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靈燕
(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 心臟重癥監護室,河南 商丘476100)
目前,臨床上常采用介入治療的方式治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雖然介入治療能有效改善該病患者的癥狀,但由于其屬于有創操作,治療過程會對患者造成一定損傷,患者易產生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1]。另外,患者接受急診冠脈造影術后,易發生低血壓、尿潴留等并發癥,給患者手術效果帶來不良影響,同時不利于預后,因此在治療的同時給予患者完善的護理至關重要[2]?;诖?,本研究探討預見性護理對急診冠脈造影術后患者生活質量及并發癥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診冠脈造影術患者8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觀察組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齡37~85歲,平均年齡(58.62±8.12)歲。對照組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齡38~84歲,平均年齡 (58.74±8.2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知曉并審核,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診斷和治療指南》中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診斷標準[3];②意識清醒并同意參與研究。排除標準:①合并慢性腎衰竭,需要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②對造影劑過敏;③合并感染性疾?。虎軣o法長期接受護理。
1.3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主要包括24 h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若有異常及時通知主治醫師,常規飲食護理、衛生護理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預見性護理,內容包括:①術前準備: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心理護理,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交流,解答疑惑,減輕患者及家屬的顧慮和負擔,緩解其焦慮情緒;術前做好物品及藥品準備,指導患者練習于平臥位時深吸氣、屏氣、盡力咳嗽,有助于術中加快造影劑的排出,練習床上排尿,預防術后發生尿潴留;增加對患者及其家屬疾病相關知識的培訓,為其講解飲食禁忌和其他注意事項,患者可能出現的危險情況以及處理方式。②術中護理:由于患者在手術全程處于清醒狀態,護理人員需不斷與患者溝通,分散其注意力,緩解其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同時嚴格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及時向主治醫師報告心電情況,隨時做好搶救準備。術中若患者出現室顫,立即撤出導管,給予非同步電或胸前錘擊除顫;若造影劑排空速度較慢,叮囑患者按照術前教授的方式用力咳嗽,從而提升腹腔負壓,加速排空造影劑;若患者術中出現胸悶、面色蒼白、心率及血壓下降等情況,需立即采取應急方法進行救治。③術后護理:觀察患者創傷情況和生命體征,若發生出血應及時止血,指導患者多飲水,練習正確咳嗽、屏氣方法;及時告知患者及家屬手術結果,消除其緊張情緒,取得患者配合,方便后續護理的開展;增加藥物護理,治療前了解患者過往病史及過敏、耐藥性情況,在使用藥物時嚴格監測患者心律變化及生命體征,出現異常情況時立即采取救治方法;若術后患者出現低血壓癥狀,及時給予升壓及擴容治療,同時監測患者肢端溫度與尿量變化;為患者提供整潔衛生的護理環境,每日對病房進行消毒清潔,保證陽光充足,空氣清新,可為患者提供植物等裝飾,改善患者心情,同時叮囑患者注意個人衛生。
表1 兩組患者的SF-36評分比較 (±s,分)

表1 兩組患者的SF-36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n 社會功能 健康狀況 心理健康 軀體角色 情感角色 心理衛生 機體疼痛 生命力觀察組 4 3 8 4.6 5±6.6 7 8 1.2 6±6.7 5 8 1.7 4±5.5 4 8 1.7 3±5.1 6 8 1.4 6±6.1 4 8 2.6 3±6.0 8 8 1.8 2±6.1 1 8 0.7 3±6.2 7對照組 4 3 7 3.7 9±8.3 6 7 2.8 4±5.7 9 7 2.2 7±6.7 9 7 2.7 2±6.3 3 7 3.4 6±5.3 7 7 2.7 6±5.8 4 7 3.3 1±5.3 2 7 2.5 7±6.1 2 t 6.6 5 9 6.2 0 9 7.0 8 6 7.2 3 5 6.4 3 1 7.6 7 7 6.8 8 8 6.1 0 7 P 0.0 0 0 0.0 0 0 0.0 0 0 0.0 0 0 0.0 0 0 0.0 0 0 0.0 0 0 0.0 0 0
1.4 觀察指標①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量表 (SF-36)[4]評分,內容包括社會功能、健康狀況、心理健康、軀體角色、情感角色、心理衛生、機體疼痛、生命力,各項均為100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②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癥 (低血壓、冠狀動脈痙攣、皮下血腫、傷口感染、尿潴留)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生活質量觀察組護理后的SF-36各項評分均較高于對照組 (P<0.05)。 見表 1。
2.2 并發癥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n(%)]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發生變化,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發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冠狀動脈造影術以療效確切、創傷較小等優點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是治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主要方式。但因手術本身需作切口治療,患者會產生應激反應及面對手術的恐懼、焦慮等情緒,不利于其病情的恢復[5],因此需要護理人員提高護理水平,保障治療效果。
預見性護理是一種現代化新型護理模式,可以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科學人性的護理服務[6]。護理人員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根據自身工作經驗、相關參考文獻,總結護理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及注意事項,并結合患者具體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措施[7-8]。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SF-36各項評分均較高,并發癥發生率較低,表明預見性護理能夠降低急診冠脈造影術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究其原因在于:術前準備好術中使用物品,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知識培訓,能夠提高其對疾病及手術的認知度,配合心理護理,減輕對手術未知的恐懼,告知其手術及術后護理注意事項,可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感染或其他并發癥;術中護理人員與患者不斷交流溝通,及時了解患者生理及心理情況,有助于及時發現患者身體異常情況并采取救治措施,提高手術成功率,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術后為患者及時止血,觀察血壓波動情況,藥物干預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增加心理護理可以減少患者及其家屬的焦慮情緒,有助于患者保持血液暢通,減少心理刺激,穩定血壓;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疾病相關知識講解,醫護人員與家屬共同對患者進行24 h監護,改善醫患關系;為患者提供環境衛生護理,創建良好的住院環境,有利于緩解患者的消極情緒,改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相較于常規護理,預見性護理可有效提高急診冠脈造影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其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轉歸,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