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黨報黨刊“發行季”。每到這個時候,少數黨員干部會說,網上信息那么多,為何還要訂閱黨報黨刊?誠然,互聯網時代,人們獲取信息有了更為廣泛的渠道,但對黨員干部來說,訂不訂黨報黨刊,看不看黨報黨刊,并非單純的個人興趣愛好,折射出一種認識與態度。因此,訂閱黨報黨刊絕不是簡單的看書看報選項,而是事關意識形態工作落實的重要問題。
訂好用好黨報黨刊是“守陣地”的需要。各級黨委機關報和機關刊,是重要的思想輿論陣地,我們必須堅守,不能讓普通報刊擠占黨報黨刊。試想,如果公共文化服務單位和人流量較大的公共場所,占領的不是各級黨報黨刊,黨的創新理論如何“飛入尋常百姓家”?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使命又將如何有效履行?輿論陣地失守有過前車之鑒。例如,輿論陣地的失守就是蘇聯亡黨亡國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樣的教訓值得我們深刻汲取。可見,訂好用好黨報黨刊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取向問題,而是一個嚴肅的、重要的政治問題,是重視不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守不守意識形態主陣地、落不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的重大原則性問題。
訂好用好黨報黨刊是“把方向”的需要。無論媒體如何發展變化,中央和各級黨報黨刊始終具有無法取代的“喉舌功能”。茫茫海量信息,誰能撥云見日?眾聲喧嘩嘈雜,靠誰一錘定音?在魚目混珠、魚龍混雜的網絡環境中,黨報黨刊以其權威、客觀、公正等諸多優勢,在輿論場中發揮著“定海神針”的關鍵作用。黨報黨刊不僅是“學習平臺、交流平臺”,更是“藏經閣”“智囊團”,既有政策方針,也有思想方法;既有實踐指南,也有民生指向。具體來說,黨報黨刊在黨和人民群眾之間架起了一座相向前行的橋梁。一方面,把黨的方針政策及時、準確地報告給人民群眾,讓黨委、政府的聲音家喻戶曉;另一方面,也可以把人民群眾的呼聲和期待反映給黨委、政府,形成良性互動。每一塊版面、每一個欄目、每一篇稿件……都給人以方向、給人以信心、給人以感動和力量。所以,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年輕黨員要養成讀黨報黨刊的習慣,避免重訂輕閱、訂而不閱的現象,更加自覺地學好用好黨報黨刊,在紛繁的信息中保持清醒、站穩立場。
訂好用好黨報黨刊是“深閱讀”的需要。隨著傳播格局的變化,不少黨員干部習慣于通過網絡獲取信息,學習呈現碎片化、快餐式、跳躍性等“淺閱讀”的特質。很多網言網語為了吸引眼球、取悅受眾,精力大多花在“迎合”而非“引領”上,用“碎片化的語言、拼盤式的內容”來滿足受眾“淺閱讀”的需求。“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淺閱讀”本身無可厚非,但“淺閱讀”獲得的是信息,只能滿足人的感官,而“深閱讀”獲得的是觀念,卻能影響人的精神。深耕內容、深度報道恰恰是黨報黨刊的拿手好戲,其深度解讀、理論評論等,都有利于吸引受眾、引導受眾深度閱讀、深入思考。
(原載2020年11月19日《江西日報》,原標題《自覺學好用好黨報黨刊》,有刪減)