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陳悅
(鄭州市婦幼保健院 婦產科,河南 鄭州450012)
剖宮產是婦產科臨床常用的一種手術方法,也是解決產科難題的有效手段[1]。但術中麻醉方式會擴張血管,引起椎管內阻滯熱損失的增加,進一步增加患者身體輻射熱損失,加之手術時間過長、手術環境等因素,常導致產婦出現低體溫、寒顫等癥狀,長時間的持續低體溫可能會引發心肌缺血、呼吸功能障礙等不良反應,且嬰兒體溫隨母體變化,若不及時改善低體溫這一現象會影響嬰兒出生結局,同時切口長時間暴露于空氣中會增加術后切口感染風險,給產婦的身體帶來嚴重危害[2]。因此,對剖宮產產婦實施手術室積極保暖護理尤為重要。為此,本研究探討手術室積極保暖護理對剖宮產手術產婦低體溫發生率及切口感染率的影響,以期為臨床提供更多參考。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行剖宮產手術的89例產婦,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 (n=45)和觀察組 (n=44)。對照組年齡 21~35歲,平均 (27.36±3.61) 歲; 孕周 37 ~ 41 周, 平均 (38.99 ± 1.03) 周; 初產婦20例,經產婦25例。觀察組年齡22~36歲,平均 (27.28±3.52) 歲; 孕周 38 ~ 40 周, 平均 (38.92 ± 1.05) 周; 初產婦23例,經產婦21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 (P>0.05),具有可對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②符合剖宮指征;③孕周≥37周。排除標準:①伴有精神疾病;②凝血功能障礙;③嚴重心肝肺腎功能障礙;④其他剖宮禁忌癥。
1.3 方法兩組產婦均予以常規術前準備操作,包括監測生命體征和靜脈輸液等。對照組實施常規手術護理,分別給產婦的肩部及上肢蓋一條毛毯。觀察組實施手術室積極保暖護理:術前對手術室進行徹底消毒,器械護士做好手術器械及相關物品的消毒準備,所有醫護人員術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降低手術環境等因素導致的術后切口感染;護理人員將手術室室溫提前調節至25℃,對靜脈注射的液體進行加溫操作,將溫度控制在40℃左右,再進行機體輸注;手術時在產婦臀下墊吸水墊,防止羊水、血液等液體浸濕床單從而帶走產婦自身身體的部分熱量;在產婦身體上覆蓋恒溫41℃的醫用控溫毯 (天津市聯大醫用設備有限公司生產,津械注準20172580215),操作控溫毯的護士需經嚴格培訓,合格者方可操作,盡可能減少產婦身體的裸露面積;術后幫助產婦及時清理身體污漬,對切口進行護理,并用無菌棉被包住全身,提前調整病房溫度,護送產婦回病房,密切關注產婦生命體征,觀察其身體情況,并定期給產婦切口換藥、清創,防止切口感染;術后囑咐產婦加強營養,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利于切口愈合。
1.4 評價指標①比較兩組產婦術后低體溫發生率。低體溫評價標準[3]:0級:無寒顫癥狀;1級:頸面部有輕微顫抖;2級:上肢及胸部出現顫抖;3級:全身顫抖。②比較兩組產婦的切口感染情況。切口愈合判定標準[4]:愈合完整:切口完全愈合,未出現疼痛等不良反應;愈合良好:切口基本愈合,出現輕微滲液、疼痛癥狀;感染:切口愈合差,感染或化膿。③于術后2周,采用本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評價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該表克倫巴赫系數為0.826,滿分100分,≥90分為非常滿意,70~89分為滿意,<7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 +滿意例數)/總例數 ×100%。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低體溫發生情況觀察組術后低體溫發生率為4.5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 33.33% (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的低體溫發生率比較 [n(%)]
2.2 切口感染情況觀察組術后切口感染率為4.5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 28.89% (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的切口感染情況比較 [n(%)]
2.3 護理滿意度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5.4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 66.67% (P<0.05)。 見表 3。

表3 兩組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n(%)]
低體溫、切口感染均是行剖宮產術時常見的并發癥,大部分初產婦因擔心母嬰安全、對剖宮產術認知不足,易產生緊張、害怕等心理,使其血管收縮,導致回心血量不足,降低體溫;同時麻醉抑制體溫調節機制、羊水釋放帶走部分中心溫度、手術室溫度偏低等均會導致產婦散發大量熱量,從而導致低體溫的發生,影響手術效果,延長手術時間,增加產婦切口感染風險,不僅對產婦身體造成痛苦,還需延長住院時間,增加醫療費用成本[5]。因此有效的干預措施至關重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低體溫發生率、切口感染率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P均<0.05),表明手術室積極保暖護理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有效降低剖宮產手術產婦的低體溫發生率,提高手術操作效果,減少術后切口感染,提高產婦護理滿意度,促進術后康復。隨著對術中體溫管理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加溫裝置和保暖措施被廣泛應用于手術過程中,如室內溫度加溫、發熱毯、輸液加溫等[6]。研究[7]表明,通過液體加溫與強制性空氣變暖毯可有效提高產婦的溫度舒適性,降低其低體溫發生率。本研究中,手術室積極保暖護理通過控制室內空氣溫度,確保室內溫度升高;將注入體內的靜脈注射液加溫,使流入機體的液體溫度高于常溫液體,同時采用儲液袋或吸水墊保證羊水釋放時不流失產婦的熱量;為產婦覆蓋控溫毯、減少身體裸露面積等一系列保暖措施可保障產婦體溫,減少低體溫的發生,保證手術操作順利進行,縮短手術時間,提高手術效果,從而降低切口感染發生率。
綜上所述,行剖宮產術期間實施積極保暖護理可有效降低產婦的低體溫發生率及切口感染率,提高其滿意度,促進產婦術后康復,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