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大灣區海防炮臺形制及歷史作用

2020-03-22 01:13:22黃利平
嶺南文史 2020年4期

黃利平

粵港澳灣區位于廣東海岸線中部,歷史上屬于廣東海防“中路”,其中心位于華南門戶廣州的入海口。這個灣區自康熙二十多年以后就開始設立炮臺,以后越來越多,從今香港的九龍寨到珠海的前山寨都屬廣東水師,由駐扎在虎門的廣東水師提督統轄。從文物遺存的角度看,眾多歷史上的海防炮臺遺址是其顯著的特色。這些炮臺中除明代大鵬所城外,其他多是清代炮臺,基本完整、尚存原貌的有清初(康熙)惠州大星山炮臺、深圳赤灣左炮臺;清中期(咸豐、同治)的江門新會崖門炮臺、虎門威遠月臺和清晚期(光緒)的東莞虎門和廣州南沙西式炮臺三部分。各期炮臺建設背景、目的、形制有極大差異。目前對廣東清代炮臺的研究相對薄弱,由此產生了很多問題:如設8門炮的炮臺在康熙時期就是大型的炮臺,而同樣數量的炮臺在嘉慶、道光時期卻絕對是小型炮臺。更有甚者是將光緒時西式炮臺誤認為是鴉片戰爭時的炮臺等。在清代不同的時期,隨著海防任務的不同和火炮性能的階段性發展,沿海炮臺形式也有相應的隨之改變,其階段性特征十分明顯,粵港澳大灣區現存清代炮臺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一 康雍乾時期的早期炮臺

清康熙初年以前在廣東實行遷海,即沿海八十里內的人須全部遷入內地,房屋等其他建筑一律燒毀。原有的那些海防設施如衛、所城等也多被廢棄。“界外所棄,若縣、若衛所,城廓故址、頹垣斷礎,髑髏枯骨,隱現草間。”[1]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廣東沿海地區沒有人煙,更沒有海防工事。至康熙二十三年(1684)復業展界后,在重要海口如虎門開始設立炮臺,在康熙二十八年刊印的《東莞縣志》卷一〇就記有虎門口的橫檔、南山和三門等三座炮臺,并不是如后來人所說是康熙末年才有的虎門炮臺。至康熙五十七年實施南洋貿易禁令時,在廣東沿海實施有海灣就有炮臺的海防布局。“康熙五十七年間,前督臣楊琳面奉圣祖仁皇帝指援方略,題請於各屬海口要隘堪以泊船登岸,凡有淡水可取之處,均相地堡添設,改筑炮臺、城垣,共一百一十六座。安置炮位,派撥官兵防守。迨后,又經歷任督臣題請,添設炮臺一十七座,而沿海一帶棋布星羅,防范極為周密。”[2]粵港澳灣區惠州大星山炮臺、深圳赤灣左炮臺即是這時所建。

大星山炮臺位于捻平半島的南端、惠東縣港口濱海度假區大星山山頂,東、西、南三面臨海。居扼守紅海灣和大亞灣之勢。炮臺依山勢西高東低,東段狹長,西段平面呈橢圓狀,開一門。8個炮位設在炮臺的東西兩端與墻體相連并高于墻體的墩臺上。周圍墻體用巖石砌筑。周長295米,高度在3米至4米,厚度2米至2.5米不等。

赤灣左炮臺位于深圳市南山區赤灣東側鷹嘴山頂,平面呈長方形,開一門。6個炮位設在與墻體相連并高出墻體的墩臺上。周圍墻體用夯土筑成。周長26.2米,高度在3米至4米,墩臺高4.5米。靠北面用花崗巖條石置一東北向的門。(見圖1)

