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

1957年,黃松有出生在廣東汕頭市澄海區蓮上鎮蘭苑村的一座舊祠堂里,這是政府分給他家的住房,父母是地道的農民。盡管家境貧寒,其父親仍堅決支持孩子讀書考學。黃松有的高中語文老師回憶說,高中時代的黃松有“勤學苦練,博覽群書”。據說,他在自家門外貼了一副對聯,“日出鋤頭畚箕筐,夜來簫弦琵琶箏”,用以自勵。在農村勞作之余,黃松有并未放松學習。1977年,高考恢復,黃松有以優異成績被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系錄取,從此與法律結緣,其命運發生轉折。
大學校園里的黃松有同樣刻苦,勤于鉆研。1982年,黃松有從西南政法學院畢業進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升遷之路相當順暢,從書記員一直做到經濟庭副庭長、刑一庭庭長和審判委員會委員。1997年,黃松有調任湛江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在湛江期間,他組織審理震驚中外的“9898”湛江走私案,因出色完成審判任務,獲得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授予的個人二等功表彰,被業內稱為“法律驕子”。
1999年6月,憑借在廣東的成就,黃松有離開妻兒來到北京,走進最高人民法院的大門。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多年的司法實踐經驗,使黃在北京的表現同樣出色,不久就擔任審判委員會委員、民一庭庭長。當時在出任民一庭庭長人選中,高院有數位在業務能力和資歷方面都具實力的人才,黃松有從地方中級人民法院的院長(副局級)躍升為最高人民法院的庭長(正局級),頗有“黑馬”色彩。
僅三年之后,2002年12月,只有45歲的他升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分管民事審判和執行工作,具有二級大法官和法學博士的頭銜。同時,他在工作之余筆耕不輟,發表了數十篇論文和多部專著。他還是清華大學、西南政法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國家法官學院等高校的兼職教授,被中國司法界冠以年輕的法學家。
一位曾在最高院任職的人士透露,他和黃松有于1995年到1997年在國家法官學院學習期間成為同窗,黃那時還是廣東高院經濟庭副庭長,不到兩年就調任最高院,升遷速度之快并不多見,“黃的業務能力還是過硬的,工作也比較有創新”。據悉,《物權法》尚未通過時,黃松有主編過一本物權法專著。此書全國發行幾十萬冊,甚至一度成為法官斷案的依據。
正因如此,黃松有落馬后,國內司法界發出一片惋惜之聲。“真的太可惜了!”黃松有的一位前同事不停地嘆氣搖頭:“黃松有45歲就已經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副院長了,他的履歷和業務能力都很出眾,前途無量……可惜他最終還是沒抵擋住誘惑,沒有把持住自己。”
2008年10月28日,一條引起轟動的新聞從北京傳出:當天,全國人大常委會經表決,免去黃松有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審判員職務。同時,據可靠消息,黃松有“落馬”與當年“中國第一爛尾樓”中誠廣場拍賣案有關,已被中紀委“雙規”。
中誠廣場位于廣州市天河北體育西路191號,屬廣州天河北路的黃金地段。規劃設計高51層,分A、B兩塔,由香港中誠集團于1992年投資興建。該工程的造價高達20億元,但中誠集團的初期投資只有2000萬元。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中誠集團資金鏈斷裂,中誠廣場的工程進度隨之時斷時續,終在2001年宣布停工。因爛尾時間長、牽涉面廣、牽涉資金多、“復活”歷程曲折,中誠廣場被稱為“中國最大爛尾樓”。
2002年7月,廣東省高院指定廣州市中院負責解決圍繞中誠廣場的債務糾紛。當時,申報的債權人多達158名,債務總值達人民幣15.67億元、港幣1.24億元、美元0.3億元。此前,曾有保利集團、城建總公司和越秀城建等有意參與收購,但最后竟然是兩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廣州駿鵬置業有限公司和北京金貿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聯手以9.24億元人民幣的超低價收購了中誠廣場。
此后不久,駿鵬公司老板范駿業因涉嫌金融票證犯罪,喪失了購買中誠廣場的資格。2005年2月,金貿公司提出的獨家收購申請獲得許可。其實,北京金貿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也是范駿業,這讓外界感到此次拍賣活動存在諸多蹊蹺。而且,北京金貿公司低價購得中誠廣場后,很快便出手轉賣給了中石化集團,售價高達13億多元,凈賺4億多元。中誠廣場現在也更名為中石化大廈。
相關辦案人員披露,金貿公司“老總”范駿業出手慷慨,和黃松有相熟,兩人曾多次出入北京的天倫王朝飯店、天上人間等高級娛樂場所。廣東高院執行局原局長楊賢才(案發被判刑)在負責處理和執行拍賣中誠廣場的過程中,曾接到過來自最高人民法院的指示,發指示的人正是黃松有。當時,黃松有在最高院開始分管執行工作。黃和楊是廣東汕頭老鄉,又曾在廣東省高院共事多年,關系密切。兩人在“中國第一爛尾樓”中誠廣場拍賣案中都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2008年6月28日,楊賢才因在中誠廣場拍賣事件中涉嫌收取巨額賄賂,突然被紀檢部門“雙規”,隨后移送司法機關查處。很快,黃松有這條“大魚”也被牽出。10月28日,黃松有被免職,成為全國司法系統因涉嫌貪腐而落馬的最高級別官員。據悉,在此之前,黃松有生活腐化的問題也已引起有關部門注意。
翻開卷宗,黃松有利用擔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職務上的便利,將一筆筆巨額賄款落入腰包,令人震驚!2005年至2008年,黃松有接受請托,為他人謀利,或者利用職權、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行為,為他人謀取不正當利益,非法收受人民幣360萬元和港幣30萬元。
2006年9月,四川冠宇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尋東通過關系找到黃松有,為其弟弟因涉嫌行賄被廣東省佛山市檢察院立案偵查事宜,請托并希望黃松有通過該院領導予以幫助,使其弟由監視居住變更為取保候審。黃松有答應后,便向佛山市檢察院負責人打電話,要求其取保候審,林尋東如愿以償。為感謝黃松有,林于2008年春節前,來到黃家送上人民幣30萬元,黃松有如數“笑納”。對這30萬元,在庭審中出現了“波瀾”。檢方認為,當時黃松有是以最高法副院長的身份給佛山檢察院打了招呼,為行賄律師的林尋東弟弟謀取了利益,已經構成受賄罪。黃松有承認收到了30萬元,但不認為自己利用副院長的身份壓人,他與佛山檢察長是多年的老朋友關系。但黃的說法及辯護人意見沒有被法官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