間的實踐基地和創業的幫扶組織。
總之,當前財經類院校創新創業中,出現了諸如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教育課程體系不健全,創業教育方法滯后以及創業直到服務不到位等問題。為此,本文從創新創業與互聯網+技術的角度出發,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健全課程體系,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通過互聯網+技術,結合現代和傳統教育方法,優化教育方法及手段;落實創新創業指導服務,通過互聯網+搭建創新創業技術交流平臺。希望對財經類院校更好的發展創新創業教育起到有益借鑒。
參考文獻:
[1] 何莉莉.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8(34).
[2] 許晶瑩,柳雲莉,任鳳鳳.黑龍江省高等院校“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問題研究[J].才智,2016(26):115-116.
[3] 降雪輝.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J].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2):54-56.
[4] 陳楚瑞.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多元化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構建探析[J].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6, 36(4):38-44.
[5] 章巧眉.“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機遇與挑戰[J].教育教學論壇,2016(21):1-3.
[6] 孔憲東.“互聯網+”背景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大眾文藝,2016(19):33-34.
[7] 何 苗,王 婷,王保云.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2016(19):21-22.
[8] 王文雄.“互聯網+”時代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路徑探析[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9(2):102-103.
[責任編輯:方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