圖1 赤灣左炮臺平面圖——引自蕭國健《關城與炮臺》。香港市政局,1997年版,第56頁。

兩臺的共同特征是:選址相同,都是在海口及海灣旁三面臨海的山上;城堡式高墻獨門;單一材料,石材或夯土;架炮的墩臺高出墻體、無垛墻。可見是嚴格按照了主持修建炮臺的兩廣總督楊琳的設計:“悉心籌畫,於臨海山梁,據三面之險,相度形勢,建立堡城。自八十丈以下,至二三十丈不等。安兵自八十名以下,至三四十名不等。城內俱筑實心高臺,不用垛口,高出城墻垛口之上,眼界瞭亮,運用炮位,三面應手。上設大炮數位,建造營房,官兵防守……以高臨下,遇有賊船,開炮打擊,立成齏粉,一臺之設,勝于兵船數十;一堡之兵,可當勁卒千余。尚何奸徒不望風生畏,敢于海面游奕哉!”[3]香港蕭國健說:“清初建筑之炮臺要塞,多為位于視野廣闊、射擊便利、及能居高臨下之險要地點。炮位部分為一高臺,多作長方形,亦有作圓形,為巖石疊砌,中加灰沙土,增厚堅固。炮臺部分與營盤部分聯結;營盤作長方形,亦有作梯形,此蓋依地勢而定;開一門,四周圍墻約5米高,厚2米;墻頂建有垛口,營盤內建有營房、火藥庫、子彈庫及演武廳。”[4]除配炮數量部分缺漏外,可以說是對這時期炮臺形式比較全面的論述。作為炮臺這種軍事工程,火炮的安設顯然是其最重要的部分。因此火炮安放在加厚炮臺邊墻而形成的無垛墻、無頂蓋的高臺上的嚴密的城堡式樣,是這時期炮臺的主要特征。城堡式炮臺顯然是重在防備陸上之敵的攻擊,主要目的是占據海灣的高地以控制整個海灣,實際無法控制進出海灣的航船。嘉慶十九年(1814),總督蔣攸括奏稱:“其橫檔炮臺,原建地勢較高,從上臨下施放,炮力不得勢。”[5]所謂“查設立炮臺,原以資防守,而壯聲勢。”[6]

清初炮臺是當時維護沿海地區社會穩定的重要設施,也是落實清廷海洋政策的基礎力量,在平定海盜、削除廣東沿海地區反清勢力、防止走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嘉道咸時期的中期炮臺

清嘉慶以后,國際局勢動蕩,隨著海外商業貿易的持續擴大,港口管理日益重要。原來那種在海灣布防的格局逐漸向控制入海口轉變。嘉慶十三年(1808)兩廣總督上奏說:“伏思沿海一帶,港汊紛歧,營汛遙遠,而舊有炮臺,復以今昔形勢不同,不能得力,自應量為變通。”[7]至第一次鴉片戰爭前,在海門、甲子門、虎門、蕉門、崖門各入海口都新建了炮臺,原有炮臺也得到整修或新建。同治時廣東巡撫郭嵩燾曾說:“伏查廣東沿海各口,嘉慶年間設立炮臺一百二十余座,道光以后,添修至一百六十余座。由省河以達虎門,炮臺林立,添修者為多,所以防洋船之出入也。”[8]形成清代來第二次在沿海地區建設炮臺高潮,目的不同也導致炮臺選址和形制發生了改變。

粵港澳大灣區這一時期的炮臺現在只有江門新會區崖門炮臺尚存。崖門炮臺始建于嘉慶時期,位于江門市新會區南西江入海口,依山面海,呈半月弧形,長180米,垛墻高約6米。巖石筑基,灰沙夯墻。垛墻下部開八字形炮洞,外寬內窄。墻體最厚處約5米;共兩層,一層在臺墻下部與臺地平處形成架設大炮的炮洞,二層臺面很窄,無法架設大炮,只供士兵站立施放抬槍等輕型武器。(見圖2)與上面的赤灣炮臺比較可見,炮臺中的大炮不再是安放在炮臺墻頭,而是在臨敵一側的墻體(垛墻)下面開挖炮口,將大炮安放在炮臺地面,當時人稱為炮洞。崖門炮臺展示了鴉片戰爭時海防炮臺的形制,解讀了相關文獻的文字記載。如道光時兩廣總督盧坤說當時虎門“橫檔、鎮遠、南山、大虎各炮臺原建墻垛,亦均單薄,炮洞過大,不足以資捍蔽。”[9]

