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建民

“一個小小的病毒,相當于10顆原子彈的威力。”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陳東升說,此次疫情影響面之大超乎想象,一只“蝴蝶”扇動翅膀,引起了全世界的震動。
除了疫情本身,人們開始擔心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突如其來的疫情造成湖北多地“封城”,全國延長春節假期,各地企業延后開工,旅游、餐飲、交通、娛樂等線下消費陷入停滯。生產經營停擺,收入和現金流中斷,受沖擊最大的中小企業能否扛過去?中國經濟活力何時能得到修復?答案,寫在我們與疫情的戰斗里,也寫在每一位企業家的行動里。

取消!取消!取消!這個春節,絕大部分餐廳經理最忙的是處理預訂客戶的退款。1月20日之后,疫情形勢急轉,原先已經預訂滿的餐廳,紛紛接到取消用餐的退單。整個春節,人們取消聚餐,居家隔離,餐飲業一片蕭條。
不僅是餐飲,航空、旅游、娛樂、零售等嚴重依賴線下的服務業都受到嚴重打擊,收入幾乎是斷崖式下跌。2020年春節假期10天,消費幾乎停擺,零售和餐飲業收入銳減,全國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共發送旅客比上年同期下降近73%,旅游相關行業陷入冰凍狀態。專家估算,僅零售、餐飲和旅游市場的直接損失就超過1萬億元。
“中小企業將會面臨巨大沖擊,尤其是那些現金流不好、經營不穩健的中小企業將遭遇嚴峻挑戰。”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教授說。
在全國60多個城市擁有近400家西貝莜面村的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春節期間全國門店基本停業,只保留部分外賣業務,2萬多名員工待業,若疫情在短期內得不到控制,公司賬上現金撐不過3個月。
中小企業困境的背后,是就業和民生面臨的挑戰。餐飲、娛樂、旅游等線下服務行業,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這些崗位實行彈性薪酬和計件工資的比例相當高。若中小企業大量裁員乃至倒閉,將對就業和居民收入造成嚴重影響。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一是疫情影響肯定是暫時的,疫情結束后餐飲、娛樂、旅游等相關行業在短時間內就能恢復。二是當前受到直接影響最嚴重的主要是線下服務業,受疫情影響,部分線下需求轉向線上,將進一步提升線上消費比重。線上服務雖然也受到物流配送等影響,但總體影響不大。
“支持中小企業最有效的辦法,一是減稅降負、讓利于民,同時在稅費征繳等環節‘手稍微松一松’,放水養魚;二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要發揮更大作用,抓緊出臺針對中小企業的差別性降息等政策。”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說,還希望一些有條件的大企業能像萬達那樣,免除商戶一定時間內的租金,“有時候小企業就差那一兩個月的租金”。
國務院各部委反應迅速,出臺扶持政策,對沖疫情影響。隨著各種扶持政策陸續到位,相信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可以得到較大程度消弭。
“一些缺乏整體考慮的政策可能會讓中小企業雪上加霜”,陳春花認為,疫情防控必須是統一行動,但與企業生產相關的,要盡可能交給企業自主決定,給企業一個相對寬松、有序的經營環境。比如有些地方要求企業延后開工,員工在家工作,也要支付兩倍工資,增加了企業負擔,就屬于缺乏整體考慮。在當前形勢下,全社會要相互體諒,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否則,企業倒閉了,員工利益會受到更大傷害。
分析這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人們很容易與17年前的非典疫情來比較。
“不能簡單地跟非典的影響做比較,因為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規模總量已經在不同量級,經濟發展的質量也不一樣。”陳春花說。
當然,最根本的因素是我國經濟的抗風險能力已今非昔比。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經濟已經形成了相對完整和內生性較好的經濟結構,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工業體系完備;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具有強大的市場潛力。十八大以來我國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經濟質量穩步提升。長期來看,中國經濟的韌性不會改變。
