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遠 朱虹

“目前,你們公司的負面新聞在本地自媒體中持續發酵,已經引起了網絡輿情,數以千計的網民在爭相轉發,如再不進行相關處置,恐怕會影響到貴公司的形象和業績……”生活中,當我們遇到這樣棘手的問題時,是否會猶豫不決,不知該如何處理?如果這時有人告訴你,他會出面幫你協調,并妥善處理好此次負面信息,你是否會覺得這是“一根救命稻草”,并愿意為此支付一定的“合作”費用……
2018年12月22日,經江蘇省盱眙縣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以敲詐勒索罪一審判處張峰、田澤軍、谷宇等人有期徒刑二年二個月至四年八個月,并處罰金。張峰、田澤軍、谷宇等被告人不服,向市中院上訴,2019年2月28日,經淮安市中級法院審理后,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張峰,曾經因先后犯故意殺人罪(未遂)、強奸罪共計入獄14年,2008年刑滿釋放后回到家中,除了苦守即將拆遷的老房子外,整日無所事事。按常理,在獄中接受改造的他更應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然而,令人唏噓的是其不僅沒有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反而以坐過牢“為傲”,營造出一種“我怕誰”的囂張姿態。對于坐過牢的人,老百姓是比較怕的,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張峰經常成為谷宇、田澤軍等當地自媒體人的座上賓,后者主要通過曝光他人的負面信息來做“生意”,收入來自被曝光對象對自己的“表示”。
本對自媒體行業一無所知的張峰為何要涉獵自媒體,就不得不提到其“引路人”谷宇,他在用自媒體敲詐勒索上算是敢吃螃蟹的“探路人”。按照谷宇對自媒體行業的定義,一開始自媒體并不實施敲詐,因為需要提高點擊量就會發一些負面新聞,別人要求刪除帖子就會請其吃飯、送香煙等,時間長了就專門干起了收集負面新聞曝光,讓那些被曝光的單位或者個人自動找上門,然后向他們敲詐點錢或者其他物品,作為刪帖的“報酬”,有時也會用準備曝光的負面新聞直接和對方談,給錢就不曝光,不給錢就曝光。談到和張峰的“合作”,他坦言就是相互配合,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張峰主要是前者,他在中間協商價格,先要高價,等談妥了拿到錢大家一起平分。
2014年10月,當時張峰還沒有自己的自媒體網站的時候,一天谷宇從一個網友處得知一鄉鎮的煉鋼廠污染比較大,于是就叫上張峰等人一起去“尋找商機”。為顯得正規并更具說服力,谷宇刻意穿了一件記者服進入廠區,并直接找到廠區的負責人,表明接到群眾舉報說廠區污染較大,前來進行調查。老板眼見事情瞞不過去,便以廠子經營不好,入不敷出等困難為由,想敷衍掉眼前的兩位。最終在張峰的勸說下,還是付給了張峰、谷宇兩人600元錢的“香煙費”。出來后,谷宇對張峰說道:“從老板遞過來的香煙就知道是個窮鬼,但這一家至少油錢夠了”,說完兩人又朝著附近其他煉鋼廠“摸線索”去了。正是在與谷宇等人的“合作”中,張峰每次能分到數百到幾千的錢物。在三番五次嘗到甜頭后,張峰心想為何不“自立山頭”,獨自攫取自媒體行業中的“金礦”。
俗語有云“一個好漢三個幫”。張峰深諳自媒體行業中的各種道道,為能夠迅速做大市場,他先后找到了朱茜、譚軍入伙,由張峰負責尋找負面信息,譚軍負責編輯發布,朱茜負責與人談判,各司其職。在以網絡信息咨詢為名注冊成立有限公司后,張峰等人在縣城內租了一個門面,正式開始了在該領域的“征戰”。第一筆“生意”,根據三人后來的供述,是因為公司缺少一套像樣的沙發,當時有名村干部因為村民不滿其處事不公多次被舉報,在被張峰盯上后,就“贊助”了這套價值2萬元的沙發。
2016年5月,張峰已然成為當地自媒體紅人,網絡大V。一天他接到一個陌生人電話,對方聲稱他的一個親戚是某電力安裝公司的電工,由于在施工時觸電,在醫院經搶救無效死亡,現在正涉及善后處理和賠償的事情,想請其以記者身份前去調查。一聽到這個線索,張峰敏銳地嗅到這里面有利可圖,當即駕駛他那輛貼有“新聞”字樣的私家車趕往醫院。關于車門上貼上“新聞”字樣,還是張峰曾經的“合作伙伴”谷宇給他出的主意,說不僅路上交警不查,還能讓別人怕你。也巧了,這次參與的也有谷宇,因為他也同時發現了這個線索。看到張峰到了醫院,谷宇就打電話說一起“合作”的事情,張峰欣然同意,并被囑咐在車上等一個人,什么都不用跟對方說,到時會有人遞錢來,事后二人平分。原來,谷宇早已跟上述電力安裝公司的老板“談妥”,他利用的就是張峰自媒體紅人的“影響力”,并向涉事方的老板故意透露,此事已經被張峰盯住不放,不拿錢消災是不行的,他私下與張峰有點交情,可以在中間幫忙拉個彎子。谷宇的嘴上功夫不弱于張峰。果不其然,如谷宇所料,僅隔了半小時的時間,一個女的走到張峰車子跟前問其是不是王記者,張峰點頭后就被送上兩萬元現金,自己都沒想到這一萬元錢這么好賺。通過這一次的“收獲”,也更加堅定了其在此行業大展拳腳的決心。
在張峰看來,雖然出來單干,但合作共贏的道理也是被其運用得游刃有余。自從張峰出來“單飛”后,其也加強了與谷宇的“合作”,雙方也履次嘗到 了“甜頭”,在所謂的“業務”上進行了全面合作。張峰本人也在違建、公車私用等社會熱度較高的話題上“履有斬獲”。來自該縣某小學的一名老師在被張峰盯上后,二人開始了又一次“合作”。那天,該老師因為家中有急事,就將單位的公車開回家,停放在一個巷子口,正巧就被遛彎路過的張峰給碰到了,用手機拍了下來發給了谷宇,后者通過查取車牌的方式獲悉是一輛公務用車,這是典型的公車私用,遂想在“公車私用”上做足“文章”。于是由谷宇在其自媒體平臺的微信公眾號上發帖,好讓對方找來,趁機“撈上”一筆。該老師從微信公眾號上看到帖子后,知道是谷宇開的公眾號,就找到同事田鳳,因為田鳳是谷宇的小學同學,請田鳳幫忙協調。谷宇告訴田鳳:“這個帖子是張峰發給他的,要刪帖子就得找張峰,張峰手下一幫人跟著做事,要吃飯,需要花錢解決。”他還讓田鳳放心,老同學他肯定會幫忙,之后假裝跟張峰談,殊不知他跟張峰之前就說好敲對方一萬元,事成之后一人一半,最后的結果是該老師拿出5000元錢才刪帖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