從崖門炮臺可見嘉慶到咸豐時期炮洞式炮臺在增加對航道控制的同時,本身防護功能的下降,如炮洞的出現使圍墻失去了防御陸上之敵的作用。道光二十七年(1847),發生英軍在虎門炮臺守軍閉門攔阻的情況下,由炮洞爬進炮臺,將多門大炮的點火炮眼用鐵釘釘塞的離奇事件。另外,正如當時看過炮臺的外國人所說:“中國的防御工事似乎局限在河岸的上下,對著河面建筑一道簡易的墻。”[10]這時的炮臺臺墻較薄,致使炮洞很淺,臺頂摭蔽不夠等缺陷,也使守臺清軍在鴉片戰爭中遭到很大的傷亡。這樣的炮臺在戰時“一遭炮擊,碎石炸裂,巨火噴燒,立足無地,何暇顧及交戰!”[11]

清代廣東中期炮臺同早期分布于全省沿海的各個區域的情況大不相同,而是基本上集中在虎門及其通往廣州的珠江河道上,這是因為虎門是當時全國一口通商地廣州的出海口。乾隆實施一口通商,到嘉慶時,隨著海外商業貿易的持續擴大,港口管理日益重要,虎門區域炮臺數量也迅速增加。中期炮臺的形制略同于現存江門新會區崖門炮臺。同早期炮臺比較可見,中期炮臺選址多在緊貼河道之處,炮臺中的大炮也不再是安放在炮臺墻頭,而是在臨敵一側的墻體(垛墻)下面開挖炮口,將大炮安放在炮臺地面,當時人稱這種炮位為炮洞。如道光時兩廣總督盧坤說當時虎門“橫檔、鎮遠、南山、大虎各炮臺原建墻垛,亦均單薄,炮洞過大,不足以資捍蔽。”[9]在稍后爆發的第一次鴉片戰爭虎門大戰中,在英國軍艦強大火炮的近距離攻擊下,大清軍方長達數年精心營建的炮臺充分暴露出自身防護能力低下的弱點,基本上是“閃崩”。長期以來,人們多著眼于雙方火炮技術的差異,其實還有一些深層次的原因被長久忽視。后人對于鴉片戰爭時虎門炮臺職能的認識有一個誤區,認為它就是一個單純的海防設施,而忽視了當時的虎門炮臺還承擔著粵海關海口管理職能。鴉片戰爭時的虎門炮臺是廣州一口通商時期的產物,是粵海關控制進出商船的關卡和繳稅之處。從乾隆時開始形成的虎門進出章程(規定)要求來粵交易的外國商船只有拿到清朝政府的“牌號”(進入是在大清澳門同知處、出去是在粵海關領牌并同時聘請清朝指定的引水)并通過查驗(進出都是在上橫檔島的粵海關虎門口辦理相關手續并交費),得到放行后,才能進出虎門。由此可知虎門炮臺是查驗洋船“牌號”的關口,是廣州通商口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故西洋商人才稱其為“稅館”和“ 稅館炮臺”。有必要提到的是道光十四年(1834),由于西洋武裝商船隨意闖入虎門海口,破壞了廣州口岸和粵海關的規則,道光皇帝就罷免了廣東水師提督李增階,起用關天培取而代之。李增階成為其后繼者關天培的前車之鑒。因此關天培來到虎門后新建和改造的炮臺以及新設的全國唯一的虎門攔江鐵排鏈,主要都是用來控制航道,防止洋船隨意進出虎門,以維護廣州口岸通道正常的進出秩序。

從地形上看,虎門口因為上下橫檔島而將寬闊的水道分開為較為狹窄易于防守的東西兩條航道,這里因而成為天然的關口。按照《籌海初集》的記載,關天培將原有三道防線中第一道防線上的沙角和大角臺改為號令臺,負責發現敵船后給二線主力發送警報。將廣東水師主力收縮布防在虎門第二道防線,在這里增建了東岸的威遠月臺、靖遠臺,江中上橫檔島永安臺,西岸鞏固臺。以上橫檔島為虎門海防的中樞和第二道防線的節點,東水道由東岸威遠、靖遠、鎮遠臺和江中上橫檔島東邊橫檔月臺夾江防控;西水道由上橫檔島西邊永安臺和西岸鞏固臺夾江防控。至此,兩條水道已完全置于炮臺控制之下。這些炮臺全部都屬于當時中國沿海的大型炮臺,配炮都在20門至40門,其中靖遠臺甚至達到60門,是當時唯一的超大型炮臺。因此這已是當時中國海防最強大的火力了,更何況除此之外這里還建成當時唯一的兩條巨大的攔江鐵排鏈,依托木排橫亙在主航道(東水道)上。這些強有力的措施迫使洋船必須按照規定辦理相關手續后才能進出虎門。炮臺的三道防線的布局和眾多火炮夾江排放的炮臺設計,保證了在特殊緊急的情況下,虎門炮臺也可以完成口岸緝拿強行通過船只的任務,以保證海關的正常運作的預備方案。即《籌海初集》所記載的,當第一線最前面的沙角臺發現無合法手續船只準備強行入關時,立即樹起特制的大旗;對面的大角臺見此信號即發炮示警。聽到炮聲后二線各炮臺立即進入戰備,以攔江鐵排將主航道封閉,徹底截斷來船的航路,逐次開炮將其擊毀。