陳東升則從企業家的視角提出了一個相對感性的觀察角度:中國的民營企業在這次抗擊疫情中表現出強大的動員能力,企業家群體更加成熟、更有擔當,在恢復經濟增長的過程中,在國家的強力動員下,民營企業會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此次疫情爆發后,民營企業第一時間響應,快速馳援武漢,讓人們看到了民企動員和配置資源的強大能力。1月21日,泰康保險集團第一個向武漢市醫護人員捐了保險,并推出 “泰康愛心保”公益保險計劃,隨后設立1億元基金,資助基礎衛生體系建設和流行病的防治體系建設。阿里巴巴設立10億元專項基金,從海內外直接采購醫療物資,利用菜鳥物流體系,定點送往武漢及湖北的醫院。復星集團整合全球供應鏈,采購醫療戰略物資支援武漢。火神山醫院迅速建成的奇跡背后,可以列出一長串民營企業的名單:新希望、美的、邁瑞醫療、聯影醫療……截至1月31日,據不完全統計,企業捐款超過120億元。
和17年前相比,民營經濟的力量明顯壯大,對經濟發展貢獻的已是公眾耳熟能詳的“56789”。中國經濟結構的治理和政策,以民營企業為代表的市場力量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同時,黨中央、國務院在疫情發生后,采取果斷措施抗擊疫情,引導群眾保持客觀理性,利用“看得見的手”密集出臺一系列穩定經濟和精準幫扶企業的政策措施。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在中國特有的制度優勢下匯聚成合力,使得中國經濟具備了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
疫情造成的短期影響雖然巨大,但整體來看,不會動搖中國經濟的根本,陳東升堅信這一點。他在給員工的信中說道,“非典的時候,我們一兩個月業務基本停滯。半年不開張,公司就會關門。今天與17年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我們實力強大,同時互聯網的發展帶來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完全可以抵御今天的災難。”
陳春花同樣認同這個判斷。“大災大難面前,我們看到國家強大的動員和組織能力,看到以民營企業為代表的社會力量的快速行動能力,這讓我們有理由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信心。”
面對疫情的沖擊,企業該如何應對?
“不確定的是環境,確定的是自己。”陳春花說,在危機來臨的時候,應該強調人的作用,重視人的主觀努力,強調企業自身的能力,而非環境的約束。她提醒企業家,應該“堅定自我發展的信心”“積極應對而不只是預測判斷”“挑戰極限式地降低成本”。
挑戰無疑是巨大的,尤其是眼下擺在面前的各種現實困難——疫情能否如我們所愿盡快得到控制?受沖擊嚴重的旅游等線下服務業能否避免局部危機?脆弱的中小企業能否扛過市場冰凍期?生產恢復后市場需求和信心能否同步激活?投資能否在最短時間內恢復和到位?國際環境能否快速改善?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步伐會不會受到影響……未來還有諸多不確定性在等待著我們。
當然,每次危機都會帶來巨大的變革,也給商業帶來改變的契機。2003年非典,阿里巴巴在公司被隔離、全員居家辦公的情況下推出淘寶,京東也在彼時被迫轉型線上商城,這開啟了中國的電子商務時代。此次疫情,一定也會帶來一些影響深遠的改變,企業家在看到挑戰的同時,也應該敏銳地關注到市場的積極變化。
消費場景加速向線上轉型。此次疫情,春節檔院線票房慘淡,徐崢的《囧媽》突然改為線上收看,開了中國電影業先河,也給了傳統電影行業當頭一棒。教育培訓行業同樣全力向線上轉型,電商、短視頻、游戲、知識付費、線上辦公軟件等迎來流量高峰。每一個行業都應該思考,有沒有可能把線下的消費場景搬到線上。
服務業基于新技術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此次疫情,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大公司迅速開發出大數據尋人、查找附近發熱門診、線上就診等服務,這些都有可能在疫情過后形成新的商業模式。傳統零售業遭受重創,人們對盒馬、每日優鮮等新零售有了更深切的理解。未來,無人零售、無人餐飲、無人機配送等興起,與新零售相關的各種配送平臺、上門服務平臺、同城物流等都有機會崛起。
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大大提速。富士康已經在深圳、成都、鄭州、太原等地運行了6座熄燈工廠,包括精密構件加工工廠、智能刀具加工工廠、精密組裝、測試及包裝工廠等。這些熄燈工廠人力節省了88%,效率提升了2.5倍,在疫情面前,它最大的優勢是不用擔心工人不能及時返工。經過近幾年的轉型發展,互聯網、數字化技術在傳統產業的應用已經非常普遍,可以預見,這次疫情將大大縮短傳統產業尤其是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的過程。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將再次迎來爆發式增長,而制造業的發展質量也將發生質變,智能工廠、熄燈工廠普及步伐加快,這將是“中國制造”的又一次重大變革。
疫情過后,人們會形成一些新的生活方式和認知,必然帶來相關產業和行業加快調整,這其中蘊含著巨大的機遇。抓住這些機遇,企業就能迎來新一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