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曉琳,黎箐,區凱敏
(江門市婦幼保健院 產科,廣東 江門529000)
子癇前期是孕婦孕期常見的一種并發癥,主要是指基礎血壓正常孕婦在孕20周后發生蛋白尿、高血壓及視物模糊等癥狀,屬于孕期多發疾病,給母嬰健康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1]。研究[2]表明,營養缺乏、氧化應激反應及免疫調節功能失調是主要的誘發因素,影響孕期正常妊娠功能。維生素A、E屬于抗氧化劑,機體內維生素A、E缺乏會增加機體內氧化應激反應,繼而加重氧自由基對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導致子癇前期發生和發展,但目前對維生素A、E影響子癇前期發生及機制尚未闡明[3]。故本研究進一步分析孕婦維生素A、E水平與孕期子癇前期的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4月至 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孕期子癇前期患者作為子癇前期組,單胎妊娠,符合《婦產科學》[4]中子癇前期相關診斷標準。輕度子癇前期:妊娠 20 周后血壓≥140/90 mm Hg, 尿蛋白≥0.3 g/24 h 或 (+),并伴有頭痛、上腹部不適及視物模糊等癥狀。重度子癇前期:血壓≥160/110 mm Hg, 尿蛋白≥2.0 g/24 h 或 (++), 血小板<100 × 109/L, 血肌酐>1.06 μmol/L, 出現持續性頭疼、 視覺障礙及上腹部不適。納入標準:①無嚴重內科疾病;②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臟器功能障礙;②伴有感染、血液系統及免疫系統疾病;③伴有子癇前期病史;④合并妊高征及其他內分泌疾病。根據孕婦病情嚴重程度將子癇前期組分為輕度子癇組 (n=42)和重度子癇組 (n=58)。輕度子癇組年齡22~38歲,平均年齡 (28.65±4.32)歲;孕周28~39周,平均孕周 (36.42±2.24)周;初產婦24例,經產婦18例。重度子癇組年齡 23~39歲,平均年齡 (28.71±4.42)歲;孕周28~39周,平均孕周 (36.51±2.31)周;初產婦38例,經產婦20例。另選取我院同期非子癇前期孕婦100例作為對照組,年齡22~39歲,平均年齡 (28.76±4.45)歲;孕周 28~39周,平均孕周 (36.45±2.27)周;初產婦 62例,經產婦38例。三組孕婦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采集孕婦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6 mL,不進行抗凝處理,在0℃~4℃避光環境下儲存待檢,取3 mL以3 000 r/min離心15 min處理,取上清液,采用美國安捷倫公司生產的Agilent UPLC1290型高效液相色譜儀,結合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維生素A、E值,檢測試劑由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根據檢測儀檢測到的物質的標準數據制作曲線方程,相對標準偏差<15%,并根據標準曲線方程計算質控樣本及待測樣本的維生素A、E水平。其中維生素A正常參考值:0.3~0.7 mg/L; 維生素E正常參考值:5~20 mg/L。
1.3 觀察指標記錄并比較各組的維生素A、E水平,并分析維生素A、E水平與子癇前期嚴重程度的相關性。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多組間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相關性采用Spearman相關性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子癇前期組與對照組的維生素A、E水平比較 對照組的維生素A、E水平高于子癇前期組 (P<0.05)。見表1。
表1 子癇前期組與對照組的維生素A、E水平比較 (±s,mg/L)

表1 子癇前期組與對照組的維生素A、E水平比較 (±s,mg/L)
組別 n 維生素A 維生素E子癇前期組 1 0 0 0.3 2±0.0 4 1 5.7 1±3.2 5對照組 1 0 0 0.4 3±0.0 8 1 8.8 5±5.3 4 t 1 2.2 9 8 5.0 2 3 P 0.0 0 0 0.0 0 0
2.2 不同程度子癇前期孕婦的維生素A、E水平比較三組孕婦的維生素A、E水平比較,對照組>輕度子癇組>重度子癇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2。
表2 不同程度子癇前期孕婦的維生素A、E水平比較 (±s,mg/L)

表2 不同程度子癇前期孕婦的維生素A、E水平比較 (±s,mg/L)
組別 n 維生素A 維生素E重度子癇組 5 8 0.3 1±0.0 3 1 4.5 2±3.7 4輕度子癇組 4 2 0.3 6±0.0 5 1 7.6 2±3.6 4對照組 1 0 0 0.4 3±0.0 8 1 8.8 5±5.3 4 F 6 8.9 2 1 1 6.3 8 4 P 0.0 0 0 0.0 0 0
2.3 孕婦維生素A、E水平與孕期子癇前期病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Spearma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維生素A、E水平與孕期子癇前期病情嚴重程度呈負相關 (P<0.05)。見表3。

表3 孕婦維生素A、E水平與孕期子癇前期病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
先兆子癇是臨床常見的一種胎盤源性產科疾病,多發生于妊娠中晚期,也有少量病例發生在產后早期,主要表現為高血壓、蛋白尿及其他全身系統性紊亂等不良癥狀,且會伴有胎兒生長受限、宮內窘迫、圍產兒病死發生率增高的風險[5],是導致圍產兒及孕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子癇前期病因至今尚未明確,但已知相關因素較多,不僅與基因異常及母體排異反應有一定相關性,還與營養、肥胖、機體氧化應激狀態及健康狀態相關[6]。氧化應激是指機體在遭受各種有害刺激時,活性氧產生過多,繼而破壞細胞功能和結構,導致機體組織及器官發生損傷和病變,嚴重影響身體健康。本研究結果顯示,三組的維生素A、E水平比較,對照組>輕度子癇組>重度子癇組 (P<0.05);維生素A、E水平與孕期子癇前期病情嚴重程度呈負相關 (P<0.05)。維生素A是人體必需的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可通過參與糖蛋白的合成起到抗氧化作用,其主要機制可通過自身結構中的β-白芷酮環和兩分子2-甲基丁二烯構成的不飽和一元醇,與有機過氧化自由基結合,從而阻斷機體內脂質過氧化反應發生。維生素A具有脂溶性特點,極易進入細胞膜,可降低細胞膜上的脂質過氧化鏈式反應,減少了脂質代謝反應中MDA的產生,間接提高了機體抗氧化能力[7]。維生素E又稱為 “生育酚”,屬于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具有促進雌激素分泌、提高生育能力、預防流產的作用,此外還具有抗自由基氧化、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損害的作用。研究[8]表明,維生素E可與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過氧化物共同構成體內抗氧化系統,保護細胞膜及細胞內的核酸免受自由基的攻擊,降低氧化應激反應對機體的損傷。
綜上所述,維生素A、E水平越低,表明孕婦孕期子癇前期病情越嚴重。維生素A、E是子癇前期發生的相關因素,故臨床中應注重孕婦孕期維生素A、E水平的監測,及時進行合理正確的補充,以改善子癇前期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