圖2 現存崖門炮臺(來自網絡)

試想如果沒有虎門這樣的炮臺設計,在當時的條件下,進出虎門海口“章程”(規定)是無法得到執行的,粵海關的管理也就形同虛設了。正是由于關天培6年的辛苦營建,到第一次鴉片戰爭前,虎門各炮臺和攔江鐵排鏈已建成,清朝唯一的對外交往口岸得以有秩序的正常開放,國門恢復了應有的尊嚴,因此得到兩廣總督鄧廷楨、欽差大臣林則徐的高度評價。至此,關天培實際已出色完成了當初道光皇帝交給他的任務,防止了重蹈前任的覆轍。這時的虎門炮臺是保證虎門徼煙、銷煙的關鍵,主力駐守在炮臺上的廣東水師是林則徐的禁煙、徼煙、銷煙措施的主要執行者。試想如果沒有對進出虎門完全掌控的炮臺設施,怎能將拒不徼煙的英國不法商船困在廣州,并保證已具結的合法商船正常在廣州港交易。但是,這樣的炮臺在管理商船和禁絕走私船的同時,卻不得不置于緊靠江邊的危險境地。見過英國軍艦的關天培對此危險當然是清楚的。

三、同光宣時期的晚期炮臺

同治、光緒時期進口西洋軍艦和大炮來加強海防已為清朝政府官員所普遍認同。曾國藩曾說:“輪船之速,洋炮之遠,在英法則夸其所獨有,在中華則震于所罕見。若能陸續購買,據為已物,在中華則見慣而不盡驚,在英法弈漸失其所恃。”[18]由于海軍經費首先集中在北洋水師,廣東水師建設實際無法進行。光緒八年(1882)八月十六日,曾國荃上《遵旨通籌邊防事宜疏》:“若議籌辦大隊水師,則當多購鐵甲兵輪,計非二三百萬不可。只以需款過巨,東省內力、物力均有未遑。”[19]李鴻章曾說:“南省兵輪不中用,豈能嚇倭?”[20]廣東當局只能在重要海口引進西洋大炮,建設西式海防。不可能如清初那樣沿著海邊普建炮臺。兩廣總督李瀚章說廣東沿海地區“安能遍置炮臺?即使遍筑,而兵分力單,亦難保固”。[21]故而此時廣東海防總體布局是:“廣州省防最急,瓊次之,廉次之,潮又次之。廣府安則府心強,瓊州安則門庭固,廉潮密則肘腋紓。無事則開門而通商,有事則設險以卻敵,粵防大端略具于此。”[22]省防主要是在珠江口建設虎門要塞、珠江內建設長洲要塞。“此次修筑虎門等處炮臺皆配洋炮,各營守臺勇丁所用快槍,均系先后赴外洋購辦,蓋至是始不用土鑄之炮及舊式槍支”。[23]引進德國克虜伯后膛炮和英國阿姆斯特朗前膛炮、建成西式炮臺,是粵港澳灣區晚清炮臺顯明的特點。作為海防炮臺,從光緒七年至二十年(1881—1894),在虎門共建成5個火炮集群,即沙角、大角、威遠和上、下橫檔炮臺,共安裝59門西洋大炮。(見圖3)其中沙角炮臺20門,大角炮臺8門,威遠炮臺14門,上橫檔炮臺7門,下橫檔炮臺10門。[24]

圖3 筆者據1900年葉祖珪《沿江沿海各省炮臺圖說》(國家博物館藏本)制作。(注:克是克虜伯炮;阿是阿姆斯特朗炮;瓦是瓦瓦司炮。)

這些大炮每門都有一個單獨的炮臺(大多數是在露天半地下式的炮池,少數是有頂蓋的暗臺),這些炮臺基本都完好的保存下來,成為現在虎門炮臺舊址中的主要遺址,以實物形象地解釋了晚清西式炮臺在選址、制作材料和結構形制等方面的鮮明特點。

炮臺選址在海口兩邊的山頂之上。除炮位外,其余火藥庫、通道、官兵房都是在地下或半地下。“鑿山開道,迤邐相通,我兵住來敵不能見。”[25]炮臺布局是在珠江口舢舨洲以內的虎門水域構建“口袋陣”:左有沙角臺、右有大角臺,底有下橫檔、威遠及上橫檔3組臺,具有攻防兼備并且能與軍艦協同作戰的功能,目的是在海口阻擊入侵之敵。在抗日戰爭時期,如此布防的虎門炮臺給入侵的日軍艦隊以沉重的打擊。[26]

西式炮臺材料是鋼筋混凝土,即當時人說的鐵板、紅毛坭。主要形式是半地下的露天園形或不規則形炮池(見圖4)。光緒十九年(1893)李瀚章歸納:“(炮臺)下以塞門德土摻和碎石填筑堅厚,上蓋炮棚。有藏人洞以避敵炮,子碼洞以置,并有鐵路暗道以通往來,大小水池以備應用。其存儲子藥者,臺畔有房,外有總庫。其駐扎兵勇者,臺畔與臺下各有房屋。他如操場、官廳、機械教習等房無不悉備。房屋均伏藏于土穴之中,其上覆土厚六尺。總子藥庫之上土厚一丈二尺,縱受敵炮,不致傾塌。臺前護墻厚九丈,操場后面及左右墻均厚七丈有余。外土內石,上下四圍加筑三合土,植樹木以環之。”[27]較全面概括了清代晚期粵港澳區域炮臺的形制特點,也形象的解說了現存的虎門、長洲西式炮臺遺存。

圖4 下橫檔炮臺中1門西洋大炮的炮臺平面圖(筆者自制)

如此先進的西式海防炮臺體系在中法戰爭中對于保衛廣州免遭法軍入侵發揮了一定的作用。當年張樹聲、張之洞積極備戰,虎門及珠江上近百位先進的西洋大炮的威力對于阻遏法軍入侵廣州具有相當的作用。但是晚清虎門及珠江上令時人羨艷的西洋大炮在晚清歷史上沒有投入實戰,其威力也只有在半個世紀后的抗日戰爭中才得以部分展現。

虎門現存唯一的中式炮臺遺址——威遠月臺遺址,是光緒六年(1880)建成,光緒七年又進行了大的改造,增加了后墻等部分。這一炮臺與崖門炮臺相同的是依山面海,呈半月弧形,巖石筑基,只有一層,長約240米,高約6米。臺墻向水面處開設炮洞26個,其中24個以巖石券成,2個用灰沙夯筑。它同關天培當年所建威遠月臺突出的不同在于炮洞是券頂,“周遭圍墻為石拱炮洞。”[12]同樣的還有汕頭崎碌炮臺,每個炮洞都深達約10米,因此也被稱為“炮房”。建成之初就因形制太過陳舊,落后于時代而遭到兩廣總督張樹聲指責:“威遠、下橫檔兩炮臺圍墻一律葳事,畚挶之工,尚稱堅實,唯炮洞大而且密,多系用石環砌如橋洞,然易為敵炮打入,且以剛易剛,尤易擊碎。臺僅平水,無上層稍高之炮,不能乘其未至,迎頭擊遠。……不特難與泰西各國相較,即比之北洋之大沽、北塘,南洋之長江、吳淞,亦相去遠甚。”[13]因此在剛建成就被改造,光緒七年(1881)“因于炮洞后添筑夾墻以衛石拱,而防炸彈遇山之回擊。開窗以出煙焰,開門以別部居。修鐵炮門以便施放,筑太平蓋以資摭護。威遠臺外及上層各添筑露天臺一座。”[14]分別是西式露天的威遠東臺和山腰臺,安裝英國烏里治和德國克虜伯大炮。據民國時修《潮州志》載,崎碌臺也因“炮架過高,頗不得力”,[15]不得不將廣東省調撥的兩門新式阿姆斯特朗炮棄置在外(現置于汕頭市炮臺公園門前擺放)。

光緒十一年(1885)兩廣總督張之洞上奏:“威遠舊臺背山貼水,最為無法。因于舊臺后山半筑臺三座。又將舊臺八炮移置山阜較高處。”[16]將其中的部分大炮搬到后山上。至光緒二十年(1894),兩廣總督李瀚章因“其威遠平水炮房,地勢最低,炮彈所及甚近,必待船過而后攻,一發不中,不及再發。今皆移建山頂及半山顯處。”[17]建成剛剛15年的威遠月臺至此被徹底廢棄,全部大炮移到后面的山上。

綜上可見,在大灣區目前還可看到清代早、中、晚三期炮臺,這不但在廣東而且在全國沿海區域也是不多見的,是研究中國海防史不可多得的實物證據,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需要加倍加以保護利用。

注釋:

[1][清]王勝時:《漫游紀略》卷3《粵游》。轉引自王宏斌:《清代前期海防:思想與制度》。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第8頁,2002。

[2][3][5][6][7][9][清]盧坤、鄧廷楨:《廣東海防匯覽》卷三十一。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第806-808、831、813頁,2009。

[4]蕭國健:《關城與炮臺》。香港市政局,第56頁,1997。

[8]廣東省文史研究館編:《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史料》。北京:中華書局,第447頁,1978。

[10]轉引自王宏斌:《清代前期海防:思想與制度》,第102頁。

[11][清]魏源:《海國圖志》卷56。道光丁未(1847)古微堂本,第38頁。

[12][14][16]中國第一檔案館、鴉片戰爭博物館合編:《明清皇宮虎門秘檔》。人民出版社,第90、294、300頁,2011。

[13]沈云龍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二十三輯《張靖達公奏議》。臺北文海出版社,卷四,《籌辦廣東海防情形折》第196-197頁,1966。

[15]民國時修《潮州志》未分卷《大事志二》,《廣東歷代方志集成·潮州府部》第10冊。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第2019頁,2009。

[17][21][25]中國歷史第一檔案館編《光緒朝朱批奏折》第64輯。北京:中華書局,第652-654、715-716頁,1995。

[18]《曾國藩全集》奏稿(三),長沙:岳麓書社,第1603頁,1987。

[19]《曾國荃全集》長沙:岳麓書社,第二冊,第108頁,2006。

[20][民國]《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24,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金陵原刻本,第16-17頁。

[22] [清]張之洞《廣東海圖說》序,《廣東歷代方志集成》,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據清光緒十五年(1889)廣雅書局刊本影印,第818頁,2006。

[23][民國]陳伯陶纂修:《東莞縣志》卷36。東莞養和印務局鉛印本,第5頁。

[24]黃利平:《〈廣州現存晚清西式炮臺火炮一覽表〉及其編制說明》。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編《廣州文博·拾貳》,文物出版社,第396頁,2018。

[26]夏軍:《抗戰初期粵海軍虎門作戰史料》。載《民國檔案》2007年第3期,35頁。

[27]《光緒朝朱批奏折》第64輯,北京:中華書局,第708頁,199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视频二|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高清色本在线www| 国产第三区| 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www|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网拍在线| 中国黄色一级视频|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亚洲最新在线| 在线色综合| 国产福利观看| 亚洲高清日韩heyzo| 日韩少妇激情一区二区|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日韩专区|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成人在线不卡| 99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色婷婷在线影院| 毛片在线看网站| 精品视频91|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一道AV无码午夜福利| 老司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a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尤物精品|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日韩精品久久久| 亚洲天堂2014|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中国黄色一级视频| 日本成人不卡视频| 91精品小视频|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亚洲永久色| 中文字幕 日韩 欧美| 成人久久18免费网站| 午夜视频免费一区二区在线看|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国产精品毛片在线直播完整版|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一区| 中文无码日韩精品| 无码专区第一页|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日韩视频免费|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国产白浆在线|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无码AV动漫|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第五页| 免费日韩在线视频|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国产真实乱人视频| 国产视频大全| 婷婷午夜天|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 日本三区视频| 久久semm亚洲国产|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1区|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三区| 91成人免费观看| 亚洲视频无码| 99精品福利视频| 在线看片国产| 亚洲第一在线播放|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福利视频网| 亚洲毛片一级带毛片基地| 女人18毛片久久|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人成网址|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美臀人妻中出中文字幕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